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合作TAFE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学用脱节问题与对策

2019-12-16 01:39邵丹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摘  要: 宁波市中澳合作TAFE项目近年来已初见成效,但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用脱节”,学生所学澳方技能无法充分匹配国内行业的需求,而且技能水准低就业质量差。针对该问题,通过解析和借鉴澳洲TAFE体系的成功要素,提出实现TAFE项目学用对接的策略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资格框架和成熟适用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引入本土行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升级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中澳合作TAFE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中澳合作TAFE项目; 澳洲TAFE体系; 学用脱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5-0011-04

近年来,我国多所高职院校先后引进了著名的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培训体系,旨在为本区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水准和国际化水平。虽然中澳合作TAFE项目发展已初见成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意识和相关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用脱节”,即学生所学澳方技能无法充分匹配国内行业的需求,不仅学非所用,而且技能水准低、就业质量较差。TAFE项目的教学效能尚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发展动力,致使澳方課程的本土适用性遭受质疑,影响了该项目引进的初衷和办学质量。对此,笔者作为从事中澳TAFE教育的专业教师,运用授课体悟、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高职院校中澳TAFE项目现实运行状况进行了考察。针对该项目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本研究通过解析和借鉴澳洲TAFE体系的成功要素,提出了实现TAFE项目学用对接的策略建议。

一、中澳合作TAFE项目学用脱节问题分析

(一) 学生所学澳方技能不符合本土行业技能需求

目前中澳合作TAFE项目学用脱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学生所学澳方专业技能无法充分匹配本土行业的人才技能需求。本土行业当前急需岗位对接度高、实践力强、培训成本低的高职人才,但由于中方合作院校使用的澳方培训包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社会发展状况及行业技能需求而制定,虽有开设少量中方专业课程加以辅佐,但课程主体仍未能较好地结合本土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其知识技能要求脱离了国内相关行业的真实技能需求,导致学生学非所用。

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会计专业为例,澳方会计高级文凭培训包中超过30%的课程偏向管理类和澳洲财经法规,诸如Prepare tax documentation for individuals(个税申报实务)以及Prepare and administer tax documentation for legal entities(为法人实体准备和管理税务文件)等课程涉及大量澳大利亚税收制度以及商业法律法规。由于中澳两国社会经济、法律体系方面的巨大差异,此类课程所教授的知识技能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不仅难度大而且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具备可用性。此外,Implement and maintain internal control procedures(执行和维护内部控制程序)及Monitor corporate governance activities(监督公司治理活动)等管理类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设计及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和治理活动的能力,而中澳合作会计专业的学生既不具有行业从业经验,更没有企业高层管理经验,难以高效吸收且运用此类知识技能于财会岗位实际。因此,以澳方课程包为主体的课程内容无法充分满足本土企业对高职院校求职者的技能需求。

(二)学生技能水准无法达到本土行业要求

中澳合作TAFE项目学用脱节的另一主要表现是,学生所学技能水准无法达到本土行业对人才技能的熟练性和高效性要求,且学生就业质量差。以宁波某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项目为例,2017届中澳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相关度两项就业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超过34%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偏离本专业;多家企业财务部门反映入职学生培训成本较高,培训时间长,对入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不满意;2017届中澳合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相关度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普遍反映管理类课程过多、无法习得实用型信息技术,且仅有15%的毕业生选择在计算机行业入职。造成学生技能水准不过关、就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澳合作TAFE项目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全英文TAFE课程偏重于澳方课程知识的理论传授,而忽略了与本土行业实际人才需求的结合以及对相应技能的实践性培养,难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持续发展动力。

(三)本土行业缺乏参与和师资实践技能不足

一方面,中澳合作TAFE项目多直接使用引进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材料,未能深刻理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服务行业,服务学生”的理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重缺少本土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澳方课程未能全面体现本土行业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技能要求,加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普遍较弱,无法将澳方课程所学技能迁移到本土工作环境中,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学生技能水准普遍较低,不能满足本土企业技能需求,缺乏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TAFE项目的中方专职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和实践技能。项目中方专职教师多为有留学经历的年轻教师,虽然能够满足澳方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要求,但由于他们本身的行业实践和技能经验有限,其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无法较好地保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行业前沿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准。

