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的服务模式

2019-12-12 02:26张明珠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阅读推广

关键词: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小学校;阅读推广

摘 要:文章阐述了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模式的意义,以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137-02

1 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模式的意义

1.1 充分发挥少年儿童图书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职能

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以图书为主要工具,通过多种服务形式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图书阅读和信息咨询的文化教育机构。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且可塑性极强的重要阶段,因此,少年儿童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对中小学生的社会教育职能,培养少年儿童的图书馆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图书館、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对于少年儿童形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丰富少年儿童的课外生活,建设和谐社会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仅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有更多多层次、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且设施齐全、安全卫生,能够为少儿读者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同时还可针对各年龄段的少儿读者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手抄报、绘本故事演绎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在丰富少年儿童课外生活、激发他们读书热情、提升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的实践

长期以来,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致力于服务广大少年儿童,在提升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的实践主要有:2003年被设为首批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2004年被设为首批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2008年该馆的社区联网分馆模式获得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2010年被设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2011—2012年荣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厦门市优秀志愿服务平台示范点荣誉称号,2013年被设为厦门市“校馆衔接”示范点。

2.1 青少年图书馆意识的培养讲座进校园

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在校园落地,发挥文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承载的作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响应福建省委文明办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活动的号召,自2006年至今一直坚持举办青少年图书馆意识的培养讲座进校园活动。青少年图书馆意识的培养讲座对公共图书馆总体概况、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分类方法、如何借阅图书以及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等都做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和普及。该讲座还以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少年认识图书馆的重要性,以及应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截至目前,青少年图书馆意识的培养讲座进校园活动已举办了120多场,2万多人次参加,覆盖厦门市50多所中小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2.2 设立学校分馆

中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主要以教参为主,普遍存在藏书陈旧、种类不足、藏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且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落后,就没有设立图书馆。为了丰富当地中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解决学生看书难的问题,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经过走访考察,选择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设立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这些学校分馆由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提供藏书及业务支持,学校提供人员经费及场地并负责分馆的维护工作。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总馆,根据学生需求购置相应的图书,定期为各学校分馆配送,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借阅需求。目前,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共建有29家学校分馆,覆盖了厦门市6个行政区,送书进学校近17万册次。

2.3 开展厦门市“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

为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推动全民阅读,使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厦门市自1989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以下简称“红读”)活动,每年一届,至今已有30年。“红读”活动以其时代感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特点吸引了厦门市百万未成年人踊跃参加,在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厦门市的特色文化品牌。“红读”活动办公室设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年年初根据时事热点、德育工作重点及图书馆的阅读热点制订全年“红读”活动方案。目前,“红读”活动在厦门市的覆盖率已达100%,多次受到表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厦门市青少年喜爱的品牌读书活动。

2.4 举办少儿成长讲坛

为丰富厦门市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激发中小学生阅读热情、拓宽中小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为解决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坚持在节假日组织开展少儿成长讲坛活动。少儿成长讲坛主要邀请知名作家、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包括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心理、法制、环保等主题,免费向全市公众开放。少儿成长讲坛从设立至今,年均开展活动30场次,年均参与活动4,000人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3 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馆校合作缺乏促进和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系统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归文化部门主管,学校系统的图书馆归教育部门主管。由于行政隶属不同,致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资源整合,更没有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协调建设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年儿童图书馆参与和支持学校阅读活动的能力。

3.2 学校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图书馆员

中小学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图书馆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是教师兼职,或是临近退休的教师参与管理,他们大多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致使学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当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协调、不匹配,这也加大了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和服务的压力。

4 促进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服务模式發展的建议

4.1 以图书馆学会推动馆校合作

由于行政隶属不同,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均是各自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缺乏联动与合作,因此制约了阅读推广活动的规模和效果。图书馆学会具有组织图书馆间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协调、指导各类图书馆举办业务活动等职能,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学会及其下设分支机构的信息来源多、接触面广,可以推动学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而形成学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全方位的合作态势。

4.2 加强学校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

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对图书的分类和管理不熟悉,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的多是教育主管部门,而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完全洞察学校图书馆的业务发展趋势,因而其培训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都存在不足。少年儿童图书馆较为熟悉和掌握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技术,可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发展要求和图书馆员的专业需求开展培训,以提升学校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3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馆校合作。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支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开展阅读活动,还能引导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与学校开展合作,共同发展,营造书香社会。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奖励机制,定期检查、监督、评估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学校开展合作的情况,并对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学校给予奖励。

5 结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少年儿童图书馆应积极与学校联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玲,周洁.建设指导教师队伍 用好图书馆第二课堂[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1):63-65.

[2]刘爽.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路径与策略[J].图书馆界,2017(3):59-61.

[3]史拓.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中美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5):77-79.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19-10-13

作者简介:张明珠(1985—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阅读推广
探讨中小学校虚拟演播室的改建
关于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