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在留学生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7 08:53夏欣欣孙连庆韩萍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医学留学生试卷

夏欣欣 孙连庆 胡 珊 赵 娇 韩萍萍 孙 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医学是我校医学留学生本科必修科目之一,由于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同,留学生自身特点、知识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在中医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留学生中医学考试通过率低,甚至影响个别学生最终学位评定,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选择有效的成绩评定模式是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变革以往注重考核知识占有量为核心的考试方式已经成为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Scriven 教授1967 年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后来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Bloom 将其理论引入教学领域[2]。终结性评价,即试卷考核方式,以成绩作为判断学生能力的标准。长期以来,留学生中医学教学评价一直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与目前教育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相违背,留学生为通过中医学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其最终是重教学结果,轻学习过程,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中医学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性评价,其广义的概念是指为了促进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形成所进行的评价[3],是一种强调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全过程管理和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4]。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及档案记录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从而促进教学双方的调整和改善,帮助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过程[5]。

不同的考核模式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方式和参与程度。针对留学生善于思考,爱追根问底,喜欢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等特点,我们在留学生中医教学中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模式,以期为留学生中医学教学探索一条既可以激发、强化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成绩评定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4 级及2015 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2014 级88 人,为对照组,成绩评定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2015 级65 人,为观察组,成绩评定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 个年级留学生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相同,均采用科学出版社,王新华主编的《中医学》教材,学时76 学时,学分4.5 分。

1.2 研究方法

1.2.1 留学生中医学成绩评定标准 观察组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结束总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30%)+终末考试成绩(70%),具体如下:形成性评价以3 次平时成绩考核为准,每次按满分100 分计,最终3 次成绩的均值×30%为形成性评价成绩;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考勤(10 分)、课堂评价(30 分)、临床见习情况(30 分)、形成性测验(30 分);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70%,卷面总分100,学生卷面分值×70%为终结性评价成绩,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考试方式,满分100 分;所有成绩评定均采用可量化的方式进行,并记录过程为客观依据。

1.2.2 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办法 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考勤。目前我校留学生上课采用学校考勤管理系统,学生证打卡的方式进行考勤管理,3 次平时成绩中,考勤各占10%,自2018 年以来,将“雨课堂”引入留学生中医学见习课,通过3 次“雨课堂”签到,查看学生到课及缺勤情况,可客观的给出考勤分数;(2)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估,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与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具有一致性。课堂评价占平时成绩的30%,是留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学生发言,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至少被提问、学生发言或参加讨论回答问题3 次,并辅以过程记录为客观依据;(3)临床见习评价。中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中医教学中注重提升留学生中医见习课质量,考核在3 次见习课上进行,在每次平时考核成绩中占30%,由任课教师打分。见习内容包括:中医四诊、中医辨证及针灸推拿操作。中医四诊、辨证主要通过临床病例讨论进行,病例讨论流程:选择临床典型病例→采集病史→提取中医诊断有效信息→小组组员之间充分交流→达成学习共识→代表汇报,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医四诊及辨证的掌握,根据小组病例准备情况、讨论汇报准确性及回答其他小组问题情况给予评价;针灸推拿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即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给予评价;(4)形成性测验。任课教师提前准备问题,通过3 次“雨课堂”测验,设置答题时间,实时答题,随堂给出测验成绩,在每次平时成绩中占30%。在雨课堂上进行形成性测验,使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高效的、留学生易于接受的考核方式,且方便执行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3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70%,按照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进行命题,题型分为单选题、简答题、问答题、病案题,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150 min;阅卷后卷面分值×70%即终结性评价成绩。试卷应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后应用欧玛试卷分析系统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对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内容,指导以后的留学生教学。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试卷质量采用欧玛试卷分析系统对试卷难度系数(P)、试卷区分度(D)、试卷信度(α)、效度(R)进行评定。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期末总成绩比较 观察组期末总成绩(66.9±15.9)分,高于对照组(61.9±1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评定模式下2 组学生总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种评定模式下2 组学生总成绩比较(±s,分)

