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是办教育的前提

2019-12-13 07:15李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师生关系

李英

一个叫常某尧的人,当街暴打自己20年前的初中班主任,以“回报”当年老师对自己的体罚,经过数月的舆论发酵,此事闹得众人尽知。2019年7月10日,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法认定常某尧犯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20年的时间跨度仍然没有消融师生之间的敌意,抛开个人素质原因,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师生关系:教育与被教育,体罚与被体罚,老师打学生,学生恨老师……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如何构建新形势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确令人深思。

一、师生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师生关系带来不小冲击。突出表现是,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大多数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很少有教师能够坚持提供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在考试范围之外的人格教育。教师课外有偿补课现象普遍。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为了补课, “课堂不教课后补”,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使教学行为变成了商业行为,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违背了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违规补课,学校也采取多种措施杜绝这些不良现象,但教师参与课外补课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体罚教育之外,出现了更多与传统的管教方法截然相反的教育怪相: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突出表现为,很多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事实上这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伤害的无疑是学生本人。从“严管”到“不管”,这就是现今师生关系的两个极端。

老师失去了对学生的爱心,学生失去了对老师的敬重,背离的师生关系,肯定无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1.教育理念滞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直把教师地位摆得很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先生对学生的骂甚至体罚都被视为正常。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尚没有很好转变观念,没有形成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就容易因体罚让学生从肉体、心理上记忆深刻。

2.管理不严,功利思想侵蚀校园。高考指挥棒之下,唯分数论成为核心,教师由于精力有限,往往倾向于照顾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疏于管理。部分家长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更多照顾,给老师送礼递红包,心甘情愿地參与有偿补课,把师生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3.正面宣传较少,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毋庸置疑,这些极端案例只是少数,并不代表教师群体的主流。但教育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任何负面新闻都会被社会舆论无限放大。经过别有用心的舆论不当渲染,使教师形象打了折扣,一次次给整个教师群体“上课”。教师对学生与其管了出事,倒不如不管省事,这也导致更多教师“怠工”,加入到“不管”的教师行列,形成恶性循环。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

更加重视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优化学校管理,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让师生在融洽的校园生活中增进了解,加强互信。学校要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带入课堂,认真开展课堂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环境育人,通过家校互动开展丰富的活动,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把师生关系纳入考核。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师风、业务修养、劳动纪律等内容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估,以刚性的制度措施,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让教师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学校应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实验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平台,经常举行师德师风活动,鼓励教职工发现身边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增加新的知识储备,多方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比如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学校一方面注重发挥多位名师在专业上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教师开展师徒结对、专题讲座、支招帮扶等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骨干教师、名师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注重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请名师到校指导,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仅2018年,该校就先后组织教师100多人次到广州、深圳、上海、苏州、重庆、郑州等地培训,引导教师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从思想意识上推动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我们必须看到,教育惩戒权的长期缺失也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惩戒与体罚的界限含混不清,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家长不理解,社会不接受,师道尊严受到极大挑战。学生犯错就应该被惩罚,老师惩罚学生是对的。这种逻辑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个别教师脑子里还是浓重的旧思想,以为对学生就可以为所欲为,在教室里是绝对的权威。殊不知,一旦把惩戒用过了头儿,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了体罚。按照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表示,将抓紧修订《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从法律规定上进一步明晰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保障教师有效地行使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相信随着实施细则的出台,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一定能够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心学生、又严格管理学生教学氛围的加速形成,重塑师生关系,维护师道尊严。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切实树立平等意识,善于担当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学生要充分尊重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兴趣爱好;社会各界、家长也要给予理解、支持,共同构建良性、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师生关系
忘却歌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