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蓝印花布”为资源的非遗校本课程的创生与实践研究

2019-12-16 01:48王言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认同传承创新

王言芳

摘 要:如何将现有的本地资源——蓝印花布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使其成为小学美术的拓展性课程内容?笔者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在传承中认同,让课程‘活起来”;“在认同中创新,让课程‘亮起来”;“在创新中发展,让课程‘火起来”等途径创生少儿蓝印花布课程,探索蓝印花布的活态传承之路,引导学生对话非遗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蓝印花布课程 创生 传承 认同 创新 发展

2015年是一个课程改革年。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一线学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虽然我们崇德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但课程改革序幕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启。2013年,“乡野寻趣”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应运而生,以项目课程的方式,构建具有乡土性、艺术性、休闲性项目课程群。我们的蓝印花布就是其乡梓艺术课程的其中一员。

桐乡是全国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基地,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蓝印花布是桐乡最具特色的乡土艺术,即便现在各家各户也还有老底子的蓝印花布,可是孩子们对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知道不多。正确的理解和保护流传了千年的蓝印花布印染工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2008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开始进行“少儿蓝印花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我们的课程有别于博物馆式的保护,是一种蓝印花布文化的活态传承。

一、在传承中认同,让课程“活”起来

文化认同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在传承中增进对蓝印花布民间工艺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产生认同。

1、抓住文化核心,创编校本教材

传承蓝印花布,要学生认同些什么?通过对蓝印花布核心文化的梳理,列出“历史、工艺特点、艺术特色、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抓住文化核心,创编校本教材,制定《蓝印花布》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编写了蓝印花布课程四大主题12小课题的教材。

《蓝印花布》校本课程教材目錄

大主题 小课题 大主题 小课题

历史探究 走进蓝印花布 图案设计 点的魅力(植物)

蓝印花布工艺探秘 点的魅力(动物)

工艺探索 蓝色的吉祥 点的魅力(人物)

美丽花版 实用开发 适合纹样

布上拷花 玩偶DIY

奇妙印染 蓝印花布生活馆

2、基于学生认知,优化教学手段

有了教材,如何实施,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蓝印花布的认同?为了体现生本理念,突出儿童化,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优化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1)创设文化情境,拉近距离,让学生愿学

《美术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所以,优化教学首先是创设文化情境,拉近距离,让学生愿学。特别是环境氛围的营造,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将蓝印花布布置在教室中,把蓝印花布的染坊(缩小版)搬进了校园,(简装版)搬进课堂,扩大学生与蓝印花布的对话空间,建起学生与蓝印花布的情感桥梁。

(2)整合综合实践,突出重点,让学生乐学

传统刻板的民间工艺美术学习,更多的是知识层面的灌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少儿蓝印花布课程整合综合实践,突出重点,让学生乐学。如在课堂上探究桐乡蓝印花布的历史与现状;尝试运用蓝印花布造型语言表现植物、人物、动物;动手体验蓝印花布制作的繁琐精细的特色工艺;尝试亲手制作一块蓝印花布手绢,相对博物馆中冰冷的展品,实践操作让学生对蓝印花布课充满期待。

(3)巧用制作工具,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学

蓝印花布清新雅致的背后是民间艺人的匠心独具,对于成人都需要千锤百炼的制作过程,小孩子做蓝印花布更不容易。在教学中我们巧用制作工具,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学。比如:

蓝印花布花版的镂刻,用的是厚牛皮卡纸,学生手部力量弱,一般工具刀很容易刻坏。我们更换工具,使用蜡板和笔刀,减低了镂刻的难度,让学生的刻版轻松了许多。

蓝印花布图案中有很多点的元素,重复排练,一个一个刻太繁琐,我们利用本土特色产业——皮草加工中的打孔器,化繁琐为神奇,让重复变成了一种乐趣。

(4)创用视频微课,突破难点,让学生要学

蓝印花布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演示,受场地、人数的限制,现场演示效果不理想。我们的优化教学用视频微课,突破难点,让学生要学。将教学难点拍成微课,让学生清晰明了,效果良好。而且我们的少儿蓝印花布课程落实两节连排的综合实践课内,和其他乡野寻趣课程一样,学生自主选课,跨班上课,同时开设多个蓝印花布课,没有那么多美术教师。我们利用微课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限师资扩大化,优化教学。

二、在认同中创新,让课程“亮”起来

学生对蓝印花布的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蓝印花布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开展创造性实践,让学生在传承中认同,在认同中创新,让蓝印花布传承“亮”出童趣。

1、创新形式,玩出精彩

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要在美术课堂中完成制作不太现实。如果说玩具是儿童的单词,游戏和玩就是他的语言。结合学生的这个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保持蓝印花布色彩特点,将作业形式迁移,采用蜡笔水粉画蓝印花布、版画蓝印花布、剪纸蓝印花布,多措并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玩出”蓝印花布。蜡笔水粉油水分离法(蜡笔水粉画蓝印花布)简单常用的、趣味性强;版画印制,最能彰显蓝印花布蓝底白花的艺术韵味,特别是我们新开发的烫版印花,用点燃的香(或蚊香)在裸露的KT版上烫出纹样,然后拓印,新颖好玩,深受学生喜爱;漏板印刷,先刻底板,再印制它的制作工艺最接近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

