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9-12-03 12:05何林
智慧健康 2019年30期
关键词:分流管脑积水引流术

何林

(泸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县 646100)

0 引言

脑积水,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与脑外伤、酸中毒、颅内炎症、水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视力模糊、头痛、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血压增高、瞳孔改变,以及肌张力改变、便秘、脑膜刺激征等,直接影响其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医生通常根据病情程度,决定何种治疗方法,如病情较轻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针对治疗效果不佳,或是病情较重等情况患者,以外科手术疗法为主,如脑室外引流术,为常用术式,但整体效果一般。因此,积极寻找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脑积水患者为;例,分贝予以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比较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综合判断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作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1 月至2018 年7 月作为研究时间,以脑积水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随机选出78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 组39 例,男21,女18;年龄18-75 岁,平均(46.5±9.5)岁,发病时间为1-10 h,平均(5.5±1.5)h,病因包括19 例感染后遗症、12 例外伤、8 例肿瘤。B 组39例,男22,女19;年龄20-73 岁,平均(45.3±8.7)岁,发病时间为1-11 h,平均(6.0±1.3)h,病因包括18 例感染后遗症、14 例外伤、7 例肿瘤。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MRI、CT 等)确诊为脑积水;②向患者家属介绍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麻醉禁忌征、肝肾功能不全、心理疾患、遗传疾病史等。排除标准:①存在家族遗传疾病;②预计生存期不足2年;③处于妊娠及哺乳女性;④研究过程中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出。

1.2 手术方法

(1)术前。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及时排除其他疾病,针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予以降糖降压治疗。

(2)术中:A 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末端置于右上腹),如下:①气管插管麻醉,常规消毒;②以额部眉弓上8-12 cm、中线右侧约3 cm 处为穿刺部位,待麻醉起效,插入分流管;③于头部取切口,长度约为4 cm,对颅骨进行钻孔,切开硬脑膜,将带有导芯的脑室导管置入侧脑室,当感到突破感,即可拔出导芯,可见脑脊液外流,褪出针芯,送脑室导管至颅内,深度约为6 cm;④留置腹腔端,连接安装分流阀,阻断导管,与此同时,在腹部剑突下取约为5 cm 切口,组成切开组织,并分离腹膜、腹壁,通过金属导子辅助作用,分离皮下隧道,腹腔端插入腹腔内至右肝膈面,并将导管固定在肝圆韧带、腹膜切口,确定生命体征正常,即可缝合切口[2]。B 组采取脑室外引流术,如下:①全身麻醉,常规消毒;②在头部取一切口,切开头皮、骨膜全层,并对颅骨进行钻孔,封闭骨窗边缘;③根据设定穿刺点,使用脑室外引流套管针进行穿刺,当有突破感,即可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继续将其向内推送2 cm,固定外引流管;④确定患者无异常,常规缝合切口,留置引流装置。

(3)术后处理:在术后,密切观察两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确定有无颅内出血,按照医嘱,向其提供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中及术后情况,另外,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

疗效标准[3]:a 显效,症状显著缓解,头颅及四肢活动正常,脑积水减少;b 有效,症状有所减轻,头颅缩小,四肢功能恢复,脑积水缓解减轻;c 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a+b)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临床疗效的比较:A 组总有效率高于B 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当患者脑室周围呈低密度区域,采用此方法予以治疗,可取得最佳临床疗效,原因为额角邻近低密度区域的出现,表示颅内压波动性较高,诱发间质水肿,而此术式的施行,则可以通过降低颅内压作用,达到减轻间质水肿的目的[4]。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本次研究结果,现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如下总结:①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如重度急性脑积水,先采取腰椎腹腔分流术治疗,以减轻全身症状,待身体状态趋于稳定,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伤、肿瘤导致的脑积水,需采取脑脊液置换术,待细胞数<5×106/L、蛋白水平<500 mg/L,再行手术治疗,以保证分流导管通畅,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②分流管堵塞,为脑积水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分流流管堵塞发生率为28%,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不佳、分流管放置不当等方面原因有关,且以分流管位于脑室端最常见,为此,采取按压分流泵处理[5];④术后感染,据统计,其发生率为20%。因此,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如分流装置绝对无菌、精细且熟练手术操作、及时更换手套等,避免一切导致感染的机会,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如果术后患者体温持续增高,伴有腹膜刺激征,经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超过10×109/L,提示感染,立即联系医生,拔除分流装置,安排脑室外引流术,与此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明确感染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及时选定合适的抗生素[6]。

综上所述,在脑积水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最佳,有助于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风险,加速病情恢复,进而减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认为此术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作为脑积水的理想治疗方案。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今后中,对此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以保证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水平。

猜你喜欢
分流管脑积水引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脑室外引流在小儿脑室
--腹腔分流管更换术中的作用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