二、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学用对接”的成功经验分析

(一)全国统一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澳大利亚拥有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质量监督体系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包,保证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高质量,也保障了学生所学技能在各行业中的高认可度。

首先,澳大利亚教育部打造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以下简称AQF) 是目前全球范围內最为完善的国家级学历资格等级认证体系之一。AQF共分为10 个等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应AQF中 1到6级,可颁发一级证书到四级证书、文凭以及高级文凭[1]。AQF不仅明确规定了每一资格等级所对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标准,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职业技能目标,更实现了澳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互通互认,保证全国范围内获得同一等级资格证书的所有学生具有相同水平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得到行业广泛认可[1]。

其次,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Australian Skills Quality Authority,以下简称ASQA)作为国家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监管部门,通过颁布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注册标准、注册机构审计标准、教学与评估质量标准,并以年度审计等多种形式严格监督各类培训机构,维护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质量[2]。

最后,以TAFE学院为主的全国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皆使用澳大利亚产业和技能委员会(Australian Industry and Skills Committee,以下简称AISC)统一颁布的行业培训包[3]。每一个行业培训包由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未来就业目标选择等级证书[1]。针对每一AQF等级所对应的技能需求,每一职业资格证书都包括一系列细化的能力单元,每一个能力单元又包含了详细的知识标准以及考核标准[3]。经ASQA批准的注册培训机构(包括TAFE学院)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能力单元的培训与考核,由此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在全国范围的通用与认可[2]。

(二)行业深度参与培训包开发

行业参考委员会(Industry Reference Committees, 以下简称IRCs)和技能服务组织(Skills Service Organisations, 以下简称SSOs)在培训包的开发与定期调整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让技能培训包能够实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服务行业”的理念精髓。

IRCs负责向AISC提议并最终确认具体能力单元的知识技能要求,让培训包以及相关能力单元的内容能全面且及时地反映各行业的技能需求,帮助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实现“学用对接”[4]。目前,澳大利亚共有67个不同行业的IRC,每一个IRC都由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行业专家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不仅熟知当前该行业的劳动力发展需求,同时也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奠定了培训包内容的行业契合性与主导性[4]。因此,IRCs在培训包开发调整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帮助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澳大利亚各行业当前的技能需求。

为了使IRCSs更加高效而深入地开发和调整培训包,澳大利亚教育部还出资建立了6大技能服务组织(SSOs)分别对接67个IRCs,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支持与服务。SSOs的主要工作是深入研究全球和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其对各行业人才需求的影响;明确各行业当前劳动力的技能缺陷与未来的技能需求;获取企业雇主对培训包及相关技术资格的反馈等[5]。通过SSOs的支持,IRCs可以准确地将培训包内容与行业的技能需求进行匹配,并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高质量培训。

(三)高度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完善的教师聘任机制、不间断的专业实践以及丰富的行业兼职教师资源,打造了高度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确保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前沿性,让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契合行业需求,从而体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能力为本,服务学生”的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师招聘条件中不仅对教师的学历有明确要求,也规定了教师入职时必须具备5年及以上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6]。同时,取得任职资格的教师必须完成为期3个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且通过14门课程的考核,取得全国统一的“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才可上岗授课。因此,即便是新教师也具备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保证授课内容与行业实际技能需求不脱节。

其次,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不仅规定教师必须回归行业,完成每周10小时的企业兼职工作,还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进入相关行业的专业协会,定期参与研讨与培训[7]。教师不断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不断更新的知识技能,为培养符合当前行业技能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中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一般保持在1.5:1左右,这些兼职教师多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以及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员工[7]。大量行业兼职教师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变革,保证学生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兼具实践技能。

三、解决中澳合作TAFE教育学用脱节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资格框架

我国政府应逐步改变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独立建设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的现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资格框架,并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当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从国家层面规范职业教育的具体技能标准。通过统一标准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市场化。