2.2 2 组学生考试通过率及成绩段分布比较 观察组考试通过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61.4%,考试不及格人数低于对照组,且集中于70~90 分区间人数多于对照组(表2),成绩段分布见图1。

表2 两种评定模式下2 组学生考试通过率比较(%)

图1 2 组学生成绩分布

2.3 试卷质量的比较 试卷质量评定标准:难度系数(P)指标范围0~1,较好范围0.2~0.3;试卷区分度(D)指标范围-1~1,较好范围>0.3;信度(α)指标范围0~1,较好范围≥0.7;效度(R)指标范围-1~1,较好范围≥0.4。

比较发现,对照组试卷难度系数低于观察组,观察组难度系数0.42,属于略难,2 组试卷区分度(D)均>0.3,信度(α)>0.7 均较好,提示2 组试卷区分度及信度较好,观察组数值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效度较好,均>0.4。见表3、图2。

表3 2 组学生试卷质量比较

图2 2 组学生试卷质量比较

3 讨论

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是从关注成绩向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教学重点转移到关注学生知识运用、技能掌握、兴趣态度等方向上,师生在相互反馈中,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留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师生互动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研究结果显示,2015 级留学生中医学成绩高于2014级留学生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学生考试通过率的分析显示,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模式下,不合格人数多,且成绩多处于60~70 分数段,而形成性评价模式下,成绩多处于70~90 分数段,试卷质量分析显示试题难度还略高于2014 级留学生,但留学生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说明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留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可体现出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将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上来,更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

终结性评价即试卷考试仍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采用欧玛试卷分析系统,从试题难度系数(P)、试卷区分度(D)、可信度(α)及效度(R)对试卷质量进行全面分析,除2015 级试题难度略高外,其余指标均在较好的范围,试题区分度较好,可体现出不同档次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试卷信度良好,说明试卷检测结果可靠;效度较好,说明试题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符合程度好,试题所涉及的考点覆盖了全部讲授过的章节,并着重考查了重点知识和理论。试卷分析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分析手段,老师可全面把握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学习效果做出结论,并进一步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可以考察学生知识结构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同时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更适合留学生的成绩评定模式。

通过成绩及试卷分析,发现纳入形成性评价后,虽然留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学生的平均成绩较低,究其原因考虑主要是由于中医与西医理论知识体系的不同,中医学建立在传统医学、哲学基础之上,其理论博大精深,有很多理论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去解释,留学生语言障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或困难,影响中医的学习,比如阴阳五行,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完全不同;诸多穴位名称直接就是汉语拼音,如太溪穴“TaiXi”,留学生经常写为“Taxi”,留学生汉语基础差,依靠死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不能真正的理解运用;诸多因素,造成留学生中医学成绩较低。基于这些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临床见习评价时,及时发现留学生在学习中医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沟通交流,可有效弥补语言限制和思维差异造成的中医理论知识不足和理解偏差;在病例讨论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的医学知识点,并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系统回顾已学过的理论,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系列问题间的逻辑联系,提升学生对症状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同时为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在留学生中医教学中初见成效,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既往在以终结性评价即考试成绩评定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是主导,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而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其次引导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既往教学中教师是主角,采取“填鸭式”教学,此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教学方式刻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6];而在形成下评价体系下,老师依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有合理的教学计划,将课堂讨论、团体学习、师生共同参与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课堂气氛活跃,活动、讨论、任务成为课堂的中心环节,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另外,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形成性评价模式下,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针灸、推拿教学操作视频,多为中文版,老师为同学英文讲解,师生可共同观看,在课堂上一起完成答疑,师生之间探讨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操作,加强了师生互动,大大提升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雨课堂”结合PowerPoint 和微信两者优点的新型教学工具,它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工作,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层面,帮助教师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7]。我们在中医学见习中引入雨课堂,进行考勤、学习情况反馈、形成性评价考核,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留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综上,在留学生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符合留学生学习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实施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可使课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提升留学生中医学教学质量,使留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中医,进一步掌握中医理论,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中医学留学生试卷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