产出导向法在“边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2019-12-03 06:18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语料库母语

门 群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0 引言

2015年,学者文秋芳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相互联动[1],该教学法的提出构建了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把POA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而且多数研究探讨大学英语课堂“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2-4]。也有少数研究将POA运用到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中,这些研究基于个别单元的教学展开,通过书面文本来验证POA的教学效果[5-6],而通过口语文本来验证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比较少见。笔者通过学生在教学实验结束后产出的口语文本来验证POA在“边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顺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自2015年9月起压缩大学英语课时,作为英语语言基础课程的后续ESP课程——“边防专业英语”的课时也进行了压缩。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英语运用能力,有必要对原来“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在原有的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CBI)基础之上,采用产出导向法,开展“边防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学用一体、以用促学、以学助用”[7],以解决课时量少、原有教学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在“边防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POA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熟练使用最常用的词汇,开展将来工作中的沟通交流?(2)在“边防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POA教学模式能否帮助学生掌握高频专业词汇和句型,并且灵活运用?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来自学校2015级边防管理专业出入境检查方向的学生,共34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11人。

1.3 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在“边防专业英语”教学原有的CBI教学模式基础之上,按照POA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1,8]进行设计,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运用英语处理边防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教学目标。(1)在驱动环节,教师根据外籍旅客出入境检查工作中的具体场景,创设出英语综合运用的典型场景。(2)在促成环节,先通过精听、精读和翻译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工作场景中需要使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后给不同的小组分配同一典型工作场景的不同剧情,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根据剧情需要设计、编写出自己的剧本;最后,各小组进行展示。(3)在评价环节,教师以及其他小组同学根据各小组展示中的问题处理流程、语言和话语组织方式,进行点评打分,以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1.4 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进行一个学期(40学时)的课堂教学。实验结束后,笔者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制作的出入境检查纪录片中8种场景(包括携儿童出入境、持伪造护照、持学生签证入境、持旅游签证入境、有犯罪前科的旅客入境、护照到期等)的字幕文件转存成文本文件,构建母语使用者出入境口语语料库。将后续实训课程(16学时)中8个学生小组协作处理相应场景的电子剧本通过批改的形式收集起来,构建实验对象的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使用词汇频率概貌(Lexical Frequency Profile)分析软件Range32[8]对这两个语料库加以对比分析,验证在实验对象产出的口语文本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最常用的1 000个词汇、次常用的1 000个词汇,以及这2 000个词汇以外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其他词汇的使用情况。使用WordSmith 4.0中的词频列表检索(Wordlist)和语境共现检索(Concord)工具对这两个语料库进行检索,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实验对象对“边防专业英语”中的高频词汇、常用句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对象英语口语高频词汇的使用情况

针对研究问题(1),笔者通过Range32检索母语使用者和实验对象的文本中最常用词汇、次常用词汇和这2 000个常用词汇以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的使用情况,检索结果见表1。

表1 母语使用者与实验对象的词汇使用情况对比

注:“—”表示是表外词汇,所以软件无法将其归为任何一个词。

表1显示,在母语使用者的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这三类词汇的使用比例分别为88.57%,4.41%,5.88%。英国国家语料库中最常用的1 000个词汇,在母语使用者的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出现频率高达88.57%。这是因为口语,尤其是会话,不需要有细微差别的词汇。在口语中,意义的细微差别可以通过共享的上下文、指示词、面部表情来表达[9]。这个比例比母语使用者日常口语语料库中的比例80%[9]还要高,这是因为出入境的旅客来自世界各国,为提高通关速度,提升服务质量,检查员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工作。有时检查员还会因为语言障碍,多次重复问题,或者借助译员进行沟通。

在实验对象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这三类词汇的使用比例分别为65.33%,6.21%,5.97%。实验对象最常用词汇的比例明显比母语使用者少很多,但是表外词汇(not in the list)占到了22.49%,比母语使用者1.14%的比例高出许多。仔细查看这些表外词汇可以发现:母语使用者的表外词汇主要是人名、地名;实验对象的表外词汇除人名、地名外,还有汉语,主要用于情况介绍,与上级、相关单位进行业务沟通。如果将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的这部分内容忽略不计,实验对象与母语使用者的最常用词汇的比例不相上下。

2.2 专业英语高频词汇、高频句型的掌握和使用情况

针对研究问题(2),笔者通过WordSmith的词频列表检索(Wordlist)功能,检索这两个语料库中的前50个高频词汇,结果见表2。

表2 母语使用者和实验对象的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前50个高频词

表2显示,在实验对象的语料库中,有11个实义词出现在前50个高频词中。其中的passport、inspection、inspector、businessman、police、officer都是专业词汇,说明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这些专业词汇。另外,please和sir也出现在前50个高频词中。这两个词的使用,说明实验对象在有意识地遵循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10]。

表2还显示,在母语使用者的前50个高频词中有3个疑问词:what、how、why。笔者通过WordSmith中的语境共现检索(Concord)功能,查询并统计how出现的次数以及与其同时出现的词汇,结果见表3。

表3 疑问词how的使用次数以及与其共现的词语

表3显示,how一共出现了52次,与其同时出现的词汇有22个。其中用于表达疑问功能的搭配包括:how did,how do,how is,how are,how would,how long,how much,how many,how serious,how come。疑问词what、how和why的频繁使用,说明检查员需要通过开放性问题,询问并核实旅客相关信息,以完成检查工作。

然而,在实验对象的语料库中,只有一个疑问词what出现在前50个高频词当中(表2)。使用开放式提问句型较少的原因在于,实验对象严格按照剧本和处理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所有外籍旅客的信息都是已知的,不存在没听懂、需要反复提问的情况。在纪录片中,旅客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回答,有时检查员还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多次重复问题,或者借助译员进行沟通。在实验对象根据模拟实训任务的要求而编写的剧本中,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3 结论与教学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自建的出入境口语语料库中,实验对象最常使用的1 000个词汇的比例与母语使用者不相上下,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的英语与外籍旅客顺畅沟通;实验对象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较好,而且遵循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但使用开放式提问句型的次数比母语使用者少。实验证明,采用产出导向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产出任务,能够“使所学和所用有效对接”[11]。

然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听懂、读懂,到会说、会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学生产出的文本在语言和话语组织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教师通过评价环节、批改产出文本,给予学生书面或者面对面的系统、有效的指导。

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英语完成外籍旅客的出入境检查工作,教师应当在今后的实训课程中随机假扮成外籍旅客参与模拟演练,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脱离剧本,即兴发挥,灵活运用常用句型,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口语,提高运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语料库母语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母语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食品专业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