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对各PICCO监测指标、IL-6、PCT、BNP及NAGL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9-12-04 06:23崔青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乌司感染性休克

崔青松

感染性休克在我国作为常见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引起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危及生命[1]。临床上,治疗感染性休克常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会使患者出现病原耐药性,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深化研究,本院重症医学科对2017年12月~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5.39±8.78)岁;病程2.5~3.5年,平均病程(3.01±0.25)年。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2.12±8.43)岁;病程2.3~3.3年,平均病程(2.93±0.3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发病到就诊时间<6 h;入组前没有接受过影响研究的治疗;患者对研究治疗药物无相关禁忌证。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史或配合性差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如慢性疾病终末期、心脏瓣膜严重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有严重创伤者;患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过敏性休克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补充血容量,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液体复苏、积极吸氧,纠正机体酸碱电解质紊乱状态,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加入10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加入100 ml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CCO监测指标及IL-6、PCT、BNP、NAGL水平。采用PICCO监测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包括CO、CI、SVR、EVLWI。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CCO监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O、CI、SVR及EVLW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CI及EVLWI水平低于对照组,SV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PCT、BNP及NAG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PCT、BNP及NAG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PCT、BNP及NA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CCO监测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CCO监测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PCT、BNP及NAGL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PCT、BNP及NAGL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危重病患者常见疾病,感染性休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也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命质量和患者家庭的幸福程度。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心输出量高排低阻的情况,因此感染性休克患者脑钠利尿因子含量也会显著提高[2]。感染性休克引发的心肺功能不全主要是因为机体感染细菌病毒,从而导致心肌坏死[3]。常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和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等特点,所以常规治疗不可长期使用,而且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乌司他丁作为蛋白酶抑制剂,可促进细胞膜增长,对蛋白酶或炎性递质造成的炎性损伤能起到减轻作用,同时可抑制透明质酸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能有效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4-6]。血必净主要成分为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等,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能降低体内细菌内毒素,改善微循环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在清热解毒的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7-10]。乌司他丁联用血必清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具有双重抗炎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CI及EVLWI水平低于对照组,SVR水平高于对照组,IL-6、PCT、BNP及NA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血必净对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显著效果。感染性休克发生后CO、CI、EVLWI水平呈升高趋势,SVR呈下降趋势,这是由机体心脏排出量增大且阻力减小所导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O、CI、EVLWI水平降低,SVR升高,说明乌司他丁、血必净的加用有助于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恢复,进而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其他器官和组织细胞功能的恢复[7]。IL-6、PCT可反映患者全身感染严重程度及炎症缓解情况,BNP水平可反映患者心肌损伤程度,NAGL则可反映患者肾损伤情况,观察组患者IL-6、PCT、BNP及NA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乌司他丁、血必净的加用可起到良好的抗炎、抗感染、抗氧自由基作用,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并可改善患者心肌损伤及肾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效果显著,对各PICCO监测指标、IL-6、PCT、BNP及NAGL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抗炎、抗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乌司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