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共长天一色

2019-12-13 07:15宋莹武刘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鲁迅文本课文

宋莹 武刘中

多文本阅读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学习过程。

一、多文本阅读的意义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多文本阅读有着更深刻、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首先,多文本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现在语文课堂上的单篇教学相比,多文本阅读是一种文本互织,强调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多元文本,练习阅读技巧,帮助他们学习整合信息、丰富知识,在阅读中解放思想、开拓思维。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丁香结》时,教师可选取散文《记忆深处的丁香花》和诗歌《雨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丁香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意义,进而和课文中“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所赋予丁香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对比。

其次,多文本阅读是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知提升。它不仅能让学生练习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提升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多文本阅读有“碎片化”阅读和单篇阅读很难练习到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训练,如提取和筛选信息、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和判断等,这些探究性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最后,多文本阅读是对阅读教学的深化学习。语文课需要扎扎实实的阅读,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读书甚少,常常是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教师的情绪代替了学生的体验。学生缺少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缺乏多向互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阅读三篇以上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阅读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在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

二、多文本阅读的选文原则

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学段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入地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每个学段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扣新课标来选择文章,教学就不会跑偏。

基于同一主题的统一性原则。对于同一单元的课文,要保持同一主题整体性,这样学生读完,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终学有所获。

基于同一主题的相对性原则。我们在选择文章时不能太单一,要多元。既要有童话类的故事,又要有历史类的故事;既要有科学性强的文章,又要有文学类的作品;既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又要有相应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孩子思维。

基于主题选择少而精的原则。文本应该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梯度,保護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帮、扶、走”的特点,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少而精,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

三、多文本阅读主题的选择

1.以部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为线索进行选文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其实有很多主题:保护环境、童真童趣、爱国情怀、作家的故事等。

例如,我们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教材中安排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学完这个单元后,我为孩子们补充了四篇文章:《致大海》《观沧海》《行路难》《春》。一系列主题一致的文章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读个够,被山川湖海的巍峨壮美所折服。

2.以表达方式为线索确定选文主题

以不同的描写方法为主题,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一组,写作方法“文章的线索”一组、“设置悬念”一组;以不同的结尾方法为主题,如“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各个版本的《乌鸦喝水》”;以不同的结构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等。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各种表达方式,从模仿到运用,写作就会不断进步。

3.以体裁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体裁为线索确定主题,如我们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成语故事后,就为学生补充了《望梅止渴》《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掩耳盗铃》《草船借箭》《伯乐相马》等故事,让孩子们在好奇、轻松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成语故事的秘密。课堂上,他们会主动查阅《现代汉语大词典》,去查找每个成语故事的出处及意思,还会在日记中感叹:诸葛亮可真是神机妙算呀!那个盗钟人可真是愚钝哟!

4.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如小学阶段接触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课堂上,我们先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鲁迅的文章。在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时,要尽量选择教材中出现的作者,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补充,使学生对该作家有更多了解。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鲁迅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孔乙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