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唤醒教育更多可能

2019-12-16 05:01何泓
中华环境 2019年11期
关键词:柏林孩子教育

文 何泓

在来德国之前,网络上有很多介绍德国自然教育的资料,自然教育究竟是什么,目的为何,自然教育到底能给传统教育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许多疑问和好奇,我来到柏林,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思考和探寻。

柏林所见

这是一个随处可以看见鲜花的城市。在街头巷尾,在居民阳台,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我无数次驻足在一个个花店或装扮精美的阳台下,再阴霾的心情也会因为那抹亮色穿透厚重的心事,直击心灵的柔软。

这是一个随处可见草坪、树林和水面的城市。在一片平静的湖面,总会有那么几只羽毛干净的天鹅或鸭子游弋觅食,穿过耳际的凉风,也因鸟儿们优雅地越过湖面有了温暖的风度。在林间跳跃的松鼠,时而调皮地眨着眼睛向来往的人群要点吃食,时而又高冷地转身跃上高枝,逃离孩子们追踪的目光。

在这里,有掉漆或被涂满鸦的椅子,有落满树叶略显荒凉的小路,有充满自然野味随时可能迷路的公园,有随时因为一朵云带来的淅沥小雨,有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绚丽的彩虹。

在这里,我看见独自驱使轮椅悠然在公园散步的老人,目睹冒着大雨跑马拉松的孩子们坚定的目光,在瑟瑟发抖的时候偶遇在雨中结伴跑步的青年,在吐气成雾的森林里看到孩子们在寒冷中浑然不觉的笑脸......

当下教育体验

当我几乎就要被这种平静感染的时候,微信里面几条老师的日常通知,几位家长的热烈讨论,依旧会轻易地把我拉回现实,作为一个六岁孩童的母亲,我似乎不该独自享受这份来自柏林的惬意。

Grunewald环境教育基地—昆虫的家。

如今,大部分的家庭变成应试教育的另一个主战场,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庭氛围和谐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开始变成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和考试的分数,慈父、慈母到严父、严母的角色转换可能仅仅因为一道不小心算错的数学题,一笔无法写直的横线,一首久久无法背会的诗......而这一切的技能,我们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我们教育的初衷,难道是培养一个类似于机器人的孩子?

学生们过早地适应两点/三点(学校—兴趣班—家庭)一线的生活,出于安全考虑,连上学放学路上和小伙伴的嬉笑打闹和自然、社会接触都被家长接送取代,在远离地面的居住空间,孩子们更多的娱乐来自于电子产品的短暂刺激,自然缺失、社会缺失影响着孩子们的心智成长。

家长们在兴趣班上不惜血本,但在疲于奔命挣钱的同时,却导致越来越少的陪伴和沟通。如今,我依然深刻地记得,我与孩子在吃烤串的时候,我问他的愿望是什么,他含着眼泪说“妈妈,我希望你和爸爸能多陪陪我”。然而,奈何老师在家长群里不断发布着数学一百分、语文优秀、英语流利孩子的名单,让我们不得不把这种焦虑变成孩子更多的压力和负担......

柏林所悟

带着无限焦虑和困惑,我时常背着电脑坐在湖边的草坪,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我去拜访森林深处的环境教育基地,在森林教育留下的小木屋旁感受自然给予的平静和简单;我在一个大风天气参加他们在船上的环境教育活动,在颠簸的小船上深刻地理解教育授人以渔的本义;在汉堡一个个用鹅卵石堆砌的河流斜波上,看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

我想,当我在一片和煦的阳光下都忍不住想要唱歌的时候,我心中的疑问开始被逐渐解答。

在自然中体验,在冷热中成长

在自然教育基地的几个青蛙的模型前,我被问到“你知道青蛙怎么叫吗?”我毫不犹豫地“呱呱”叫出了声,但当我摁下每一个按钮,听到的都不是“呱呱”而是我从来没有听到或注意的叫声。这只是自然奇妙的冰山一角,而我到了而立之年还从未留意。

自然的丰富多彩给孩子们更多探寻的空间,在教育基地里,一个充满野趣的池塘,一条雨后长满蘑菇的小路,一片落满树叶的空地,一个野蜂的蜂巢、一台废旧却锃亮的机器都会给这里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这里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孩子们了解一切不再是通过教科书的图片和文字,而是自己去听、去看、去闻、去触碰、去判断,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这里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孩子,有的孩子还会在这里举办生日聚会,他们有时候被淋成落汤鸡,有时候冻得鼻子通红,但这一切都并不妨碍他们喜欢这由鲜活生命组成的土地,还有在这里的自由纯粹。

多些探索过程,而非正确答案

电脑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盒子,里面有一个组合的芯片,一个可以折叠的键盘和一个小巧的鼠标,如何让它成为一台电脑?

如果就只有一堆绳子,怎么测量水的深度,如何验证测量的准确性?

如何在湖中心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合力将船划回去?

如何用捡来的木头搭一座房子?

在没有画笔和纸的森林中,我们如何画一幅画?

这些看似困难的题目,会出现在各类自然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观察者,我从来看不到一个固定的流程和标准的正确答案,更看不到老师焦虑的神情、对错误的责备和代劳的动作。在孩子们找不到划船的窍门,一直在湖中心打转的时候,老师依旧悠然地喝着咖啡,给予孩子们肯定的眼神和适当的表扬,仅此而已。

少些过度保护,多些天性挖掘

在森林中,也许两片冷冷的面包就是孩子们的午餐。

在小船上,几个不足十岁的孩子需要趴在晃荡的船头拉起重重的锚。

在有机花园,一岁多的孩子便可以随意倒弄现场的工具,而他的爸爸,早已开始了自己在花园的劳作。

在马拉松的赛场,跑在后面的队伍年纪越来越小,但却没有陪跑的父母,他们只是在终点,拉起迎接的横幅,无论跑过来的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都努力地为他们鼓掌和呐喊。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冷、会饿、会掉下船、会摔跤,但他们也会更加珍视身边的食物和拥有的一切,会在经历各种危险的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这里,孩子们获得的是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因为没有了过度的保护,孩子们会更加小心并因为自己成功解决问题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多一些好孩子,少一些乖孩子

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经历一个小生命的生老病死;一个花园的繁荣变迁;一次结伴而行的探险;一些共同完成的作品......

这些接触真实生命和生活的经历,给孩子们更多了解生命,关爱他人和认识自己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有好奇的天性,有探索未知的欲望,有爱他人的能力,有感知喜怒哀乐后自然而然的创造力。被释放天性的孩子们,可能很难再整齐划一地适应现行规则中对乖孩子的定义,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开始挑战权威问为什么,而这一些,何尝不是我们对好孩子的期许呢?

诚然,有太多的城市,没有像柏林一样多的绿地和森林,但自然之于我们的作用却是相同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她用绚丽多彩和各异形态,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在观察、触碰、倾听和感知自然的过程中经历平静、挫败、惊喜和成就,唤醒内心对生命的好奇和尊重,让我们逐步具备探索世界的热情,面对挫折的韧劲,成就自己的同时拥有更高的社会理想。

我想,只有将自己置身于一片浩然,才会对自己的渺小坦然,只有学会欣赏自然最原本的状态,才会喜欢真实的自己,这是此次柏林之行,我对教育最深刻的领悟。

猜你喜欢
柏林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柏林Wilmina酒店
题解教育『三问』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