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之实践研究

2019-12-09 02:07吴怡婷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师提问师幼互动早期阅读

吴怡婷

摘要: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纲要》中提到“有效的師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近年来,我园早期阅课题组就将教研重点放在了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本文试图以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作为切入点,了解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早期阅读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以帮助加强在小班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关键词:早期阅读  小班  教师提问  师幼互动

一、研究意义

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师幼关系,指的是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多向的相互影响和与作用,它维系着幼儿阅读活动的成效。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适地地、有效地启发思维、有效地进行提问。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从而极大的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小班幼儿在早期阅读这方面可以说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阅读习惯尚未建立、思维具有跳跃性、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转移慢、阅读理解能力弱。因此教师要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供幼儿学习,烘托有效的氛围帮助幼儿开动大脑,教师在进行提问前则要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精心的设置,提问要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帮助幼儿启发思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方法

教师们为了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组内开展了“一课多议”“模拟课堂”等活动,收集了教师们的不同提问,观摩优秀教师的活动现场,分析活动片段,进行了关于提问有效性的专题研讨,讨论了关于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积累点滴的经验。

(一)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形式封闭

总结阅读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师自己在提问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了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问题形式封闭,容量小,数量多。因为它们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这样的无价值提问过多,不能激发起幼儿思维的碰撞。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是否参与其中了,很大的部分是要靠老师来逐步引导,将孩子带入故事情境,让孩子感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或是意义。而过于封闭的问题形式,容易造成孩子只是简单、表面地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而不会去拓展自己的思绪去想故事中所存在的为什么,靠自己的理解去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2.教师的自问自答

教师的自问自答一般是指问题提出后,教师给幼儿思考的时间较短,教师往往就会自己将答案告知幼儿。如有的老师一个活动下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自主思考、探究。有的教师是担心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出错,担心将问题发散后就会无法将幼儿的思路再收回预定的流程,使自己在活动中处于被动。活动中教师控制着幼儿思路,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预设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那些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深层引导。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教师若有了自问自答的行为,幼儿就很容易养成只听老师说不主动探求正确回答的现象。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当他发现不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直接影响到之后活动中他们对教师提问的关注度,他们的参与度也会大大减少。另外,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本就较短,再加上对回答问题的不关心,活动中就更容易走神,这对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有的教师为了使早期阅读活动看起来更紧凑,提出问题后,常不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考虑就点名,导致那些反应较快的幼儿经常获得回答的机会,而大多数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正确的答案就已经揭晓了。长此以往,回答问题的机会就落到了有限的几名幼儿身上,大多数幼儿成了陪衬,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难以暴露。而且早期阅读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需要幼儿来对画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思考,这需要给予孩子一定时间,让他们能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只有孩子真正理解了故事内容,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师幼之间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3.问题的难易度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有的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没有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就容易造成幼儿个体的成就感和挑战性得不到成全,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常有的现象便是由于老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够或是与孩子的已有经验相去甚远,造成结果便是不能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大大减少幼儿的参与性以及幼儿因而难以理解和接受,会产生挫折感,从而减少了老师之间互动的兴趣。

(二)提升早期阅读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求异思维能力

首先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能给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老师主要询问“为什么”“怎么样”等等,对于幼儿的回答老师也多是以正面的表扬和鼓励作为回应,这样就很容易带动小班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早期阅读中,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根据画面中的线索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如在《小玻上幼儿园》的活动中有一段是小玻躲在桌子下哭,教师问孩子们“小玻为什么哭啊?”

有的孩子说:“因为小玻想爸爸妈妈了。”

有的孩子说:“因为它想家了。”

有的孩子说:“因为它不想呆在幼儿园里,它想回家。”

孩子说着一个个的猜测,其实也是他们联系到自己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哭闹的经验和原因,对于小玻哭泣的真正原因也更為好奇了。

开放式的提问能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体现于它增加了幼儿参与性,没有正确的答案使得所有的幼儿都能畅所欲言,增加了师幼之间的互动,也让幼儿的回答有更多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后的等待,有助于幼儿充分思考

幼儿回答问题的思考过程要经过听到问题——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言语组织的过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在反应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弱的,因此要给幼儿考虑的时间,3~5秒或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幼儿理解老师的提问,组织回答所需的语言。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借助提问这一有效手段组织活动,促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每个教师应认真思考提问的内涵,尽量做到让每个问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明确的指向。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我在带小班时就常常遇到孩子举手回答问题,但站起来之后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通常我会安慰这样的孩子,“看来你还没有想好,没关系,等会儿想好了再告诉我们。”过一会之后我会让这样的孩子回答一些对他来说没有难度的问题,在他回答之后则是进行肯定表扬,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提问后的等待让老师给予了幼儿更大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对幼儿来说这样能使他们更好地回答问题,增加体验成功的机会,也增加了提问的有效性。

