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06 09:34高连东
国防 2019年2期
关键词:干部培训教育

高连东

内容提要: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基层武装工作质量,加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路径。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标准性、规范性、激励性不强,质效欠佳。要坚持问题牵引,加强教育引导,科学系统规划,强化资源配套,改进模式方法,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培训活力,提高专武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基层武装工作质量。教育培训是提高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路径,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为提高专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依据《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等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专武干部教育培训,较好地促进了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武装工作质量的提升。但是,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五缺”。一是缺乏系统性。从整体上看,当前的教育培训对专武干部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履职能力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方案对“当前任务、近期目标、长远打算”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教育培训过程存在重眼前任务、轻长远发展,重基本业务、轻思想塑造,重规范管理、轻考核激励等现象。二是缺乏针对性。教育培训虽然按照专武干部的任职年限、职务和行业类别确定不同培训班次,但在内容设置上却存在“一个方子吃药”的现象。三是缺乏标准性。教育培训评价标准笼统模糊,不同类别班次的考核标准没有严格加以区分,存在“一张试卷考到底”的现象。四是缺乏规范性。没有一套系统化的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大纲及其规范统一的教材,教员授课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课题的理解,教员授课存在讲不到点、讲不到位的现象。五是缺乏激励性。专武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与专武干部的评优评先、提拔使用、调职晋级、考核奖惩等刚性联结的制度尚未有效建立起来,把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学与不学、学好学差区别不大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专武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内动力不强。

二、加强和改进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解决专武干部教育培训“五缺”问题,重点应在五个方面用真功求实效。

(一)加强教育引导,夯实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五缺”问题,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专武干部对加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抓好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性是首当其冲的。所以,要解决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教育入手,澄清模糊认识,端正思想态度,切实把加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思想根基搞扎实。为此,要认真组织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专武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民兵工作条例》《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等相关国防政策法规,扎实开展形势战备教育,系统分析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形势,充分认识到加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担当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基层武装工作高起点筹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的迫切需要,更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建立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举措,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关于加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决策指示上来,着力消除教育培训是应付上级检查、例行公事、软任务等错误思想,努力增强各级抓好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提高广大专武干部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紧贴现状实情,科学系统规划

专武干部教育培训要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质量效益的节节攀升,科学组训是关键。情况清楚、方法得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广大专武干部参训的积极性就会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就会好。反之,不仅形不成组训向心力,而且会导致教育培训目标不明、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为此,首先,要深入细致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会同地方有关部门,采取问卷、座谈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对不同岗位专武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现实能力素质状况和教育培训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教育培训的第一手资料。其次,要研究建立各岗位专武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岗位专武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广大专武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再次,要科学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着眼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紧贴基层武装工作的使命任务,依据不同岗位专武干部的素质状况,研究制定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大纲和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当前任务、近期目标和长远打算,详细拟定各阶段、各岗位教育培训实施计划,为有序开展教育培训奠定基础。

(三)强化资源配套,夯实教学基础

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五缺”问题与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滞后有直接的关系。如,因教学基础设施不配套,致使教育培训内容无法落实而“缩水”;因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导致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材蓝本,导致教育培训难以纲举目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基础设施搞配套、师资队伍搞坚强、教材搞统一,努力实现教育培训的硬软件建设与教育培训需求相适应。在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既要加大省人武学院、省军区综合训练队、军分区(警备区)和县(市、区)民兵训练基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硬件配套,提升软件质量,着力改善教育培训条件,也要重视运用和开发优质社会教学资源,用开放式的思维和市场运作方式,借助党校、行政学院和普通高校等优质社会教学资源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所用,走开军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的路子。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加大作为专武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的省人武学院、省军区综合训练队、军分区(警备区)和县(市、区)民兵训练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分批次选送教员到军地高校学习深造,采取以会代训、短期培训、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抓好教员在职培养,努力提高教员授课任教能力。同时,要拓宽视野,打破固有模式,积极采用聘用客座教员的形式,将军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武装及业务骨干吸纳到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中来,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在教材建设上,按分层次分类别的要求,组织若干教材编写小组,系统地编写一套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系列教材,并建立教材定期完善审定机制,使教材能够适时得到修正,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教育培训提供规范的教学参考蓝本。

(四)创新理念思路,改进模式方法

指导思想缺乏前瞻性,内容设置缺乏先进性、方法模式缺乏灵活性、评价标准缺乏严肃性,是导致当前专武干部教育培训“五缺”的又一重要原因。要扭转这种局面,教育培训各级主管部门应严格遵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军委《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紧跟人才培养时代步伐,打破成规、推陈出新,着力探索新时代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着眼综合培养,采取“近学方法,远学理念”的培训思路,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为基本要求,努力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精、深、实、新”的教学原则。针对各类别专武干部的不同情况,从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安排理论武装、专业学习和思想锤炼等内容,努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在形式方法上,要坚持与时俱进,把理论教学、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实际观摩等课程,让参训专武干部始终置身于案例分析的情景中、实践锻炼的感悟中、讨论交流思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途径渠道上,要立足自身,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军地高校和网络等资源优势,着力走开“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和开办网校实施远程教育的新路子,努力增强教育培训的多样性。

(五)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培训活力

完备的教育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在整个教育培训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专武干部教育培训仅仅凭自愿性而没有一定的强制性,仅仅靠笼统的要求而没有具体规范化的评价标准,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为此,一要建立专武干部任职资质制度。各级军事机关要会同地方组织部门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岗位职责的需要,提出各级专武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军事素质、文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等任职资质,定期组织专武干部参加任职资质测试,对于不能通过任职测试的,要即时组织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提拔任用。对于新任专武干部必须组织岗前教育培训,同样,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定编定岗。二要建立专武干部继续教育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尤其专武干部教育培训的主管部门,要将加强专武干部继续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在职自主学与脱产集中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广大专武干部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相关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交流,努力营造抓学习强素质的良好氛围。三要建立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坚持以考促训、奖优罚劣,着力把好教育培训质量关。建立专武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将每一位专武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专武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教育培训成绩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真正把专武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及其成效与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提拔任用紧密挂起钩来,切实增强广大专武干部讲学习、抓学习、重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猜你喜欢
干部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