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三历史复习课

2019-12-09 02:07李锦绣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章节导图中考

李锦绣

近五年,笔者一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因半路接班,每一年的上学期都要先完成九年级上下册的两本教科书,所以导致每一年下学期的中考备考都要面临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如果初三历史复习课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和没有好的复习策略,中考历史备考必然面临着拖后腿的现象。

近几年,教育届非常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笔者在教学方面忽视了它的存在,并没有运用到教学方面。直至2016年,经过一个专家的培训,慢慢接触了“思维导图”。回来之后,经过更为深入的一段学习和了解后,我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2018年初三历史复习课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策略。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效用,将知识简单化、条理化、逻辑化、形象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为缜密,组织答案更为全面,提高应变能力,从而优化初三历史复习课。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对头脑的贡献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那么大”。国内外的专家也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为人类提供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美国波音公司使用“思维导图”制作飞机维修工作手册,原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消化的数据,只用了短短几周。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

一、运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

历史向来就是一门需要高强度记忆的学科,一旦记不牢,考试的时候就必然会考不好。那么,历史是不是只能全部靠对着课本死记硬本呢?当然不是!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就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和网络化”,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在课堂上,笔者以黑板为纸,动手执笔,按照考纲的考点一一回顾基础知识,并设立好该问的问题。学生看黑板,回答问题,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图,当教师把导图画完时,学生也把基础知识复习了一遍,这时教师的笔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致的,节奏是相同的。这个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把平常所学的分散的知识串线、连片、结网的过程,这个复习过程也最为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清基本知识框架、记住基本的史实。例如,复习八年级《近代化的起步》,老师把“近代化的起步”这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中间,然后,三条分支从不同方面延伸,其中政治近代化的分支是开叉的,分别代表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在每一条分支上再延伸几条分支代表每一事件的时间、人物、主张、结果、作用等,课堂上采用问题探究法,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条分支的填空的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當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后,一张清晰、直观的“章节导图”也就呈现出来了。学生课后根据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在作业本上重画一张属于自己的“章节导图”,经过此环节学生也就掌握了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都是运用“思维导图”复习,当第一轮复习完成时,学生已经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总结归纳的,比资料书要薄的多的“章节导图”复习资料。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把图读厚”

第一轮复习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章节导图”,有效地实现“把书读薄”,几本厚厚的教材教辅,制作成几十张直观生动的“思维导图”。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只是“把书读薄”,无法根本上满足考试的要求。因此,第二轮复习我们就要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把图读厚”,并在此过程中拓宽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以其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第一轮复习所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地构建和扩展,把各个单元之间密切联系起来。第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和丰富知识,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单元主题整合 “章节导图”。这样就可以将一轮复习中的分散的章节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 “单元导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块导图”。最终形成“章节——单元——模块”的层次突出,结构严密的思维网。

经过两轮的思维导图优化复习,学生已经掌握初中历史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知识,并拥有一本“薄薄的”,但“厚厚的”“思维导图”复习资料。俗话说“常用才能常新”,所以要经常使用,做到:一要常加常补,不断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二要常读常背,有效把知识纵横联系烙印在脑海中;三要常思常析,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联想功能,在不断的概括、分析、综合、比较中拓展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至获得新的见解。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项,并在平时练习中,掌握答题技巧,则在中考历史考试中定能发挥极致,考取好的成绩。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猜你喜欢
章节导图中考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中考“三数”大扫描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第6章 一次函数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