3.提问的内容应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经验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要从幼儿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生活面等诸多因素,多设计一些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摸着”的问题。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幼儿的原有经验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幼儿当下的经验,设计适宜他们的提问。早期阅读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的相关线索,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从线索出发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即巩固了已有的经验也获得了新经验。

如在活动《小兔孵蛋》中,一开始我就向提出孩子们了“这是谁的蛋呢?”这一问题,孩子们有的说是小鸡的,有的说是乌龟的,还有的说是小猫小狗的等等。眼看孩子们的回答越来越多,我又问了一遍“这是谁的蛋呢?”这时就有孩子反驳到,有些动物不是在蛋壳里出生的。这让所有的孩子意识到思考的范围缩小了。随后他们便说出一个个能够破壳而出的动物的名字。

基于幼儿认知特点和原有经验的提问内容有助于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体现在了它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能将故事中的情节、内容联系到自身经验,让幼儿有话说,愿意说,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使师幼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4.提问的设计应注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水平,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老师可以先提问一些简单的认知性问题,再跟进理解性问题,最后升华为创造性问题,让幼儿在开始时活动成功后有足够的兴趣和信心挑战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所学内容,对阅读产生兴趣。

如在活动《星星警察》中,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夜晚降临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当孩子们回答到睡觉休息时,我又放了小老鼠走在夜色中的图片问“小老鼠在夜里会去做什么呢?”孩子们有的答道“回家”,有的则是说“干坏事”。最后我又放出了小老鼠在公鸡家门前的图片,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偷东西”。正是通过我的一个个提问,帮助孩子们解读了画面中隐藏的线索,对故事有了内容上的理解。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提问设计,它使得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能通过教师的一个个提问变得更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有一定的兴趣和参与性,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从而促进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5.活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情境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们通常借助大图书、PPT、小图书等来开展教学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现绘本的内容,给幼儿最直接的阅读体验。因此大图书成为了小班老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首选之一,结合我园多年的早期阅读活动的经验,教师们制作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大图书,带领幼儿在活动中逐一阅读单幅单图的故事内容,并围绕画面开展提问和引导,在和幼儿观察画面的同时引发幼儿思考想象。

如《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是小熊系列绘本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小动物们排队的故事情节正好符合小班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需要养成排队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园教师们从绘本中选取了几幅图片制作成了大图书,单幅单页的大图,画面色彩鲜艳,其中又暗藏小玄机使其可操作。果不其然,幼儿对这本大图书的兴趣极高,对教师的提问也是给予热烈的回应,活动中他们通过操作图片帮助小动物们一次一次的排队。尤其是看到小动物们都想玩小火车这幅画面时,教师问:“小火车上有三个座位,小动物们都想玩小火车,这该怎么办呢?”幼儿们在回答:“需要排好队按顺序玩”的同时,也帮助小动们先排好队并按顺序邀请三位小动物先玩小火车,看到还剩下的三位小动物,有的幼儿主动安慰道:“小猴、小猪、小熊不着急,等他们玩好就轮到你们了。”显然,孩子们深入到了故事情境中,因此对教师的提问他们会感同深受,他们会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予教师积极的回应。

此外,由于小班幼儿对于声音比较敏感,因此在小班的阅读活动中会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地插入一些声音。如在《小黄鸡和小黑鸡》中插入了下雨和打雷的音效,让幼儿先倾听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再由教师引导幼儿从图片上寻找声音的由来。对阅读经验及阅读能力尚欠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方式无疑比教师直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更为有趣、适宜。在音效的帮助下引起了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关注也认识了“打雷”“下雨”的符号,使得幼儿在后续的活动中能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活用多种教学形式,能够寓教于乐,让幼儿始终处于故事的情境中,也更容易引起小班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三、后续思考

有效的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积极地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的来讲,只有有效的教师提问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参考文献:

[1] 钟莉芳. 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提问策略的有效性[J]. 新课程

[2] 王清华. 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1226:60.

[3] 魏小云.建立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初探[J].幼儿教学研究,20080121:28-29.

[4] 陆雅静.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176.

[5] 石慧燕 蒋贵娥.早期阅读中的提问与师幼言语互动[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813:176.

猜你喜欢
教师提问师幼互动早期阅读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