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MRI在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2019-12-09 11:15刘金良孙志红尹祖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性病变附件病理学

刘金良,孙志红,李 文,尹祖展,王 钺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常见的包括卵巢囊肿、囊腺瘤、囊性畸胎瘤等,由于囊性病变导致影像学信号较为复杂,强度不均,无法准确判断出病变的部位以及形态,对医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响[1]。螺旋CT检测是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CT平扫只能从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对病灶进行观察,拥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病灶进行全面的观察[2],以至于造成误诊的情况较高,近年来,MRI检测在影像学中应用较为频繁,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采用MRI检查取得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和传统检查手段相比较,MRI具有多平面、多方位、多参数以及低创性、高分辨率等优势,可通过多个方位对病灶进行全面的扫面,以便于医者观察进行诊断[3]。本次实验选取在前两年(2016年3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合理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来探讨螺旋CT以及MRI诊断方法对于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诊断可信度,是否能够用于临床诊断的标准,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前两年(2016年3月—2018年1月)接受的疑似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研究内容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将这100例患者根据床位号分为给予螺旋CT诊断的对照组和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对照组40例,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35.45±2.03)岁,病程4个月~7个月,平均病程(5.45±0.23)月,实验组60例,年龄33~48岁,平均年龄(36.48±1.86)岁,病程3个月~6个月,平均病程(5.02±0.61)月。这100例患者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3例,盆腔脓肿8例,卵巢囊腺瘤26例,卵巢囊腺癌33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等)进行统计,采用统计学进行分析,P>0.0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对每位受检者进行盆腔的平扫,在前臂静脉内注入碘比醇对比剂,进行扫描,可以根据平面的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对病灶进行观察。实验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在冠状面大致了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的情况,可根据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等不同的层面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病理学的检查,对比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寻找误诊的情况[4]。

1.3 观察指标

给予两组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患者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病理学的检查,对比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实验的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当P值小于0.05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所示,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可明显看出,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高,而采用CT诊断的对照组一致性较差,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在目前临床上妇科较为常见,许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但是只是针对临床表现和初步的询问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程度,为了增加诊断的准确性,需要辅以影像学进行诊断[5]。以往临床上常用螺旋CT进行检测,但是由于螺旋CT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病灶准确的进行评定,对后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精进,MRI诊断技术成为首选的诊断检测方法,其优势在于可从任意方位对病灶进行观察,且对软组织的对比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出盆腔各器官组织间病变解剖层次关系,并可以通过病变本身与周围脏器组织的不一致来进行判断,能够准确分析病变器官来源。

而且MRI技术较为先进,可进行多序列、多参数的成像,利用特殊的技术对病变的形态以及组织学特征进行充分的成像,可以掌握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对于肿瘤分期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作用[6.7]。MRI动态增强前后病灶信号直接反映出血管变化,通过比较病变强化形式、程度、时间-信号曲线等,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肿瘤性质。

同时MRI的应用,能够准确显示出肿瘤大小、范围以及是否对周围组织侵犯等,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具备手术切除条件,并提供更为丰富、良好的信息,帮助医者确定肿瘤分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囊性和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MRI能够有效判断患者良性、恶性病变,一般良性病变周围边界十分清楚,轮廓光滑且信号均匀,含少量或无实性成分,与邻近器官组织分界清晰。而恶性肿瘤则表现不规则的形态,涉及范围广泛,呈现出囊实性混合肿块等,实性成分所占比值较大。盆腔囊性病变在影像学的技术上,主要呈现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而盆腔囊实性病变则会表现出混杂的信号,CT显示无法准确的判断疾病的类型,往往会因此造成误诊,对后期的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8]。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前两年(2016年3月—2018年1月)接受的疑似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床位号分为给予螺旋CT诊断的对照组和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根据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可明显发现,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针对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患者,给予MRI进行检查,比CT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性病变附件病理学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