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之优化

2019-12-03 06:18欧阳国亮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笔迹言语检验

欧阳国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文件检验技术系,辽宁 沈阳 11003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件检验作为专门的技术手段,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大量的刑事、民事及治安案件都需要借助文件检验手段来解决有关问题。例如,敲诈勒索案、伪造公文案、财产纠纷案、合同诈骗案、违法信函案等等,都需要对涉案的文件材料进行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印刷品来源鉴定、污损变造鉴定。正因如此,我国的公安政法类院校普遍开设了“文件检验”这门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业务主干课之一,一些侦查类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其课程地位和属性可见一斑。

综观国内公安院校的“文件检验”课程,其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基本趋同,普遍采用项目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将“文件检验”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教材编写也采用这一体例。对于该课程来说,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主要结合近年来“文件检验”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讨论本门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优化路径。

一、“文件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文件检验”课程的内容模块

项目化教学以前也叫模块化教学,指将比较复杂的内容体系或比较零散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进行重组,进而建立单元教学的模式[1]。文件检验的内容体系包括笔迹检验、言语识别与鉴定、印刷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五大部分(部分教材也将文件材料分析列入其中),因此,教学内容也往往分成五个部分[2],即五个教学模块,见表1。

(二)项目化教学的利弊

内容体系的项目化,决定了教学方式的项目化,几乎所有开设“文件检验”课程的公安政法院校,都是将上述五个部分分割成五个单元模块分别进行讲授。这种项目化教学有其特定的优势:一是教学内容清晰,便于内容的组织和专题化教学;二是便于讲训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设置实训。此外,学生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文件检验的内容架构。可以说项目化教学是“文件检验”课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表1 “文件检验”课程的内容模块

“文件检验”不同于刑事技术中的其他课程,例如“痕迹检验”各部分内容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工具痕迹、手印痕迹、足迹痕迹、车辆痕迹等不同模块的内容之间几乎不存在太多的知识点交叉,然而“文件检验”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容往往具有交叉性,见表2。笔迹检验部分与言语识别部分就存在很多交叉的知识点,例如,“书写水平”既可以在笔迹检验中作为特征使用,又可以在言语识别中作为推断言语人文化程度的特征使用;又如,“错别字特征”“写法特征”都属于笔迹检验中的特征,但言语识别也经常提到错别字和写法特征,因为它们可以用作推断言语人文化程度和年龄层次的依据。除此之外,印刷文件检验与污损文件检验、污损文件检验与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内容之间也存在类似情况,甚至言语识别部分与文件制成时间部分都存在交叉内容。这样一来,传统的项目化教学就会导致一定的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重复繁琐;老师也会遇到“顾此失彼”的麻烦,即在这部分讲多了会影响后面内容的讲授,难以把握尺度。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文件检验”各个内容模块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知识点,由此可见各个模块之间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项目化教学手段,将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单独讲解,显然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适当优化。

表2 “文件检验”课程交叉知识点一览表

二、“文件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化路径

针对“文件检验”项目化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做了若干探索和改革,以求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优化。

(一)教学内容上适当优化重组

对于存在交叉内容的模块,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1.灵活串联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交叉的内容在最先出现的部分中重点讲授,并指出这一内容在其他模块中也有特殊的价值。以笔迹检验和言语识别这两个模块为例,这两个模块均提到“错别字”特征,前一模块是作为认定笔迹同一性的依据,后一模块则作为判断书写人文化程度的依据。由于笔迹检验属于第一模块,这一部分先于言语识别部分讲到“错别字”特征。我们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讲授时,会重点讲为什么错别字特征可以作为笔迹认定的依据,同时也会穿插介绍错别字特征在言语识别中的作用。这样一来,既让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化,又比较成功地将笔迹检验与言语识别有机串联起来,其效果比彼此割裂开去讲要好。

2.适度重组教学内容。通过内容重组,将两部分交叉的知识点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微专题”进行讲授。以印章印文检验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为例,由表2可知二者交叉的内容主要是印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小专题进行授课,首先介绍印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例如涨缩变化、磨损变化,于是盖出来的印文就会反映印章的变化轨迹,然后讲授这种变化在印章印文的同一认定时可以合理解释某些差异点,因此可以作为认定的依据之一。此外,这种变化还可以作为推断某些印文盖印时间的依据,因为它是一枚印章发生变化的“历史印记”。这样就实现了教学交叉内容的合理优化及重组,提升了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上注重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扩散性思维,具体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3]。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上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在“文件检验”课程的教学中有十分重要又十分独特的应用价值。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文件检验”旨在培养学生对文件物证的鉴识能力,而文件物证的鉴识又提倡对同一鉴定对象采用多种检验方法相互印证、相互支持,以确保结论的准确性。不难看出,这实际上属于“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运用。因此,在“文件检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既是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面向学生未来公安实践的客观需要。

现行的“文件检验”项目化教学组织方式,将本来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内容割裂开来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了优化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存在关联性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以“文件形成时间检验”这一内容为例,我们在讲授时,先以一份标称时间是民国某年的文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检验其真伪的途径。然后引导学生既从纸张、墨水等物质材料的角度去思考,又从书写工具、印刷方法、语言使用甚至书写格式、行文特征的年代特征去思考,各种检验路径相互印证[4]。这样就将文件物质材料、印刷工具及方法、文件语言使用等这些看似互不关联,实则紧密联系的内容融为一体,对优化教学内容与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特殊的作用。

(三)实践训练上选用综合案例

“文件检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刑事技术类课程,在开设这门课时一般都会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训练学时,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笔迹鉴定训练、印刷文件鉴定训练、言语识别案例分析、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要弥补传统项目化教学中的弊端,选用综合性案例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所谓综合性案例是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检验分析的案例,这类案例一般融合了两个以上知识点。近年来,我们在案例的选用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给学生挑选了包含笔迹检验知识和言语识别知识在内的若干案例,使学生在做笔迹检验训练的同时,还可以从言语识别角度对书写人进行言语分析画像。此外,还挑选了若干包含印刷文件检验和污损文件检验知识的案例供学生训练。这些综合案例的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文件检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文件检验项目化教学带来的教学内容过度割裂的弊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在编写公安部统编的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件检验》教材时,适当对各个模块内容进行了丰富,对一些交叉内容进行了若干处理,实现了不同模块和章节间的无缝对接。例如在笔迹检验模块中的笔迹特征内容适当引入了“书面言语表达特征”,实现与言语识别的衔接;在“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的书写时间检验章节中加入了“根据笔迹阶段性变化规律推断书写时间”的内容,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衔接和互相支撑。

三、结语

本文就“文件检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问题,提出了若干优化的路径,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公安院校公安类课程项目化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培养公安人才、培养怎样的公安人才,已经成为公安院校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若干人才培养思路,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更新教学手段就是思路之一[5]。公安院校作为行业特色十分显著的高校,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往往有别于地方综合性院校,课程性质也更倾向于应用,这是由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的。对于应用型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是其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组织,而且还有利于通过项目化、专题化的讲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把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相比于其他应用型大学,公安院校公安类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还处于成长阶段。在此背景下,公安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社会需求,引进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调整课程体系架构,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从而培养适应现代警务需求的复合型公安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笔迹言语检验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笔迹线条主动触觉在笔迹鉴定中的运用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关于冬天
浅议摹仿签名笔迹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