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教授”刘荫武与莎能奶山羊的故事

2019-12-13 02:01边江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奶山羊养羊教授

文/边江

在陕西省发展千亿级乳品产业的过程中,地处关中西部的千阳、陇县走在前列:到2019年上半年,总共3万多农户的千阳县和6万多农户的陇县,奶山羊存栏量已分别发展到11.6万多只和30多万只。同时,千阳县“陕西省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场,被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授予“世界名优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场”。陇县的两户乳品加工企业,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均被授予“世界羊乳加工样板工厂”。

无论是在千阳还是陇县,说起奶山羊发展,人们都会由衷地夸赞“羊教授”刘荫武功不可没。

1973年秋雨连绵时节,刘教授在千阳北部深山找见了他的那群羊

1973年初秋的一天,秋雨连绵。地处千阳县北部深山的水寺沟牧场,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宝鸡市农牧局局长亢凤岗、市农办主任陈兴亮和千阳县革委会副主任靳元理等一行,他们是陪同刚从“牛棚”里解脱出来的西北农学院教授刘荫武,专程赶来这里“找羊”的。

他们在牧场同志带领下,来到一个茅草苫顶、泥泞满地的羊圈,看到一群活蹦乱跳的奶山羊。刘教授呆呆地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这群羊,良久,他忽然蹲下身子,紧紧抱住一只羊的脖子,久久不松开。这时人们看到,刘教授已经泪流满面,激动难抑。吃饭时请刘教授,他不去吃,就要守在羊圈里;当天下午领导返回县城时,刘教授仍然守在羊圈不愿走,当晚只好安排他住在水寺沟牧场的职工宿舍里。结果,刘教授在水寺沟牧场住了一个星期才离开。

原来,这群羊是刘荫武教授花费几十年心血,培育出来的西农莎能奶山羊。莎能奶山羊原产瑞士莎能山谷,以体型大、产奶量高享誉世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晏阳初先生在中国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时,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家畜家禽良种,饲养在河北定县平教会,为农民改良家畜家禽品种。来自美国的瑞士莎能羊,是最后引进的。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一群30多头的瑞士莎能奶山羊,从河北定县辗转落户西农畜牧场。

刘荫武191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尉氏县。1935年赴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留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毅然辍学回国,就学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并兼任西农畜牧站站长25年。他致力于莎能奶山羊的科学研究,终于将一群濒临退化的奶山羊,培育成单产1000公斤,驰名全国的西农莎能奶山羊高产品种群。50年代末,代表陕西人民向国庆1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文革”中,刘荫武作为“白专”典型受到批斗冲击,被关进了“牛棚”。当时西农莎能奶山羊被放养在三个地方:西农畜牧站、山东栖霞、宝鸡市柳林滩农场,但当时境况都不好——西农畜牧站的羊群经营不善;栖霞的羊场散了摊子;柳林滩农场决定把重点放在养马上。宝鸡市农牧局决定:哪个县要柳林滩的那群莎能奶山羊,予以无偿调拨,并补贴3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千阳县接收了这群羊,放在水寺沟牧场饲养。刘教授从“牛棚”出来后,多方打听到柳林滩的莎能奶山羊落户到千阳县水寺沟牧场的信息,就专程赶往千阳,在市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前往水寺沟,找到了他的那群羊。

1986年,刘荫武教授(左)在千阳县种羊场考察工作时与本文作者边江合影。

刘教授回到学校后,就专程赶往北京,到国务院找王震将军求援,拨专款20万元及木材指标,修建了新羊舍。后来刘教授向县上建议,将种羊场搬迁到川原地区距县城7公里的曹家塬,奶山羊饲养方式也由过去的山坡放养改为舍饲管理,种羊场规模逐渐扩大。莎能奶山羊存栏很快由最初的84只发展到300多只。1984年初,千阳县种羊场被确定为“西农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场”。

刘荫武教授还积极建议县上筹建奶粉厂,发展奶山羊产业链。1985年4月28日,千阳县奶粉厂正式投产,生产的“飞天牌”全脂羊奶粉质量稳定,销往广东汕头、福建漳州等10多个省市。

1988年,千阳县同志前往西农大看望刘教授团队时合影。前排左三为刘荫武教授,后排左一为千阳县畜牧局局长李春霖、左三为千阳县种羊场场长赵杰、右一为县畜牧局副局长王宝民。

