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史军史研究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

2019-12-05 21:19陈乔桂王洪喜
军事历史 2019年1期
关键词:战斗力党史部队

★ 周 鹏 陈乔桂 王洪喜

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近年来,军队党史军史研究部门认真贯彻习主席决策指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编纂和研究任务,对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促进战斗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强军事业深入推进,部队转型建设不断加快,军队党史军史研究面临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思想,坚持以战领研、研史制胜,才能使党史军史研究在进入战位中凸显地位,在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彰显生命力。

一、充分认识做好党史军史研究对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建军原则和治军经验,揭示着人民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制胜机理,体现着人民军队鲜明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加强战斗力建设的宝贵财富。挖掘好、总结好、运用好这一宝贵财富,对服务备战打仗、助推战斗力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挖掘忠诚基因,为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厚着政治底色

荀子曰:“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这一深植灵魂、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既是新时代部队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催生战斗力的不竭源泉。加强党史军史研究,就是通过系统梳理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历史脉络,深刻揭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充分展示一代代官兵听党话跟党走、浴血荣光创造的辉煌业绩,从历史源头阐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和极端重要性。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培塑忠诚基因、提高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提供丰富滋养,就能为官兵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三个维护”夯实思想根基,就能为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备战打仗,确保战斗力建设正确方向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探寻胜战之策,为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知兴替。我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丰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既是过去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当前强军兴军的宝贵借鉴。加强党史军史研究,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审视我军历史上一系列战役、战斗和重大演训活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积极破解制胜密码、谋求胜战之策,就会在备战打仗上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多走“通路”,就能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比如,对比分析一江山岛战役和金门战役胜败的原因,能够为未来多军种联合夺岛作战提供经验启示;深入反思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后勤保障存在的差距不足,能够为做好战时联勤保障工作提供经验启示;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历次大练兵大比武大演习的成功做法,能够为深入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提供经验启示。

(三)诠释传统特质,为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注入血性胆气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核心要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汇聚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磅礴力量。高昂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刀锋利刃,也是支撑战斗力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把志愿军排山倒海、坚韧顽强、不惧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毛泽东说,我们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股“气”,就是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血性胆气。加强党史军史研究,通过总结提炼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精神内涵、本质特征和时代价值,科学揭示战斗精神培育与战斗力生成的内在联系,大力营造金戈铁马、烈火硝烟的战斗文化氛围,能够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把学习战斗英雄、崇尚战斗荣誉作为自觉行动,不断锤炼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血性胆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

二、清醒看到党史军史研究在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现实差距

当前,国家进入新时代,强军踏上新征程,部队各项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尤其是备战打仗日趋紧迫,更加需要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党史军史研究部门通过改革重塑,进一步强化政治性、时代性、战斗性,构建集中统一、上下贯通、职能聚焦、精干高效、覆盖全军的新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管理分散、任务多头、职能单一等突出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特色优势功能作用提供了坚强组织基础和力量保证。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思想转型、职能转型、工作方式转型还不到位,党史军史研究在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上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还存在认识不清、站位不高的问题

目前,党史军史研究人员大都来自原军区或军种机关,由于长期埋头于故纸堆,身处大机关、大城市的优越环境,备战打仗的意识有所淡化,部分同志习惯于做“和平官”、当“局外人”。现在虽然身处研究一线,对备战打仗关注较多,但缺乏现实紧迫感,有的认为编史修志工作与打仗相距甚远,别说仗打不起来,就是真打起来也轮不上自己;有的觉得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再怎么转型也离不开历史,没啥转的、没法转。这种现象说明,党史军史研究以战领研、研史制胜、服务打仗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

(二)从工作重心上看,还存在重编轻研、编研失衡的问题

军委在调整改革中明确提出,党史军史研究部门要进一步聚焦备战打仗、研史制胜,实现以编为主向编研并举转变。目前,部分单位虽已按照新的体制编制运行,并在积极推进职能转变,但由于原单位移交的史料丛书、军队党的文献、高级将领传等编纂任务课题重大、卷轶浩繁,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耗费很长时间,加之新的配套机制尚未建立,临时性工作任务多、干扰大,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经常处于应付状态,客观上致使大家难以集中主要精力围绕备战打仗搞研究。

(三)从工作方法上看,还存在手段单一、方法老套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史料编纂工作周期长、节奏缓、见效慢的影响,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习惯于按部就班、青灯孤影、默默无闻、单打独斗,研究视野有限,方法手段滞后,总是在故纸堆里找史料、关起门来搞研究,不善于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统筹资源、聚合力量;编史存史多、研史用史少,就史叙事多、析史明理少,泛泛研究多、聚焦实战少。亟待创新方法,改变现状。

