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

2019-12-17 15:23耿天龙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活动法治

耿天龙

镇平县安子营中心校,河南南阳 474250

1 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根据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四点基本要求,我们教师上课的方式也应该由当初的单一形式转变为形式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科学思维、学会整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法指导,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试。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教师一节课上讲话总时间不得超过该课时的三分之二,一般以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宜,即使是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应留足十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2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动脑“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开口“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

(3)动手“多做”。笔者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们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适当练习。笔者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2 认识教学活动的意义、特点

教学活动的特点是教师起“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以知识作为丰富情感、发展能力的支撑,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和发展。

3 紧密联系实际,搞活课堂气氛

3.1 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敏感能力,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3.2 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教学的情趣性

(1)语言表达的幽默化。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道德与法治观点。

(2)理论分析简明化。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应该多使用有趣的例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使得理论观点的分析过程变得简明,扼要。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物以稀为贵”等。通过这些例证名言的分析,能使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有关道德与法治理论。

(3)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媒体适当使用传统媒体,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得懂、记得牢,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4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教法必须继续得到优化。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不协调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共同在新课程环境中,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活动法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