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演变特征研究

2019-12-05 03:19张灿灿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张灿灿

摘 要:中国古代城市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各朝代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不断的传承、演进,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传统城市格局。文章梳理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重要发展脉络——从群居到定居、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總结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演变特征,并联系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探究古今城市居住区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古代城市;居住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2018QN028)研究成果。

在中国古代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和形态经历了持续的演进和完善,反映出各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及文化思想,其中一些规划手段至今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我国古代城市中蕴含的智慧来指导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应纵观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发展概况,多角度积极探究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演变特征。

一、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发展

(一)从群居到定居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期的人类依附自然生存,与自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过着群居的生活。群居是生物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个体力量相对弱小的生物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形成一股势力,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1]。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农业生产发展,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即农业与畜牧业及狩猎业分开,形成固定的居民点,人们由此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开始尝试改造自然,逐渐发展成为稳定的原始村落。

原始村落的形式多为环壕聚落,在外围修筑壕堑等维护结构,人的住所位于壕堑以内。例如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都是外设壕堑,内部根据氏族进行居住分区,每个分区里的居住建筑环绕中心公共建筑呈向心式分散布局,体现了早期的居住区空间形态与性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原始的居民点开始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和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二)从里坊制到街巷制

在古代早期的城市中,居住区虽然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区,但在规划和管理上还不够严整。直到出现了基本的居住单元——“里坊”,早期称为“里”或“闾里”。“坊”原与“防”同义,体现了对民众的统治与管理的本质。“坊”最早见于魏晋时期,如左思《魏都赋》中的楸梓坊等。北魏以后民间开始改“里”称“坊”,如《洛阳伽蓝记》中的吴人坊、王子坊等[2],但正式称“坊”是在隋初开始的。至唐代时,“里”和“坊”的称呼可以互用,有时统称为“里坊”。

“里”或称“闾里”最早出现于周代,它的运用曾在周王城规划中有系统的记载。到汉朝时期,都城长安有160闾里,“室居栉比,门巷修直”。居民区在长安城东北和外郊,160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闾”和郊外的“里”[3]。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开始注重规划居住区,这时期居住空间对城市结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在曹魏邺城中,城市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半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南半部主要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闾里,为一般居住区。再如北魏洛阳城,扩建的外廓城的面积是内城的9倍,东西南3面分布3大片里坊区。

隋唐时期是里坊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都规划了管理严格的里坊。其中,长安城里坊的规模比洛阳城大,里坊面积在30公顷至80公顷之间,与古代中小县城的规模尺度是相当的[4]。

唐代中晚期,长安城内侵街建房逐渐增多,这种侵街现象标志着里坊制走向崩溃[5]。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中的坊墙逐渐被拆除,沿城市大街布置商业建筑。居住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它们直通大街,形成了大街小巷,城市建立了新的居住区规划模式——街巷制,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清代。

总之,人类的定居和劳动分工形成了早期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完善起来,城市居住区主要经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发展过程。此外,古代城市居住区的结构形式还因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规划手段等存在地方差异,如在地形条件良好的城市,居住区的划分较为规整,相反的,一些地形复杂的城市居住区的划分较散乱。

二、我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演变特征

(一)鲜明的分化现象

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的空间结构体现了封建伦理、政治制度与地理空间结构三者的高度统一,而由封建伦理和政治制度衍生出的社会等级制度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这一过程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建设,城市居住区也出现了鲜明的分化现象。最初的原始聚落虽然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居住区分布规律,但由于没有社会等级化,展现出一种平等性的居住空间结构。而从步入奴隶社会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结束,社会等级制度的出现使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结构和特点发生了重大转变。

奴隶社会时期,居住区的分化主要体现在居住形式和分布上,以殷墟为例,居住区分为3类,分别为宫殿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宫殿区建筑呈现一定布局,成组排列,位于城市中心,外围是平民居住区,再外围是奴隶居住区,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分化。随着社会进步和工程技术手段的提高,出现了城廓之分的城市形制,城市形态和结构趋于完善。“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表达了当时的阶级区分,奴隶主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廓内。

从战国到秦朝,社会形态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并确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社会等级制度又进一步得到巩固,秦汉时期的都城注重宫殿区的规划建设,并开始以“闾里”对居住区进行规划管理。直到魏晋时期,体现皇权统治的城市轴线在曹魏邺城的规划中得以体现,包括居住区在内的整个城市空间结构都围绕着轴线展开,居住区在城市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划分较秦汉时期更为严整统一,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这种轴线制度和居住区分化一直影响着以后各朝代的都城建设。

(二)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相互作用

古代城市居住区形势和结构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变,但居住区的基本内在特征——封闭性和开放性是一直蘊含其中的。居住区的封闭性表现为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注重打造居住环境的场所感和领域感,有助于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在里坊制发展的鼎盛时期,居住区的封闭性表现最为强烈,隋唐长安城中的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各坊之间有高墙相隔,不准随便迁居,日出开坊门,日落避坊门,夜晚实行宵禁,通过对城市居民的严格管理来维护君王的专制统治。然而,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新的商业聚点,这时的居住区开始突破里坊,与商业区进行交叉布局,完成了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营造了自由、包容的居住环境。同时,居住空间的开放性表现对应和象征了国家的经济开放以及社会发展开放,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

古代城市居住区是兼具封闭性和开放性两种特性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二者主导地位发生了转变。两种特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依存的,即使在封建社会后期街巷制逐渐发展起来,古代城市居住区仍旧保持一定的封闭性,表达古人对私密居住空间的需求和追求。

(三)模数制的影响

城市空间构成由建筑、街区、区域三种空间层次构成,对应了自下而上的模数层级。模数是控制其城市空间布局的标尺,用模数方法能够对城市用地划分、空间利用进行宏观的把握,从而自上而下地控制街区的规模和建筑的体量[6]。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周王城的城市空间模数有3级,由小到大分别是“夫”“井”“分”;北魏洛阳城的空间模数为里;隋唐长安城的空间模数为里坊 [6]。借助模数制的作用,城市各功能区域在空间形态上保持一定的关联,同时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大小、人口容量都进行了合理的把控。

通过对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比对现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发现二者在居住空间的尺度把握上存在相似之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中有5种里坊模数,在5种里坊尺寸中,最小边长约500米,最大边长约1000米。而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居住区分级控制的形式及规模为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及居住街坊,3种生活圈对应的步行距离范围为300米至1000米 [7]。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城市还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结构规划都考虑了人的行为模式,以理性的规划手段打造便捷、有效的居住空间。

三、结语

居住区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内容,影响着城市的结构和形态,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重要内容。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城市营建中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虽然由于城市性质不同,与现今规划中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居环境科学观念相悖,但通过对古代城市居住区演变特征的研究,发现古今城市居住区规划手法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而且,古代城市遗留下的历史文脉能够帮助城市彰显历史风貌和塑造城市特色,实现城市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遗和谐共生,繁衍城市文明。因此,仍需要更大程度地挖掘古代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今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田银生.原始聚落与初始城市:结构、形态及其内制因素[J].城市规划汇刊,2001(2):44-46.

[2]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14

[3]赖晨.古代城市里坊制的变迁[J].文史春秋,2016(4):57-61.

[4]梁江,孙晖.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J].城市规划,2003(1):77-82.

[5]姚庆.我国古代里坊制度发展演变考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7-18.

[6]李佳阳.空间模数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7]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