(四)从成果运用上看,还存在转化不好、研用脱节的问题

近年来,党史军史研究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但大都是大部头的史料性、基础性、专业性成果,短、平、快的东西,尤其是紧跟部队中心、紧贴备战打仗的实用性成果少。一些单位只注重出成果,不重视抓转化,耗时费力编出的史料书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部队不太适用,官兵不太欢迎,常常被送进档案馆、摆在书架上、锁在库房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切实发挥党史军史研究在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上的优势作用

习主席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以史鉴今、研史制胜,是党史军史研究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上,党史军史研究只有勇立潮头、抢抓机遇,坚持一切为战斗力建设服务,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成果培塑敢胜之魂、探寻决胜之道、破解制胜之策。

(一)拓展维度,构建研史为战良好格局

战斗力由人员素养、战斗精神、武器装备等诸多要素构成,而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的因素也很多,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党史军史研究要想在服务战斗力建设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在更宽广更深远的领域下功夫、做文章。一是视野要开阔。要放眼全域、关注全局、审视全貌。研究战争问题,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等一般过程上,还要下大力气研究作战指挥、兵力部署、战法运用、战场管理、后装保障、国防动员、舆论管控等,包括硝烟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相关问题,只有这样的研究,结论才会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二是目光要深邃。要在明晰历史发展进程、弄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以敏锐的思维、犀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动因,通过起底清淤、去伪存真,拨开历史迷雾、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事物本质、探寻特点规律、获取重大启示,为党委机关决策提供历史镜鉴。三是方法要多样。要积极创新方法手段,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适当引入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既做定性阐释,又做定量分析,变“概略瞄准”为“精确量算”,不断提高研究工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二)突出重点,服务备战打仗现实需求

党史军史研究范围广、课题多、任务重,只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才能体现时代价值。一是突出理论武装研究。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和武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梳理我党在建军治军中形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诠释本质内涵,彰显真理光芒,为部队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供鲜活教材,引导官兵在感悟历史中深化理解、强化认同,切实打牢服务战斗力建设的思想基础。二是突出战斗精神研究。战斗精神作为战斗力的核心要素,是凝结军心的“魂”、强固军队的“筋”、左右战局的“力”。党史军史研究就是要针对和平环境下部队培育战斗精神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无从下手、效果不好等问题,着重从军史战史中挖掘战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传承因子,总结提炼生发战斗精神的成功经验,探索培育战斗精神的方法路径,为部队继承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发挥应有作用。三是突出经典战例研究。经典战例是军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是揭示战争根由、反映战争真谛的鲜活载体,蕴含着敌对双方的政治考量、战略思想、指挥谋略、战法运用和经验教训等,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面镜子,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最好教材。研究经典战例,要注重成功与失败相统一,古代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相结合,通过洞幽烛微、对比分析,准确把握战争规律、深入解析制胜机理,不断丰富发展军事理论,持续牵引战法训法创新,补齐短板弱项,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智力支撑。

(三)强化实践,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见效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服务实践,党史军史研究成果只有运用到备战打仗的实践中才能凸显价值。一要着眼时效抓转化。按照党史工作“一突出、两跟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不断跟进党中央的步伐,不断跟进历史前进的脚步)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首长关注的焦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点、军事斗争准备的难点和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及时拿出推动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优化转化流程,加快转化速度,缩短转化周期,确保成果的新鲜度和生命力。二要联系实践抓转化。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要着眼服务战斗力建设,坚持把党史军史研究成果转化贯穿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实践中检验成果、发展成果、优化成果,使之成为引领部队练兵备战的思想指南、破解战斗力建设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特别是战法训法升级增效的强大动力。三要融入教育抓转化。党史军史研究成果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最管用的清醒剂。要把党史军史研究成果作为部队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育学习计划,统一筹划部署,统一检查验收,要紧密结合官兵求知求新求变的特点,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党史军史研究成果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广大官兵在直抵心扉的全方位灌注和多维度熏陶中明理、增智、强能。

(四)建强队伍,打造素质过硬人才方阵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人才队伍作支撑。一要畅通渠道引才。根据党史军史研究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纳贤才。注重从一线部队考察选拔干部,充分发挥其熟悉了解部队、抓训备战经验丰富的优势,使研究工作更加贴近部队、贴近实战。采取科研机构选调、文职人员招聘等方法,吸纳一批历史研究的专门人才,逐步形成高中初结合、老中青互补的人才方阵。二要加强培养育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研究工作始终姓党为军。采取送学深造、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和岗位实践、任务磨砺等方法,不断提升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三要优化环境留才。人才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要大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充分遵循党史军史研究工作周期长、成果显现慢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为标准,注重依托基础性工作和基础性研究出成果、抓转化,科学评价业绩,辩证看待成果,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搞好内部团结,注重人文关怀,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着力营造用事业拴人、用岗位育人、用感情暖人、用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战斗力党史部队
俄部队军演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儿在部队又立功
党史上的今天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体育少年“战斗力”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