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治疗效果

2019-12-16 08:14吉中磊薛金铃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剖宫产

吉中磊 薛金铃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治疗方法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手术切口肿块、经期肿块增大及经后肿块缩小)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复发率(2.9%)低于对照组(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肿块发生率、经期肿块增大率及经后肿块缩小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切口肿块发生率、经期肿块增大发生率及经后肿块缩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剖宫产;症状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0(a)-016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5) and control group (n=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urgery and drug therapy,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rug therapy. The cur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recovery of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ing tumor in surgical incision, tumor enlargement during menstruation and tumor reduction after menstr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cure rate (100.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0%),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2.9%)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mass, the increase rate of menstrual mass 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post-menstrual ma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 incision mass, menstrual mass enlargement and postmenstrual mass red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ndometriosis; Clinical treatment; Cesarean section; Symptoms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因某些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到达子宫腔以外的部位进行生长的一种妇科疾病。有活性的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进行种植、生长,导致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形成结节,同时,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可随着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出现周期性的出血,造成患者严重痛经,引发盆腔粘连、月经异常甚至不孕等[1]。异位种植的内膜组织可发生于卵巢、宫骶韧带、腹腔等位置。剖宫产者因腹壁切口导致医源性内膜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后并发症之一。临床中,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案较多,一般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生育要求等进行治疗方案的拟定,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有研究显示[2],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治疗效果,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32.01±3.54)岁;剖宫产术距离发病时间4~19个月,平均(11.21±3.01)个月;剖宫产切口:横切口26例,纵切口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31.79±3.43)岁;剖宫产术距离发病时间5~19个月,平均(11.30±3.00)个月;剖宫产切口:横切口29例,纵切口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剖宫产切口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有剖宫产史者;②有腹壁手术位置疼痛性肿块者;③每次月经前2 d疼痛明显者[3]。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导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②有宫颈肿瘤者;③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胶囊(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20)口服治疗,剂量为2.5 mg/次,2次/周,连续用药6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依据患者病情及与患者的商讨结果,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消毒,硬膜外麻醉;切除腹壁肿块,并切除病灶外1.5~2.0 cm的正常组织;盐水冲洗;缝合,必要时用人工补片进行局部加固[4]。两组患者均随访7个月,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手术切口肿块、经期肿块增大及经后肿块缩小)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包括:治愈,切口位置疼痛消失,CT检查下未呈现低回声结节;无效,周期性疼痛未见明显缓解,CT下仍有低回声结节。复发:治疗后随访7个月,腹部彩超发现子宫内出现新的囊肿,经腹腔镜进一步检查可断定为由子宫内膜异位生长而来。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肿块的发现及大小的变化均在腹部彩超检查下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切口肿块、经期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切口肿块发生率、经期肿块增大率及经后肿块缩小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肿块发生率、经期肿块增大发生率及经后肿块缩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率为0.05%~8.0%[5],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或间质通过无菌手套、器械、敷料等介质在腹部切口处散落、种植,在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在腹壁切口处生长、分化,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且,肿块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增大、变硬,促使周围组织不断纤维化,肿块不断增大,从而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痛经,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育[6]。

