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2019-12-09 11:15王震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右肺异物低剂量

王震震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支气管异物属于小儿常见意外伤害类型之一,临床包括外源性异物、内源性异物两种类型,通常指的是外源性支气管异物。临床数据显示,60%~70%患儿属于3岁以下儿童,且从整体来看,5岁以下儿童是支气管异物发生的高危人群[1]。将异物及时取出是临床治疗唯一手段,若不采取及时有效诊断治疗,部分患儿容易出现肺气肿等临床症状,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常规X线平片应用范围较广,但无法直接显示出患儿支气管内部异物,漏诊、误诊率较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2-3]。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后期图像处理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具有安全高效的临床优势,其诊断价值高。为进一步探析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选取我院门诊在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并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在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本研究已经申请我院伦理委员会,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为9个月~3岁,平均(1.13±0.28)岁,具有支气管异物吸入史的患儿21例,不明确或不具有的患儿14例。患儿均具有呼吸急促、阵发性持续性呛咳、浑身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经手术取出异物共计39块,包括西瓜子仁、葵花皮、花生仁、塑料袋、笔帽、葵花籽仁等。

1.2 检查方法

全部3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使用仪器西门子Emo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控制参数为电压110KV,电流26mA,螺距1.5,扫描层厚为3mm,扫描时间2.8~3.0s。由患儿肺尖至膈顶部采用连续扫描方法,扫描后进行图像处理,控制层厚为1.5mm,间隔为1mm。CT检查前30min,对部分哭闹严重的患儿给予5%水合氯醛以1.1ml/kg的体质量实施灌肠处理,控制最多不可大于25ml。将患儿图像相关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后观察患儿支气管狭窄情况、支气管异物位置、并发症情况等。通过容积重组(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窥镜(CTVB)、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多角度、多轴位重建,将异物形态、异物位置、异物大小完全显示出来,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临床医师2名进行共同分析判断,观察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等,且最终达成一致看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儿的病变性质、病变大小、形态及位置,以及病变并发症、病变内部结构等。

2 结果

35例患儿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经过后期处理图像,结果显示为:左侧主支气管异物患儿1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气管隆突处患儿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患儿22例,其中右侧主支气管患儿9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右肺中叶开口位置的患儿2例,中间段支气管患儿10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相关异物39例,异物类型主要包括西瓜子仁、葵花皮、花生仁、塑料袋、笔帽、葵花籽仁等。且患儿实际取出异物位置与临床多层螺旋CT扫描并处理异物后的图像位置完全吻合,说明多层螺旋CT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患儿CT表现为: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发现,支气管内部出现柱状、条形、半圆形、环形、不规则形、管状、类三角形高密度影,柱状为常见类型。患儿异物发生位置存在阻塞、狭窄,下部管腔具有轻微扩张情况。发生并发症包括代偿性肺气肿患儿18例,肺炎患儿5例,肺不张患儿2例,气胸患儿1例。

3 讨论

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完全能够加强预防的临床疾病,该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由于患儿特殊的生理特性,其咽喉部反射发育不全,咀嚼功能较差,容易导致患儿误吸外界异物。临床治疗应采取准确诊断、及时取出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儿生存可能性。由于常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要求高,风险性大,患儿创伤性高,不符合临床诊断需求,而X线平片无法检测如葵花皮、葵花籽仁等瓜果类异物,临床诊断漏诊率高。因此,通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检查,可有效降低患儿辐射伤害,采取后期图像处理,直接观测外界异物位置、形态、大小、支气管黏膜情况等。其中MPR利用相关重建数据重组矢状面、冠状面、任意曲面、任意斜面,并通过计算机重新排列不同层面像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5]。

本研究中,左侧主支气管异物患儿1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气管隆突处患儿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患儿22例,其中右侧主支气管患儿9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右肺中叶开口位置的患儿2例,中间段支气管患儿10例。患儿CT表现为: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发现,支气管内部出现柱状、条形、半圆形、环形、不规则形、管状、类三角形高密度影,柱状为常见类型。患儿异物发生位置存在阻塞、狭窄,下部管腔具有轻微扩张情况。发生并发症包括代偿性肺气肿患儿18例,肺炎患儿5例,肺不张患儿2例,气胸患儿1例。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明确患儿异物位置、形态,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患儿辐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右肺异物低剂量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