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9-12-09 11:15曹文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层死亡率血肿

曹文杰

(河北省望都县中医医院 河北 保定 072450)

脑出血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及脑实质等结构,形成或不形成血肿。其主要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动脉瘤、血管畸形亦是重要诱发因素。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脑出血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急症重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如何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成为治疗脑出血的关键。由于CT快捷无创的特点以及脑出血CT表现的特异性,已成为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手段[1,2]。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78例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78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45.7±8.2)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部分患者伴有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及尿失禁。患者主要伴有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

1.2 方法

对78例脑出血患者行CT检查,发病至首次CT扫描时间为1~3天,后定期或者在必要时复查头颅CT,并对患者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1 CT检查方法 应用PHILIPS Brillance螺旋CT机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检查,轴位。以眶耳线作为扫描基线,球管电压130KV,电流200mA,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

1.2.2 出血量的计算 按田氏血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出血量=π/6×血肿长径×血肿宽径×血肿层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简明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分析

7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39例,占50.0%;丘脑出血13例,占16.7%;小脑半球出血12例,占15.4%;脑叶出血8例,占10.2%;脑干出血6例,占7.7%。

2.2 出血量与死亡率

78例患者中,出血量<10ml者21例,占26.9%;死亡1例,占4.8%。出血量在10~30ml者48例,占61.5%;死亡4例,占8.3%。出血量>30ml者9例,占11.5%;死亡3例,占33.3%。三组不同出血量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089,P<0.05)。

3 讨论

计算机体层成像(CT)是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是用准值后的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用探测器接受到多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重建后形成数字矩阵,再还原成图像。它显示的是人体某个断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是真正的断层图像[3]。

在脑出血的不同时期,CT的影像特点亦不相同。急性出血期(即出血初期)CT表现:血肿的周围边界清晰,呈高密度阴影,测定CT值为60~90Hu,部分患者呈现出占位表现。出血后CT表现:高密度区的边缘相比急性出血期时模糊,低密度区域逐渐扩散,CT值逐渐降低。出血1个月后CT表现:呈低密度阴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血肿吸收后所形成的空洞导致[4]。

本研究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39例,占50.0%;丘脑出血13例,占16.7%;小脑半球出血12例,占15.4%;脑叶出血8例,占10.2%;脑干出血6例,占7.7%。78例患者中,出血量<10ml者21例,占26.9%;死亡1例,占4.8%。出血量在10~30ml者48例,占61.5%;死亡4例,占8.3%。出血量>30ml者9例,占11.5%;死亡3例,占33.3%。三组不同出血量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089,P<0.05)。

综上所述,CT对脑出血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定位、定性诊断,并具有无损伤、无痛苦、迅速、安全、准确等优点,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体层死亡率血肿
澄清工艺中絮体层的净水效能和运行机制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高韧性的陶瓷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