开展试点工作的13年间,刘教授先后35次专程来到千阳山区指导养羊

刘荫武教授以毕生精力从事莎能奶山羊的科研推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奶山羊研究室,在奶山羊良种选育、饲养技术和羊场经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经过长期的小群闭锁纯种选育,在瑞士莎能奶山羊的基础上,终于选育成了“西农莎能奶山羊”。1978年,西农莎能奶山羊纯种选育和推广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获农业部农牧技术改进一等奖、陕西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刘荫武也先后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农牧渔业部优秀教师等称号,并先后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3年全国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田纪云及胡启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刘荫武教授关于《大力发展奶山羊,以解决人民的蛋白质营养和提高全民优生水平》的专题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决定成立由农业部、轻工部、商业部有关负责同志及刘荫武教授等共4人组成的全国奶山羊生产领导小组,大力推动奶山羊的发展。刘荫武教授作为一个有眼光的科学家,在奶山羊科学饲养推广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他经常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力宣传推广“西农莎能奶山羊”的科学饲养。他走到哪里,就把“养羊经”念到哪里。

刘荫武教授1978年就把千阳县确定为西农莎能奶山羊的科学研究试验点,他被县上聘请为奶山羊生产顾问。在他的建议下,千阳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提出了全县发展畜牧业的目标任务和七条措施。刘教授亲力亲为抓了一批科学养羊示范户和示范村,领衔搞了科学养羊集团承包。他夏不避暑,冬不畏寒,每年都要风尘仆仆地到这个山区县跑几趟。刘教授在确定试点后的13年里,先后专程到千阳指导科学养羊35次。他每次在这里住上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两个月,走村串户,和“羊倌”一道钻羊圈、爬山坡,实地指导科学养羊。现已88岁高龄的原千阳县畜牧局局长李春霖说,当时我们和刘教授一直保持着“热线联系”,像亲戚一样经常互相走动。刘教授每年都来县上好几次,普及科学养羊知识;我们县上同志也经常去西农大拜访刘教授,请教发展畜牧业和奶山羊方面的一些问题,受益匪浅。

在13年里,刘教授先后18次专门写信谈千阳发展奶山羊的事情

刘荫武教授就千阳县的奶山羊发展,13年里给各级领导写信18封,充分表达了他对奶山羊科研推广事业的挚爱和他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1986年8月18日,中共千阳县委办公室以正式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刘荫武教授一封信的通知》。文件说,现将西农大教授刘荫武同志的一封信和县委领导同志的意见一并印发,请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讨论,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本乡镇、本单位的实际,转变思想观念,深入进行改革,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创造性地工作,为全县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文件中全文印发了刘荫武教授7月8 日写给千阳县农牧局局长吕存祥、副局长王宝民的一封信,并请他们看后转呈县委书记王遇忠、县长尚鸿德同志。信中说:“我从北京医院出院归来,即将三周,因校内诸事未了,不能外出,然千阳之事,却无日不在考虑中也。缘于千、陇一带,饲草资源极好,而千阳县领导,又将发展草食奶用家畜,定为咱县农业发展中农牧结合的主题,使我至感兴奋,愿以毕生之余年,参与工作……”刘教授在这份长达1800多字的来信中说:“千阳县的种羊场之建立,羊种之推广与改良,农村养羊副业之兴起,以及奶粉工业之建成,在各位领导支持下,具体工作的同志,能将此事做到如此地步,实非易事。如今对于此事,应持两种看法,缺一即成偏见,于工作发展不利。其一,一个县里,在短短的三、四年中,一项配套的畜牧事业,能综合发展到这样一个局面,比较少见,值得珍惜。其二,若从建立科学化的畜牧业商品基地要求,目前此项工作,只能说是刚打了个地基,而万丈高楼,尚需从今日开始,从地面再垒上去。”刘教授在信中认真分析了千阳县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情况,最后说:“看来,问题的艰巨性都在于畜牧业的科学推广工作。在全国广大的农村中,农作物的科学推广工作远远把我们畜牧业抛在后边了。我欲大声疾呼,要搞农牧结合,首先要补齐畜牧业科学化这条短腿!”千阳县委办公室在这份文件中,同时印发了县委书记王遇忠同志看了刘教授这封信后所写的千字批示意见,其中说:“刘老师已七十高龄,多年来为千阳发展奶山羊不辞辛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是一位著名学者,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繁忙,但他仍把我县的山区建设经常挂在心上。这封信就集中地反映了他帮助我县发展畜牧业的宏图大略和坚毅的奋斗决心,是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使我们很受启发,深受教益,令人敬佩。”同年9月12日,中共宝鸡市委机关刊物《宝鸡通讯》,转发了《刘荫武教授给千阳县领导的一封信》,编者按说:“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刘荫武,给千阳县领导的这封信,反映了他帮助该县发展畜牧业的宏图大略和奋斗决心,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值得同志们认真一读,刘教授信中认为,千阳要致富,就要结合山区优势,以‘发展草食动物为突破口’,尽快‘补齐畜牧业科学化这条短腿’。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千阳实际,对我市其他山区县亦有指导意义。”刘教授的信印发后,在基层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工作开展。

