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嘴说话”做好对外传播?
——以新华社广西分社一“爆款”融媒体报道为例

2019-12-11 03:26潘强
中国记者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社壮族桂林

□文/潘强

内容提要 如何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创新表达、利用海外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新华社广西分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推出的《观山看海做边贸!“洋记者”带你看广西》等系列融媒体报道,是边疆地区“借嘴说话”做好对外传播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包括新华社等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聘请外籍记者专门从事以脸书、推特、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为传播媒介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把国际面孔从“幕后”推向“台前”,这是一种新探索。作为对外传播的重点区域,边疆地区如何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创新表达、如何利用海外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

与越南毗邻的广西,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也是“一带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新华社广西分社联合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赴八桂大地深入采访,推出《观山看海做边贸!“洋记者”带你看广西》等系列融媒体报道,在新华社中英文大广播、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中英文客户端、短视频专线等陆续推出,海内外总浏览量近300万次,传播效果突出,海内外反响积极,是边疆地区“借嘴说话”做好对外传播的有益尝试。

一、做优策划:找准“共鸣点”

精心设置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与以往的碎片化对外传播不同,此次六十大庆融媒体报道需要从整体出发,不仅要以广西符号反映巨大变化与发展成就,更要在报道中体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团队从踩点到人物选择,历经两个月完成拍摄脚本。

——“符号”与“共鸣”。广西位于我国南疆,在外国人眼中,桂林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毫无疑问,它将是此次报道的重点,也将通过桂林引出广西。但六十大庆的报道不仅仅是桂林,如何将壮族、中越边境、高铁、柳州工业等独具特色的广西元素自然粘合?在策划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特”字上。桂林作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深受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喜爱,外国人对广西符号了解最多的依旧是桂林,“这在传播中最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我们将20元人民币背后的标志性景色作为出境首选,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是广西。

除了桂林,“壮族”这一符号格外引人注目,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通过它不仅可以展示壮族人民生活的变化,还可以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因此我们将壮乡武鸣作为第二板块,选取代表人物唱山歌、讲述壮族百姓生活变迁,也契合了脱贫攻坚的宏大主题。

作为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广西的开放发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中越边境和广西北部湾港为主要元素构成了报道的第三板块,彰显广西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

——“宽度”与“深度”。宽度体现的是脚力,整个拍摄过程,摄制组行进2000公里,几乎穿越了整个广西,画面基本能反应八桂大地的重要特点。深度,最难展现也最能体现眼力和脑力,如何展现?团队数次修改策划,最终将这一重心锁定在历史悠久的壮寨,通过壮寨中最年长的壮族人,讲述历史变迁。摄制组经过前期踩点,找到了94岁的壮族老人邓克群,通过他来讲述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带给壮族人的巨大变迁,进而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在桂林生活10年的攀岩爱好者、美国人安德鲁来讲述桂林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变化,聚焦漓江生态和高铁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民族”与“多元”。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对外传播的重点。广西拥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对这里的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服饰、铜鼓等民族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对以壮族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展示,丰富报道内涵,报道邀请了本地的壮族歌手现场演唱壮语迎客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借嘴说话:用好国际面孔传递中国声音

“新华社记者说(XinhuaSpecial)”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经成为新华社对外传播的重要品牌,每期聚焦一个主题,或展示地区发展,或报道全国成就,足迹遍及全国多个省份。

与传统报道不同,“新华社记者说”实现了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洋记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阐述海外受众关心的中国问题,虽然有一些挑战,但不失为“借嘴说话做好对外传播”的有益尝试。

此次六十大庆报道前,广西分社与总社报道团队阅读了大量有关广西的政治、历史、文化等书籍,搜罗了新华社数十年的相关稿件。由于洋记者中文水平有限,分社团队还准备了大量英文资料,并配备中英文翻译,以便洋记者能以自己的视角找到报道兴趣点,这样更贴近外国受众话语习惯和表达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录制过程中,团队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并数易其稿,不断讨论、精心修改脚本,直至符合对外传播规律。