2、创新内容,超越传统

传统手工蓝印花布是以平面吉祥图案为主,我们用传统语言,抒发童心,创造表现学生认为时尚的元素。特色是体现儿童蓝印花布的韵味,艺术来源于生活,毋庸置疑,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最具生命力,它超越时尚,更具魅力,因为熟悉产生共鸣,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捕捉生活。对于小学生,学校与家庭是生活的主场。不管是校园生活中喜怒哀乐,还是校外亲朋好友间的情感交流,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稍加点播就可以促发创作的火花,如《我们的运动会》《上学去》等。此外,所有的形象思维都伴随着鲜明而强烈的情感活动,因此,情感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元素之一。真挚动人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所在,我们要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熟悉的事物,从中挖掘情感,然后用蓝印花布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立足本土。我们生活的家乡无疑也是创作的源头,通过走访当地的文化历史、名人、古迹、特色建筑,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从中找出大量适合创作的主题如《家乡的桥》《水乡古镇》《我们的新农村》等等。

当然强调对蓝印花布中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以往教学的简单回归,而是向更高层面的升华,对于这点我们在认识上不能有任何的动摇。为了让学生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就必须让他们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了解美术文化,同时也通过美术文化,让学生看到美术知识和技能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课标》上所说的:美术学习的实质是文化学习。

三、在创新中发展,让课程“火”起来

在传承中认同,在认同中创新,创新是不是终点?不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逐步充实教材,逐步完善评价机制,使学生在文化传承、认同、创新的过程中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快乐学习。

1、课程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成长进步

在研究后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学生对蓝印花布是有所了解的,接近有90%的学生知道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工艺品,82%的学生知道蓝印花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近74%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蓝印花布课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并认为自己喜欢上蓝印花布课。令人惊喜的是接近65%的学生对蓝印花布创作课抱有很高的兴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蓝印花布欣赏课、创作课和实践课都很感兴趣。这更让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蓝印花布课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在《蓝印花布》课程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蓝印花布的工艺制作方法,掌握了多种形式的蓝印花布表现方法,提高了表现能力。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剪纸技艺高超。如在艺术节中,全班同学合力创作的剪纸蓝印花布锄园植物、动物、人物群像,虽然花纹不够细腻,刀法也显稚嫩,但充满了童趣。506班集体创作的纸版画“家乡的门”, 极具浓郁生活气息和水乡风情。校摄影小组同学拍摄的DV作品《蓝印花布》荣获嘉兴市学生DV大赛一等奖。六一节,孩子们穿上自制蓝印花布裁制的服装,自豪地上演了一场华丽的时装秀。

2、课程让教师的研发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

课程开发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课程,编写了教材,研究教法,撰写教案,设计课件,研究的每一步都倾注着大家的汗水与智慧。《蓝印花布》课程的实施受到学生的喜爱。我组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一条快车道。在研究中,我们先后有三名教师上了4节桐乡市《蓝印花布》特色课,一名教师被评为今年嘉兴市第十一批学科教学带头人,成为了“曹建林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学员,一名教师成为桐乡名师研修班成员。

我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选择学习材料时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及认知特点挑选学习材料,设计课堂教学。在《蓝印花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有更多蓝印花布文化知识,让他们通过学习蓝印花布知识和技能,了解蓝印花布文化,同时教师也在研究中再次认识到知识和技能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纲要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收集资料设计教学内容,最终形成教材。我组教师努力成长成教材编写的“土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撰写的蓝印花布论文有7篇在桐乡市级以上获奖及发表。

3、课程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形成美术特色文化

配合课程的创生,在校园内创建“微染坊”和“蓝印花布制作室”。在课程的实施中,不断的变革尝试,也不断经历一次次的突破,收获一次次的惊喜。

社会媒体对蓝印花布的研究多次报道。2012年3月15日《今日桐乡》报道我校将蓝印花布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2013年4月24日《今日桐乡》圖片新闻“非遗入课堂”;2013年5月23日《今日桐乡》在传统老手工艺中感受童趣;2013年6月3日,穿上蓝印花布走秀,这个六一节很特别;2014年9月4日桐乡市电视台《共同成长》栏目播出我校蓝印花布专题节目;2014年 7月1日蓝印花布制作“童心蓝印,我行我秀”主题活动参加桐乡市青少年庆六一旅游嘉年华活动大获欢迎,活动照片刊登在浙江日报第一版;2014年8月29日和10月1日,嘉兴电视台《新伙伴》栏目两次来校拍摄我校蓝印花布课程,并准备将节目送省参赛。两年多的研究,在桐乡教育局网、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浙江教育在线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校园新闻近20篇。

2014年4月我校的《蓝印花布》校本课程在市美术特色教学论坛上做交流,得到好评。9月30日我校也被授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教学传承基地,获得两万元的活动基金。

在传承中认同,在认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少儿蓝印花布美术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探索蓝印花布的活态传承之路,引导学生对话非遗文化,并推动他们树立创造与发展蓝印花布文化艺术等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积极情感和行动智慧,我们不懈努力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

[4]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5]冯国健. 拓展文化情境 激活欣赏主体——《我心中的宝塔》欣赏·评述片段评析 《小学教学设计》 2006年

(桐乡市崇德小学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认同传承创新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