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9-12-09 01:55张文娟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实践活动人物形象

张文娟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环节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在讲解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品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育先知后行的实践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 工匠精神 职业精神 人物形象 实践活动 写作教学 先知后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130-02

工匠精神是技术工匠在雕琢与修饰产品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完美的状态。因此,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对事业精益求精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理念。通过不断钻研产品内涵,把产品工艺提炼出来,能使产品达到一种完美的状况,这也是工匠精神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因此,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钻研与精益求精的信念,也是一种对卓越与创新有所追求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语言与文字,培养思维能力与训练基本的技能,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本文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环节注入工匠精神内涵

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的环节,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曲。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工匠精神做具体化地处理,也就是在工匠精神指导下设计教学过程。如合理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对教学评价做完善化处理,这样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的精细与严谨。

如《劝学》这一篇课文主旨是介绍战国时候思想家荀子对学习的观点。中职学生正是在学校求学的阶段,这一篇文章对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心思维作为立足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是阐述学习的目的、意义与重要性,合理地讲解荀子提倡的“坚持、专一、积累”的学习精神,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与理解工匠精神。

《劝学》的工匠精神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如下展开。这一篇文章的开头就简单地介绍了文章的论点,并且分三个段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论点。文章第一段用五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如只有通过参醒与学习,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错。文章第二段采用五个比喻方法说明擅长学习的人,在能力上一定超过不擅长学习的人。文章第三段采用十个比喻方法说明坚持与积累,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在三个段落的论述中,可以提炼出工匠精神的特点就是敬业、耐心、专一。这样能使学生深入思考工匠精神的特点,理解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

二、在讲解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过:人人都可以看见内容,却只给有心人了解其中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告知人们,普通人只知道一件作品表面的光鲜,只有行业内的工程师才知道结构与机关的奥妙。语文教师是言语作品的工程师,应该对作品的言语做一番解读,读懂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理解其中的逻辑思维与内在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因此,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应有效贯通工匠精神,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学生应具有的工匠精神,如社会责任感、勤奋进取、吃苦耐劳等。

例如《兰亭集序》这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比较晦涩难懂,学生也很难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文字含义,有效开发工匠精神。如文章的最后一句“虽世殊事异……亦将有感于斯文”,教师可以紧紧扣住“有感”这两个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些学生也总结,这“有感”就是作者的四个“感怀”:乐“人”的生、叹“生之短”、悲“人之死”、感“生之失”。接下来,教师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继续提问:生命是这么美好与短暂,我们将来应该怎么面对职场中人生的失落,怎么毫无遗憾度过自己的生命呢?这样,学生将会把课文知识与今后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进而思考:“怎么经营自己的事业?”“怎么面对事业的挫折?”这样,为学生的立德树人与培育“工匠精神”奠定了基础。

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中职语文教材的课文中也有许多有敬业精神的课文。教师有效利用这些课文内涵,剖析人物形象,能让学生获得工匠精神的熏陶,这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

如在講述《一张诊断书》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流露出的医德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剖析其中医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崇敬医生这一份神圣的职业。教师也可以采用情景表演法、资料搜集法、角色互换法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主人公林巧稚大夫高尚的医德。同时,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无论是医生这一份职业,还是将来你们从事任何工作,职业精神都是从业者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这样,学生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所奋斗,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潜移默化地培育工匠精神。

如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节课中,讲述到居里夫人在捡到贝壳的时候,喜欢寻根问底,研究这贝壳是怎么生,贝壳又是如何长,怎么被冲在海滩上面的。教师可以借此问学生:“在这里,体现了居里夫人的什么精神?”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这是一种对凡事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之后,教师又可以讲述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具有的执着意志力,这也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必备的“工匠精神”。这样,通过深刻地剖析文章人物形象,学生也对“工匠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并且潜移默化把这一种精神转移在学习活动与将来职业生涯中,提高职业素养。

又如在《核舟记》这一节课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手艺人在核桃上精致的雕刻成品,注意小巧的核桃上的游船,以及上面的人。这种美妙绝伦的雕刻艺术,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手艺人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后无论在社会上从事何种岗位,都应该传承“工匠精神”,在工作中承担责任,不断完善与优化岗位工作。如文中描述的雕刻核桃的手工艺人一样,高度认真与追求极致完成自己的任务。课文中的“工匠精神”可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工匠精神”对学生受益终身。

又如在教学《边城》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摆渡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研究他的职业坚守精神。文章中的摆渡老人,五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或者白天黑夜,始终撑着渡船,即使是非常令人神往的端午节龙舟,他依然孤独在渡船边守着。即使摆渡老人看到孙女翠翠有着异常的情绪,依然用船渡完最后一个人才肯结束工作。这个摆渡老人对自己职务的坚守,就是良好的身教方式。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分析摆渡老人忠于职守与尽可本分的匠人精神。学生在其中可以学到摆渡老人的敬业精神,品出尽责尽职的匠人道德品质,意识到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只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收获丰硕的事业果实。

三、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品质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作家呕心沥血创作的,是作家心血的结晶。为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创作的作文,潜移默化地培育“工匠精神”。

如《红楼梦》乃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它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结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教育学生写好一篇文章,都是反复修改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写作文应该勤于修改,也要乐于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与写作文同等的重要,甚至还要甚过写作文。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工匠们具有的优秀思想特质与行业准则。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创造一篇作文反复去修改,这也是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具有工匠的精益求精的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育先知后行的实践精神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一种学习活动,实践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且是比读书更重要的学习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知识。当不能把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就是一种纸上谈兵与“空中楼阁”。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通过实践能力教学,缩短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断层。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时候,也应培育学生先知后行的实践精神。

如教学在《那一年,面包飘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李家同老师与面包师傅两者的形象。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分析面包师傅具有的绝技,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强调人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求这一技术是一门无人能取代的绝技。因此,学习技术与不断充电学习,对人生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这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强化了对职业技能的深入理解,也培育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与意识。

又如《人生的境界》这一篇课文是一篇哲理色彩浓厚与思辨性比较强的论说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此思考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观。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意蕴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专门写文章,谈一谈怎么树立职業理想。教师通过这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景 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议工匠精神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

[2]谢莉娟.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5)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实践活动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