三、创新表达:回望历史与穿越时空

拍摄到好的镜头以后,如何在制作环节按照对外传播规律实现成果转化显得格外重要。在片头,我们以星球大战为开端引入桂林,进而穿越到古老壮寨,再回到现实海港,短片制作精良,不仅实现了地方名片中国表达,还拉伸了报道的纵深感。

——“20元人民币”与“星球大战”。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要将壮美奇特的桂林山水在30秒之内进行充分展示,实属不易。在策划执行过程中,团队选取的背景是九马画山风景地,这里是20元人民币背景的来源,将此作为开头既能拉近受众心里距离,还能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烟雨朦胧。同时,桂林山水还是著名的科幻片《星球大战》的取景地之一,洋记者以此作为背景介绍,穿越时空的表达让这一报道具有了科幻色彩,赋予了报道更深层次的意义。视频播出后的反响也再次证明了“20元人民币”和“星球大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很多受众表示“这些地方我去过”“在星球大战我看到了这里的风景”等等。

——“壮族山歌”与“94岁长者”。如前所述,此次对外报道壮族元素是重头,如何从桂林山水转向壮族?山歌,众所周知,桂林是刘三姐唱山歌的地方,“印象刘三姐”在桂林鼎鼎有名。从桂林到武鸣,成片以山歌为“媒”将镜头聚焦壮族歌者,以歌为桥,一方面表达壮族人民对全世界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壮族地区对山歌传统文化的传承。接着再以94岁壮族老者声情并茂的讲述,把时空拉回60年前,使报道具有了历史纵深感。提出一个人,延伸整条线,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法。

——“美国人”与“越南人”。广西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桂林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旅游城市,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西方人前来定居。此次策划,团队对攀岩运动爱好者、美国人安德鲁十年的定居感受饶有兴趣,通过对安德鲁的专访,不仅了解了美国人眼中的广西变化,更以体育运动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广西位于中越边境,与越南的合作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此次报道,团队还选取了越南人农俊作为边民代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带给周边国家百姓生活的改变,升华了报道主题。

四、定向传播:精心剪辑用心推广

——精心剪辑,铸就精品。此次报道,从策划到剪辑到播出历经两个月,团队到达6个城市,素材总长度约400分钟,要在这庞大的数据库中根据策划选取5分钟的视频,难度不小。经过数个日日夜夜,团队对视频精挑细选,对画面精益求精,洋记者对文稿进行多次修改,反复打磨,最终形成的5分钟的中英文视频《观山看海做边贸!“洋记者”带你看广西》,可以说是介绍广西60年变迁的优秀案例。

——加强以越南为主的定向传播。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越南的脸书、优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全球领先,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这对广西分社的海外社交媒体定向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报道中,与越南相关的元素不仅仅包含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的凭祥和边民农俊,更有与越南下龙湾风景区比肩的桂林山水,两者一个海上一个陆上,一直以来都是当地重要的对外宣传名片。从短片最后播出的传播效果也可得知,海外100多万浏览量中包含了大量越南用户的留言,并纷纷点赞广西发展成就。

——用心推广,扩大成效。推广是成品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一环,视频报道播出后,总社联合分社一道,对成品进行了精心推广。报道在脸谱、推特、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浏览量已超100万,转发、点赞、评论等互动量上万条,传播效果突出,海内外反响积极,海外网友留言:“大美中国”,“2008年第一次到广西,看到这十年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我们最美的中国”。文字、视频稿件被凤凰网、Zaker新闻网、世界新闻网等28家国内外媒体采用,中文客户端总浏览量近200万,传播效果突出、海内外反响积 极。

可以说,此次报道通过周全策划、精心制作和全媒呈现,以脸书、优兔、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为媒介,借洋记者创意表达,以邻国为传播重点,探索出了边疆分社做好对外传播“借嘴说话”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分社壮族桂林
桂林,美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桂林行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