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命之流”

2019-12-09 02:07王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垃圾

王敏

研究性學习,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新型课程形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科学分析归纳、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丰富了知识输入的途径和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往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对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从课程实施的现状来说,研究性学习虽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其仍属于教育的一个崭新领域,现在还处在推广摸索的起步阶段,真正在中小学校施行的成效并未特别显著,也存在一定亟需解决的问题。不过,面对的困难多,也意味着发展的潜力大,推广这门课程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探究的艺术,相信在许多任课教师的的不断生成下,研究性学习会发挥出其实践性课程独有的魅力。

其实进一步归纳起来,就是探讨如何上好研究性学习。在我看来,研究性学习应该融入生命之流。一方面从主体的能动性上说,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从生命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再通过多种实际方式认识问题、作用于世界,丰富自身社会经验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对同伴、自身对教师、教师对学生之间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从课程的持续性上说,研究性学习要像生命之流一样持续下去,研究不是拘于某一节课堂的产物,要有意识地延展成系列,要不断完善认识,直到探究到真理为止。

一、让研究性学习关注生命,令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承担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是学生和教师,也即有思想的生命体;中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引发人类研究热情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判定学生研究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具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能力以及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的贡献值大小。基于上述各项,只有把握住了“生命”这一中心,这门课程才是活的、有生机、有创造性的。

1.激发学生兴趣,在过程中学习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方式,在教师创设的大环境下,学生其实是课题生成和资源开发者,留心观察世界,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动机,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思维、发展潜能,不过分强调最终结果的成败。因此实践课堂要学什么、要怎样学,不是教师说了算,而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思维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谁都无法替代他们去增长人生经验。

实践研究进行的方式也可自主选择,可以一人单独研究,也可以集体共同合作,但中小学阶段多会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当进入到集体中,个体的差别会影响分工的不同,个体应该及时找到适合的位置,发挥个性的同时更要为大局着想,从整体考虑,这种关于人类社会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思考,既具有研究的价值,也是研究过程中构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实践研究的进程、如何处理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都将会成为考量和评判个体表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2.转变教师角色,丰富知识储备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教师要逐渐走下“神坛”,与学生一起共同承担研究者的角色,并适时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而且为了充分适应这种新的身份,还力求关心时下流行的问题、与时俱进掌握全新领域内的知识,完成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任务。

二、让研究性学习持续下去,令研究真正卓有成效

目前,学校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与课题的选择之间有时是呈现断裂式的。但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研究需要到开阔世界去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应用才更具有价值。所以研究性学习要更加注重在一个主题之下的延展和反馈,让课题的设置系列化,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简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可以下分为难度等级大致相同的几个课题,让学生们在熟练研究方法后变通出新,灵活运用。

例如教师在设置训练动手制作能力的大框架主题下,可以先通过“制作星星灯”的小课题让学生学会木棍粘粘加固等的基本制作方法,然后再延伸出“自制传统灯笼”、“创意树枝玩具”、“简易风筝制作”等全新的有相似性的同级小课题,这样鼓励学生们再次运用或创新先前所掌握的基本方法,创造出多种带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再通过举办展览或相互介绍经验的环节设计,使学生们将掌握的技能融会贯通,更加深刻地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

稍复杂一些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彻底研究透彻,这就需要教师预估学生完成研究性活动的阶段性可能,在大主题下按照难度梯次层层深入地设置递进的小课题,从局部到整体,完成对主题的整体性研究。

例如,研究时下非常热门的垃圾分类问题,第一课题可以先从简单的环境现状开始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网络资源、实地调查等方式明确垃圾分类活动亟待全面普及的背景原因。第二课题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垃圾的属性归类,学生要学会分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并能将这种观念传播给身边的人。这两个环节所运用到的实践研究方法相对来说都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以内并且容易操作的,难度水平适合中低年级,可以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上主要是图文、演示等为主的成果展示和分享。

当学生进入到中高年级后,或者接触到更多数学统计模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把收集到的分散信息整合起来,恰当运用统计图的形式清晰直观地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当学生又进一步增强了一些生物学的知识后,还可以分别了解每一种类的垃圾最后是如何被处理的、有何用途,这样整个研究才算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点。如果能够获得学校和社区的支持与配合,还可以定期把课堂搬出教室,大力宣传新的文明生活理念、帮助身边的人正确进行垃圾的投掷,身体力行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三、总结

上述的阐释就是我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发展的一些浅显的想法,这是一门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是真正关切于生命的鲜活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探索和思考,发挥能动性帮助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垃圾
垃圾去哪了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倒垃圾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