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主要选用能抑制及对抗卵巢周期性分泌作用的药物,常见疗法包括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假孕疗法中,采用大剂量的孕激素类药物口服,促使子宫内膜长时间的处于分泌期,月经来潮停止,从而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停止增生,促进其逐渐萎缩。但是,该类药物的使用时间较长,至少连续用药6个月[7],剂量较大,患者接受度不高,常容易出现漏服、少服现象。假绝经疗法是通过药物将卵巢功能进行强烈抑制,制止卵巢发挥其功能,进而避免了激素对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促进作用,使其出现类似绝经期内膜萎缩样表现。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缓释制剂等减少了用药频次,患者依从性较好[8]。但是,实际临床应用中,因异位子宫内膜形成的肿块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阻碍了甾体类激素的应用效果,口服或注射后难以在局部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虽然病灶可局限缩小,但是完全消失的难度较大。同时,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一定的侵袭性,若未得到及时控制,极易发生转移[9]。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药物为孕三烯酮,该药为中等强度的孕激素,通过对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对异位内膜组织进行抑制,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组织凋亡,逐渐缩小异位子宫内膜增生形成的肿块,缓解患者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该药仍然存在假孕疗法的弊端[10]。观察组患者应用的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治愈率为100.0%,复发较低。通过手术直接将病灶切除,彻底解除了肿块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是,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其对应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其中,手术治疗时机对手术切除异位子宫内膜的程度有重要影响,一般在月经后3~5 d时进行手术,此时包块受激素的影响缩小,利于完整切除。在术前进行彩超检查,确定肿块的大小、深度及范围,将肿块及其周围1.5~2.0 cm处的正常组织进行整体切除[11],以降低复发概率。在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中,临床上认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超过 2 cm的异位子宫内膜肿块及连续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仍无效者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12],同时还应评价患者有无生育需求。异位子宫内膜增生手术治疗中,依据术后保留的卵巢功能情况将手术分为保守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及根治性手术。保守性手术中,患者的子宫、子宫附件尽可能的保留,将肉眼可见的病灶部分切除,粘连部分分离,卵巢重建,恢复盆腔内器官的正常解剖关系,但是该类手术容易复发;半根治术适合应用于病灶严重且无生育需求的年龄较大(>35岁)的患者,将患者子宫及病灶全部切除,尽最大可能保留一侧的正常卵巢组织,可以适当的避免患者绝经症状过早出现,复发率低于保守治疗;对于年龄接近绝经期、异位子宫内膜增生严重或既往复发患者,可进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的切除[13]。整体而言,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彻底地清除病灶,解除因异位子宫内膜肿块内部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避免病灶不断分泌前列腺素导致的子宫肌肉挛缩,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治疗效果。目前,國内外公认的最佳肿块病灶手术切除方法为囊肿剥除术[14],可最大程度上保留正常的组织,但是仍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的后果,并尽可能地做好预防措施。对于即将分娩的患者提倡阴道自然分娩,掌握剖宫产的适应征,规范手术操作,降低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切口散落、种植的概率,适当延长剖宫产患者的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卵巢及子宫修复的时间,改善子宫切口的愈合程度,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处生长的风险。

本研究为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分组形式进行临床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总结。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的对比分析中,所有患者均有既往剖宫产手术切口位置肿块形成,部分患者甚至形成瘢痕组织,肿块随着经期的变化而出现增大或缩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月经停止,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激素影响下产生类似妊娠的反应,致使异位生长的子宫内膜停止分化,逐渐萎缩,肿块逐渐缩小。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下直接将增生的异位子宫内膜切除,避免异位的子宫内膜向临近组织进行侵袭,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降低复发的风险。高利平[15]的临床研究发现,在38例患者中选12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发现治疗效果仅为67%,且在停药后均出现病情反复,最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22例患者辅以药物控制,效果良好,仅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4.55%(1/22)。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但是本研究并未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对于该项疾病的防控只是简述,并未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消除患者腹部切口肿块,进而消除肿块与月经的双向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聪华.循证护理模式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17-119.

[2]杨丽君.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6-37.

[3]刘洪雪,李健,罗平.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2):68-71.

[4]任晓耐.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3):79-81.

[5]陈晓端,石一复.剖宫产后瘢痕部位相关病变临床及病理改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10):731.

[6]庄梦斐,杨英,曹阳,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16,36(3):214-222.

[7]姜红叶,陈淑琴,姚书忠,等.改良法治疗巨块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 26(6):453-454,458.

[8]张平,孙亚兵,陈正云,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21例临床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10):1463-1466.

[9]吴能秀,谢熙,刘超斌,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术后自然妊娠相关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51(5):326-329.

[10]王兵兵.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98-99.

[11]王素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5):77-79.

[12]王丽娜,王方,姚爱琳,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一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2):171-172,242.

[13]霍飞霞,欧慧慧,纪新强,等.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4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7):523-526.

[14]张璐,赵骏达,张绍芬,等.49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8):599-602.

[15]高利平.腹壁子宫内膜異位症38例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7):1071-1073.

(收稿日期:2019-01-28   本文编辑:孟庆卿)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