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探索

2019-12-05 03:19张莉吕微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0期

张莉 吕微露

摘 要:信息化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眼界逐渐变得开阔,对新事物的探求与体验感知需求被放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大众越来越希望能通过交互体验的方式来获得愉悦。文章通过对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成要素、趋势与功能的解析,提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方向,包括参与式空间交互、互动体验式空间交互和服务式交互三个方面,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提供理性参考。

关键词: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交互性设计;交互体验

一、交互性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概述

(一)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

“公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公共文化空间从广义上讲是指承载文化的环境,也是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狭义上是指具有文化属性的、起到文化传播作用的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剧院、展览建筑、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从具象和抽象两个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服务性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盈利性公共文化空间、节庆公共文化空间和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其中,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属于具象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在有限的建筑范围界限内,实现文化参与、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等功能,满足社区及周边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交流互动,构筑起他们的心灵港湾。

(二)交互性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理解

丹·萨菲尔认为交互设计其实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的交换。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可以理解为具有交互属性的公共文化空間,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中的人以及各要素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的现象,相互之间产生作用。这里的交互,表面是空间交互媒介与人的交互,实际上形成人与人、人与文化的信息交流。而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是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中心,依托交互媒介与手段打造互动性文化空间,加强社区居民及周边使用人群的文化感受与体验,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同时,深化大众对文化信息的解读。

二、交互性社区文化空间设计的分析

(一)交互性社区文化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

交互性社区文化空间作为客观媒介与主观意识构成的集合空间,构成要素从主客观的角度可以分为人、空间、文化以及交互媒介。

人的要素是指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交互的主体,包括人的尺度、心理、感官与行为等。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文化参与的场域,由于文化参与人群类型的不同文化需求不同,形成文化空间的层次化,可以依据年龄、类别、受教育程度等做进一步划分。公共性的空间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人的需求,并与空间传递信息产生交互,才能活跃空间的使用频率,实现最大参与化。

空间的要素是指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内物质与非物质构成,包括建筑空间结构与界面、公共设施、家具等物质要素,还有尺度、风格、价值观等非物质要素。文化空间的表达不仅要注重空间内涵的赋予,还要注重空间属性的有效实现。

文化的要素是主客体之间交互的对象,是文化活动的内容,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交互的文化包含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形象文化、社会文化和解释文化。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文化作为居民的共同性文化生活支撑点,在社会人际关系松弛、人口流动性强的环境下,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渐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交互媒介是构建起人与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是人与空间交互的链接口。随着交互技术不断进步,交互需求不断提升,交互媒介逐渐走向智能化、体验化。目前市面上较为领先的交互媒介有背投多点触摸墙系统、全息互动投影系统、地面互动投影系统、虚拟翻书系统等。

(二)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趋势

传统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通常是用文化物化的设计手法,将空间打造成承载人基本物质需求的、讲究审美与安全的容器。而交互性文化空间设计借助数字化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延伸空间界面,使空间不再停留在物理空间层面,虚拟空间变得触手可及,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在场域中共存,而系统化、联动化的空间交互性设计改变传统空间孤立、局限的空间局面,形成“有机体”的空间环境。

空间交互技术打破静态文化展示传播的方式,受众人群可以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在文化历史长廊中来回穿梭,加深对传播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并调动五感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愉悦。例如,上海历史博物馆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200年马桥文化时期陶器的展厅旁,设有“小小陶艺家”的多媒体互动项目,来参观的儿童可以通过交互媒介选择陶器纹样样式来绘制虚拟陶器,完成的作品还能发送到手机保存。在这过程中,交互性设计改变观众走马观花式的观展方式,将观众拉入古与今的对话中,形成有效参与的文化传播环境。空间动态体验设计不仅提升空间层次,丰富空间内容与形式,同时将成为未来空间设计的趋势。

(三)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观念、技术与材料的出现,为空间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出路,空间的功能也更加综合化和人性化。建设有文化特色的城市,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出现的目的就是在多元化的城市环境中,建立起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共同体。交互性城市社区文化空间是居民可以自由进入,能通过空间交互媒介参与文化活动,体验文化和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由此可以将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概括为文化交互参与、文化交互体验与文化交互服务三大功能。

文化交互参与是衡量交互性空间建设的指标,体现文化主体与文化活动互动关系;文化交互体验是文化空间在满足参与者体验与情感需求的同时,将他们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转变成主动开放体验状态;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空间的再造力量,文化交互服务功能既满足参与者基础需求,也提出对空间活力氛围营造的要求。

三、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交互方向

(一)参与式交互

参与式交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需要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活动设计中来,社区群众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对文化需求不同,如若文化活动的建设忽视文化需求差异,则会造成文化主体的缺位;另一种是社区居民参与空间文化活动,文化传播的主体对象是人,文化空间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的居民的参与与支持。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需要引起群众的共鸣,使之参与到这个文化空间的交互文化活动中来,让他们能注意到一直生活在身边却又彼此不相识的熟悉的陌生人身上,消解邻里之间的陌生感,同时个人又在空间中获得愉悦。参与式交互既是人与文化的交流互动,又加强了人与人的互动,在实现消息传递的同时,以社区为空间中心,以文化为联系情感的纽带,构建起人与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促进空间交互体验的关键。

(二)交互与体验

交互体验式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突破传统文化空間陈列式设计,借助系统集成手段、计算机通讯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等与空间艺术相结合,将社区群众带入空间提供的文化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加深文化印象,深化文化理解,打造交互文化体验空间已然成为文化空间设计发展趋势。辛向阳认为体验关注的是一段经历,若缺乏惊喜,没有意外,则很难成为一段经历,要使经历变得有意义,不仅在于经历本身,还在于体验者的过往经验与自我内心的期许,以及事后反馈与事件的构架。文化空间交互与体验的特点也相类似,交互体验是交互参与者由感官到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情绪产生与变化的过程。

(三)服务式交互

服务式交互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文化服务建设系统化的交互,需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借助交互手段实现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系统化文化交互服务;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是以服务为导向型的空间交互端口,是文化空间服务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一般是通过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需求。服务式交互从人性化角度深化空间设计,多方位创造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增强人的参与与互动,促进空间活力的营造。

四、结语

交互性空间设计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针对不同空间所提出交互性空间环境设计要点值得分析,很多相关交互性空间设计方式值得探讨。本文选择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来进行交互性空间设计探索,提出参与式、交互体验式与服务式交互的空间交互设计方向。研究着眼点聚焦于人与空间文化的互动的同时,多方位探索参与者物质与精神需求,具有普适性特点,对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交互性设计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玥,张天臻.公共空间室内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张晖,李艳.空间交互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3]刘琛,郑伯红.交互演绎趋势下的当代展示空间设计现状研究[J].艺术评论,2017(6).

[4]金栋昌,王琳慧.文化互动视角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策略[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5]陈波,张洁娴.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现实与未来设计:基于全国17省46社区的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6]辛向阳,王晰.服务设计中的共同创造和服务体验的不确定性[J].装饰,2018(4).

作者单位:

张莉,常州大学。

吕微露,浙江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