(二)建立成熟适用的标准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中澳合作TAFE项目在学习和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成熟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先进的课程体系的同时,应促成中澳合作TAFE项目的课程体系与我国职业教育技能标准相融合。在对澳大利亚职业标准和课程体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弱化澳方课程体系中与中国国情不符的教学内容与技能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强化和加入符合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行业技能需求和从业要求的中方职业元素[8]。确保引进的TAFE课程能够契合国内经济所需、满足本土行业需求,保证学生所学的全部知识技能在全国范围的通用与认可。使培养的学生既能达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达到中国职业教育的技能标准,掌握在本土职业环境中高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与知识,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三)引入本土行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

相关政府部门需施行有效的运行机制,将本土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人才及领军企业置于中澳合作TAFE项目本土化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定期通过行业研讨会形式明确当前本土行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技能要求,为TAFE项目教学内容、技能标准的设置提供参考[9]。打造校企论坛,实现企业与TAFE项目中方学校的直接对话,帮助学校获取企业雇主对TAFE项目及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为TAFE项目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升级优化提供帮助。

各高职院校在TAFE项目课程的建设与调整过程中,应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与本土行业技能需求进行严格匹配。并通过行业调研、行业意见征求等方式形成与本土企业的有效互动,使中澳合作TAFE项目的课程能全面且及时地反映各行业技能需求。最终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行业当前的劳动力技能需求,真正学为所用。

(四)升级优化师资结构

各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教师聘用机制,加强专职教师专业技能实践与培训,建设“双语型”“双师型”TAFE项目教学团队。通过严格的聘任制度,保证专职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具有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行业实践经验。与本土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建立稳定联系,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培训进修得到落实,让教师能够真正深入行业,积累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前沿信息。

同时,各高职院校应逐步优化行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结构。通过聘请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行业专家、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弥补当前中澳合作专职教师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实践经验和技能不足的缺陷,保证TAFE项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此外,还需要向行业兼职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理论、教学能力培训,帮助他们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五)建立中澳合作TAFE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还应尽快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质量监管体系,定期开展教育质量审计工作,颁布统一的教学与评估质量标准。高职院校在配合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澳洲ASQA的年度审计基础上,引入行业监督平台,用行业需求作为办学质量评估的风向标,以专业观点衡量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督促并保证中澳合作TAFE项目培养成果能为社会所需、为学生所用。

参考文献:

[1]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Council.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Second Edition [EB/OL]. [2019-03-18]. https://www.aqf.edu.au/sites/ aqf/files/aqf-2nd-edition-january-2013.pdf

[2] Australian Industry and Skills Committee. ASQAs New Audit Model [EB/OL]. [2019-02-27]. https://www.asqa.gov.au/sites/default/files/asqas_new_audit_mod

el.pdf?v =1539231343.

[3] National Skills Standard Council. Training Package Products Policy [EB/OL]. (2017-02-15)[2019-03-02]. https://docs.employment.gov.au/system/files/doc/other/train

ing_package_products_policy.pdf

[4] INDUSTRY REFERENCE COMMITTEES. Operating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ackages [EB/OL]. [2019-03-01]. https://www.aisc.net.a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operating-framework-201605.pdf

[5] Skills Service Organisations[EB/OL].[2019-02-27]. https://www.aisc.net.au/content/skills-service-organisations.

[6] 袁禮,李柏林.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及启示[J].安徽科技,2017(11):37-39.

[7] 闫辉,李国和,蔡玉俊. 澳大利亚TAFE师资培养模式探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6(06):88-92.

[8] 倪彦星.澳大利亚TAFE会计办学项目本土化实践探索[J]. 职教通讯,2017(33):76-80.

[9] 宋婷.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三国比较[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4):49-52.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Disjun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alents Nurturing of Sino-Australia TAFE Program

SHAO Danlu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The Sino-Australia TAFE program in Ningbo has borne frui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still are some problems that could not afford to overlook, and the problem of disjun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is of outstanding. That is to say, the skills training provided by the Australian party could not meet the domestic industry skills requirements, and both the student skill level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are unsatisfacto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analyze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AFE system in Australia,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 nationwide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nd a mature and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dditionally, local industry forc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faculty structure should be upgraded and optimized. Finally, a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Sino-Australia TAFE program should be put in place.

Keywords: Sino-Australia TAFE program; TAFE system in Australia; disjun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责任编辑:王義)

收稿日期: 2019-08-29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9-ZX27)

作者简介: 邵丹璐(1990-),女,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