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健康人群低血红蛋白密度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在缺铁性贫血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9-12-17 03:16高艳华伍人康李艳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缺铁性红细胞贫血

高艳华,伍人康,李艳梅

(深圳市宝安区第二人民医院集团总医院沙头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4)

缺铁性贫血(IDA)是各类贫血中比较多发的一类,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这一疾病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如果发病患者为小儿,小儿的生长发育会出现比较大的阻碍,一些小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可能出现阻滞[2-3]。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处于育龄期的女性以及婴幼儿是主要发病群体[4]。但由于缺铁性贫血在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所以早期诊断率不高,影响了这一疾病的早期治疗,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5]。低血红蛋白密度(LHD %)是衍生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密度(MCHC)的血液参数[6]。本研究具体分析深圳健康人群低血红蛋白密度参考区间的建立,以及这一区间在缺铁性贫血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经深圳各医院确诊为IDA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IDA诊断标准[7]。随机筛选深圳地区不同年龄健康人群2 4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 200例,全部研究对象经医院临床医生严格体格检查,发育正常,ECG、B超均正常。检查者无剧烈活动、药物及非疾病因素的影响;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观察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62岁,平均年龄(34.1±13.1)岁。对照组男1 200例、女1 200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4.6±13.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缺铁性贫血患者选择标准 血常规检查显示与缺铁性贫血标准相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SF<14μg/L,血红蛋白(Hb)<110 g/L,TS<15 %,SI<10.7μmol/L,网织红细胞(Ret)<1.5 %,TIBC>64.44μmol/L,血细胞比容(Hct)<30 %。贫血严重程度判断标准:血红蛋白水平在<30 g/L为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在30~59 g/L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在60~89 g/L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在90~110 g/L为轻度贫血。

1.3方法 对照组健康人群直接在清晨,IDA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收集清晨时空腹状态下2~3 mL外周静脉血,严格依据标本留取标准方法进行采集,收集好后置于抗凝管内(EDTA-2K),多次轻轻摇晃保证完全混匀,注意不要生成气泡,或者出现溶血现象,置于室温内30 min后进行检测,保证在2 h内完成。检测使用的试剂、仪器包括一次性静脉采血针、EDTA-K2一次性抗凝真空采血管,Backman coulter-LH750血球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检测标本前对Backman coulter LH-750血球分析仪进行系统性维护和保养,并检测血液室内质控,待质控结果在控后才依据自动进样模式检测标本,最大程度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

1.4LHD%数值计算 LHD%数值根据MCHC(g/dl)水平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2 结果

2.1对照组人群的LHD %水平及参考区间建立 对照组人群的LHD %水平为(2.62±0.94)%,其中对照组男性LHD %水平为(2.90±0.77)%,女性LHD %水平为(2.14±0.73)%,男性LHD %水平高于女性(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前LHD %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前LHD %水平为(32.17±20.16)%,较对照组人群的(2.62±0.94)%更高(P<0.05)。同时发现,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越高,则LHD %水平越低,见图1。

2.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LHD %、Hb、MCHC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HD %低于治疗前(P<0.05),Hb、MCHC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图1 血红蛋白水平与LHD %水平的相关性

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LHD %、Hb、MCHC比较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铁吸收和利用存在障碍导致机体中铁含量的储存缺乏对合成红细胞血红素产生了影响,是一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属于贫血中出现率比较高的一种类型[8-9]。低血红蛋白密度属于红细胞参数的一种新型指标,与红细胞参数MCHC密切相关,MCHC这一指标可以将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水平反映出来,假设有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则MCHC水平会下降,这一指标可以将血红蛋白合成期间铁的利用情况比较准确的反映出来[10-11]。MCHC不但能够对机体在3~4个月内铁的可获性给予反映,还可以对血红蛋白生成的铁可利用水平反映出来,因而可以认为低血红蛋白密度与铁的可获得性以及可利用程度存在紧密联系[12]。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深圳2 400例健康人群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为(2.62±0.94)%,通过对比类似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略高,考虑是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且本研究男性LHD%水平为(2.90±0.77)%,高于女性,分析是因为女性在处于特殊周期时,会存在特殊周期性失血表现。

另外本研究对照组人群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低于观察组,同时和血红蛋白水平表现为负相关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越严重,其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也会相应升高。另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出现下降,不过与Hb及MCHC恢复速度比较还存在一定差异,分析是由于患者在服药、输血后,外周血新生正常红细胞逐渐增多,MCHC、Hb浓度会有明显上升,但仍会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残留存在[13-14]。而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恢复偏慢,也证实其对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有比较高的敏感度,即便仅存在很少量也会明显升高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所以,利用对低血红蛋白密度水平的监测有助于比较准确的判断缺铁性贫血的疗效[15]。

综上所述,低血红蛋白密度用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比较高的敏感度,同时能够良好动态监测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且计算方便,适用性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铁性红细胞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你对贫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