刘荫武教授与西农莎能奶山羊

奶山羊养殖基地

刘荫武教授在千阳县,曾多次给干部群众“上大课”,参加听课学习的有县级几大班子领导、县级各部门和各乡镇领导、养羊专业村和养羊专业户代表、妇女代表等各方面人士数千人。刘教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授科学养羊知识。

1990年,刘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我的那群羊”

千阳县与西邻的陇县,在秦朝、晋代及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三合三分,自然条件基本相似。刘荫武教授在千阳县建立奶山羊科研推广基地后,陇县也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问题。

1986年8月,陕西省政协组织了一次经济工作考察调研,由省政协副主席李经纶同志带队,宝鸡市政协主席毛明发等同志参加,刘荫武教授也参加了这次考察调研工作。考察调研中提出把陇县与千阳一样列入奶山羊科研推广基地。这次考察调研结束后,刘荫武教授给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钢民同志写了一封长达12页、近两千字的信,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在信的最后,刘教授深情地写道:“我是民盟盟员,三十年代目睹七君子为了党的事业忠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感受实深,终生难忘,立志效法。今后尚祈省政协多加指导、支持。我愿以有生之余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将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还报予党和人民的事业。”

奶山羊养殖基地

1987年,刘荫武教授(中)在陇县耀先村指导群众养羊。

陕西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钢民同志接到刘荫武教授这封信后,同年9月17日给刘教授写了回信。信中说:“你为开发千陇两县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增加商品生产,不顾年高体弱,多次深入实际。听取介绍,考察现场,献计献策,是可敬可佩的。你在千陇留下的足迹、汗水、智慧,人民和干部是不会忘记的。”“你的建议和意见很好。对于千陇决策,实施既定任务大有帮助。正因为这样,拟将你给我的建议和意见,印发千陇和省、市、县有关部门,我想你会支持的。”

此后,刘荫武教授把陇县和千阳县一样,列为他的奶山羊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制订规划,发动群众,帮助陇县在以往发展奶牛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奶山羊,加快全县畜牧业发展步伐。他多次到耀先村蹲点,住在村委会的土炕上,吃的农家饭,深入到农户的羊圈里和山坡上,传授科学养羊知识,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刘荫武教授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他仍念念不忘他的莎能奶山羊。1990年3月18日上午,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11号房间里,面色蜡黄的刘教授紧紧握住宝鸡市委副书记冯波同志的手,激动地说:“可把你们盼来了!”冯波同志一行是应邀前来商谈千阳奶山羊续包项目的。刘老一打开话匣子,就整整谈了四个多小时,实在支持不住了,就服几粒药,喝几口咖啡。在场的人,都被他这种重病缠身,但壮心不已的精神所感动。刘教授还专门备了小录音机,在病房里录下自己对奶山羊科研、推广的设想,唯求“当世界没有了我的时候,我还能留下一点东西,为人民做出自己的最后一点奉献”。

1990年9月15日,刘荫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与世长辞。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送了花圈挽联。《陕西日报》在10月21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通讯《癌魔袭来,病榻上的刘荫武教授却仍在念叨:心里啥都不牵挂,就是忘不了我的那群羊》(作者边江、李万勤)。2016年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编印的《刘荫武教授百年纪念文集》中,收录了“在刘荫武教授弥留人间的最后日子里,写成的这篇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文章”,作为对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的祭奠和悼念。

依照刘荫武同志生前意愿,他的骨灰安放在陇县城关镇耀先村的山坡上。松柏飒飒,芳草萋萋。山坡下,有着与他心心相印的乡亲们以及他们科学饲养的西农莎能奶山羊;遥望远方,有他工作奋斗一生的西北农大,美丽校园;再向前去,有他魂牵梦绕的中原故乡,大好河山。先生生前为了他的那群羊整日操劳,奔波一生,身后仍然与他的那群羊整日厮守,不离不弃。

斯人已逝,斗移星转,但刘荫武教授为之奋斗一生培育的西农莎能奶山羊种群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他提出的“我要上天,更要入地”——在科学研究上水平要不断地提高,在科学技术推广上要深入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的崇高精神,激励着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不断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奶山羊养羊教授
学会这五招 轻松节约养羊成本
关中奶山羊与阿尔卑斯奶山羊杂交后代乳品质研究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分头行动
奶山羊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续写《亡羊补牢》
杨凌全力打造奶山羊百亿元全产业链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