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工艺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12-17 15:23杨馨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扎染民间艺术面具

杨馨

宜宾市翠屏区龙文学校,四川宜宾 644000

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近些年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教育者更是注重通过民间艺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途径,改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困难的问题,从青少年这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学生群体入手,培养他们弘扬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感,并树立起他们良好的文化自信心。

1 将民间艺术工艺引入美术课堂:欣赏与描述

美术教育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传统民间艺术工艺文化更是美术教师应加以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手工课程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师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工艺引进课堂,这具有重大的美术教育意义,也具备深远的社会意义。初中美术将民间艺术工艺引进课堂之后,最为基础的教育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工艺进行欣赏,并鼓励学生在民间艺术工艺文化的熏陶下,主动描述民间艺术工艺,使其深刻体会民间艺术工艺的民间文化魅力。

如今人们在现代工业带来的便利条件下过上了舒适、经济的生活,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偏向于青睐工业产品。初中美术教师将民间艺术工艺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工艺作品进行赏析,可有效培养初中生对民间艺术工艺的审美情趣,使其发现民间工艺作品的美,并主动将其传承下去,改变民间艺术工艺逐渐退化与消亡的发展态势。

2 针对民间艺术工艺的美术讨论:分析与研究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民间艺术工艺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教学时,应注重引领学生对民间艺术工艺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民间艺术工艺的独特之处,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民间艺术工艺的文化魅力。比如在《学习服装搭配》一课中,教师可为学生引入民间服饰工艺文化。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先在多媒体设备上为学生放映一系列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作品,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的搭配风格进行讨论,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的搭配元素,研究不同场合的服饰搭配技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服装搭配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民间服饰工艺文化。比如瑶族服饰采用了民间扎染工艺,教师可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扎染工艺文化:(1)民间扎染工艺运用了“缝缠”、“打结”、“捆扎”等一系列防染技术;(2)民间扎染工艺蕴含“扎”、“染”两个基本的工序;(3)扎染工艺的图案设计样式可有几何、异形、具象等不同的花纹;(4)扎染的扎结技法包括捆扎法、折叠扎法、平(卷)针缝绞法、打结扎法、包豆子花等等;(5)扎染工艺可包括浸染法和煮染法两种基本方法。这方面蕴含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可鼓励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收集民间扎染工艺的相关资料,然后开展相互间的有效交流,查漏补缺,旨在对民间扎染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性地研究传统民间扎染工艺时,可以深刻理解民间艺术工艺的美术魅力与文化魅力。

3 民间艺术工艺的创意美术活动:体验与探索

初中美术教师要加强民间艺术工艺与美术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还应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工艺的创意美术活动之中,旨在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工艺的手工制作过程,探索民间艺术工艺制作中蕴含的手工艺术制作方法和技巧,使其从自主操作的角度,掌握好一定的民间艺术工艺制作知识,为学生以后弘扬和传承民间艺术工艺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面具的设计制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民间面具工艺文化。在这方面,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具工艺文化,包括民间面具的起源、常见的面具类型(藏族面具、彝族面具等)、面具色彩特点、面具艺术风格、面具背后的文化故事等等。之后,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化的想法,进行面具的设计,然后使用合适的面具材料,将其制作出来。在学生设计与制作结束后,教师可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成品,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等等,然后评选出最具创意、最具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面具。通过这一创意美术活动,学生可充分体验到民间艺术工艺的魅力,并主动发挥了创新创造力,参与到创意美术活动之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承担着加强民间艺术文化弘扬与传播的教学责任,为了落实这一责任,教师应以美术课堂为阵地,将民间艺术工艺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增强初中生对民间艺术工艺文化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弘扬和发展民间艺术工艺文化的过程中来,实现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的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扎染民间艺术面具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面具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面具中的鱼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