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

2019-12-03 12:05邱昌明
智慧健康 2019年30期
关键词:鼻窦乳头状鼻腔

邱昌明

(乐山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PI)是一种良性肿瘤,致病原因是患者的鼻腔和鼻窦黏膜上皮组织发生癌变,细胞无限增殖造成的常见鼻内瘤[1]。NPI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复发率高,恶变率高,侵袭性高,加之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还未见详细报道,发病机制不清楚就不能针对性的研究药物,因此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法有三种:传统手术,即鼻侧切开术,该手术方法的创面较大,易留下疤痕;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手术方式,鼻内镜法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该方法创面小,美观性高[2]。为探讨手术方式对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81 例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27 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鼻侧切开术进行治疗(传统组),27 例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单纯组),27 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柯路式进路共同治疗(联合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的81 例良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传统组(27 例),单纯组(27 例)和联合组(27 例),所有患者皆经过鼻内镜检测,观察到患者鼻内侧面乳头状表面出现不平物,且均为一侧发病,随后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其中,27例传统组中,男18 例,女9 例;年龄28-53 岁,平均(38.2±1.5)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1.8±0.5)年;27 例单纯组中,男16 例,女11 例;患者年龄30-55 岁,平均(37.5±1.2)岁,病程1-5 年,平均(1.6±0.7)年;27 例联合组中,男16 例,女11 例,年龄28-52 岁,平均(37.2±1.5)岁,病程1-5 年,平均(1.7±0.6)年。上述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自然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良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对本次可能使用到的药物不过敏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严重精神且生活不能自理;②患者有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③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④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缺陷;⑤对本次可能接触的药物过敏;⑥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传统组:传统组采用鼻侧切开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为全麻;根据患者鼻内的情况将患者鼻腔鼻窦中的肿物,上颌窦内侧壁,中下鼻甲的筛窦用手术刀进行分离切除,在完成手术后填塞碘仿纱条,视具体情况取出填塞的纱条。

单纯组:先用鼻内镜对患者鼻内腔中的肿瘤情况进行观察,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等详细情况,再用削刨器切除患者鼻内的肿瘤组织,同时将患者的钩突一起切除,打开筛泡,扩大患者的上颌窦口,利用鼻内镜能够直视肿瘤情况将肿瘤切除,同时切除肿瘤周围的鼻窦以及鼻腔粘膜。

联合组: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柯路式进路手术方式治疗该病,该手术方式主要针对上颌窦内的病变组织较多的患者,因为只用一种手术方式不能完全清除病变组织,因此需要两种手术方式配合而成。除了清除患者的病变组织,还需清除病变处的粘膜与原发肿瘤,手术完成后用海绵填塞术腔,一般于48 h 取出,随后时刻注意患者的伤口处的卫生,及时换药。

1.3 评价指标

手术完成后,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随访病人3 个月至3 年,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据表1 可知,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和单纯组都有明显减少(P<0.05);而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住院时间较单纯组和联合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组的住院时间较联合组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

注:a 与联合组比较P<0.05;b 与单纯组比较P<0.05。

2.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

由表2 可见,传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3%,单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与传统组相比,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调查

由表3 可见,传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复发率为40.47%,单纯组术后复发率为11.11%,联合组术后复发率为14.81%,与传统组相比,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n(%)]

3 讨论

NPI 在临床中归于良性肿瘤的一类,常见的病变部位是鼻腔外侧壁和中鼻道,且多见单侧发病,对周围的组织也有较强的侵染性,因此手术中对于病灶的切除往往不完全,导致NPI具有较高的复发率[3]。鼻侧切开术是治疗NPI 的一种手术方式,但为了看清病灶部位以及具体情况,导致创伤面积较大,也会严重破坏患者鼻腔内的正常组织结构,因此该手术方式遗留的瘢痕较大,并发症较多[4]。柯路式手术也属于传统手术的一种,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范围同样与鼻侧切开术一样大,会损伤患者的正常组织,恢复时间长。基于以上两种传统手术的缺点,导致该两种手术方式的推广较难。鼻内镜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技术,属于微创术的一种,可以借助鼻内镜直视病灶,探查肿瘤情况,在进行切除,能够最大限度额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和结构,对其他手术方式不易探查的额隐窝处的病变部位也可进行彻底清除,因此该手术方式具有创面小,美观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但该方式同样具有缺点,比如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但该方式也是目前治疗NPI 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5]。NPI 因具有高复发性,高病发率,且病灶部位较多,因此只用一种手术方式容易造成遗漏或切除不干净,本研究就联合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探讨联合手术方式对NPI的治疗效果。本探讨的结果表明:①传统组与联合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皆明显减少(P<0.05);传统组与单纯组比较,单纯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降低(P<0.05);单纯组与联合组比较,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②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③传统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4 结论

鼻内镜和鼻外入路联合手术方式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各项临床指标较其他两组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鼻窦乳头状鼻腔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清洗鼻腔治感冒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