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实践※

2019-12-17 08:54张超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目标学习效果

张超云 高 丽 韩 立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中药教研室,河南 南阳 473004)

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1]”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准确而有价值的学习效果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2-3]。

为了加强学生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拟针对目前中药药剂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持续改进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4-5]。

1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

中药药剂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等内容的应用型课程。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联系紧密,学生的对该课程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胜任能力。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一直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在课程教学中的思路和方法,忽视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课程目标的实现,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6-7]。

目前,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与考核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提高,平时成绩作为综合成绩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评价项目设置更加科学,评分标准更加细化,并逐步推行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测评等,亦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没有包含评价设计、信息采集、信息诊断、学习反馈、教学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的流程设计;(2)评价主体表面上多元化,但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效果始终缺乏有效保障,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随意评价的弊端;(3)评价过程过于繁琐,甚至冗杂,可行性不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线教师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和初衷。

若在教学过程中对形成性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实施过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注重及时反馈,不以区分学生的优良程度为目的,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进一步改进学习、改进教学及教学服务的过程上[8-11],持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就显得非常重要。

2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

2.1 设计思路 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学校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中药药剂学课程目标,结合专业认证的理念,设计包括评价设计、信息采集、信息诊断、学习反馈、教学反馈、持续改进等六级工作模型(见图1),构建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项目、反馈机制的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图1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模型

评价设计:围绕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评价主体、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信息采集:多元化采集各评价项目实施效果及学生学习状态等信息。信息诊断:以中药药剂学课程目标为依据,诊断所采集的各种信息,找出问题并反馈。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策略及考核方式。学习反馈: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持续改进:分析各种信息,反思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继而实施下一阶段的评价设计。

2.2 实施方案

2.2.1 评价项目的设计 依据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模型,制订可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2 个主要方面,具体评价项目的设计主要根据中药药剂学课程目标,努力提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不断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中定量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具体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讨论、章节小测验、指导性自主学习、实验操作与考核、GMP 虚拟仿真测试等;定性评价不计入平时成绩,但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具体评价项目包括考勤、提问和企业车间观摩等。

2.2.2 实施方案的制订 依托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具体项目,收集的信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双重诊断和反馈,合理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客观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和不足,并持续改进。为了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价所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初步拟定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表2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项目学生调查反馈表(分)

3 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效果

3.1 评价项目满意度调查 以不记名方式对中药学专业2014 级本科的学生进行调查,分别对每一项评价项目是否达到学习效果或者是否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分级评价,共发放评价项目反馈表(见表2)90 份,回收86 份,进行了加权评分。见图2。

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课堂讨论、章节小测验、指导性自主学习、实验操作与考核、GMP 虚拟仿真测试等均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而学生普遍认为考勤和提问对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不大,企业车间观摩对学习效果的提升还有待改善,学生认为时间较短,有走马观花之嫌,指导性自主学习学生有建议认为应该更贴近生产实践。针对以上意见,在下一轮的评价设计中,提问环节拟由学生组织问题互相提问,以提高学习兴趣,企业车间观摩环节拟与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企业相结合,部分剂型直接在车间讲解,推行企业车间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图2 满意度调查结果

3.2 实施效果分析 在实施该方案之前,尽管也设计了一些项目,但是因为不够系统和完善,容易导致平时成绩区分度不高、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学生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等,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长期得不到有效改革,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知识能力乃至自主学习意识无以提高。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把过去笼统的评价项目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了合理通畅的反馈渠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贯穿了整个教学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问题导向继续完善下一轮评价方案的设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更是促进了师生交流,继而获取准确而有价值的学习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得以帮助学生持续改进学习方法,并通过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正在进行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了有效、可行与动态的特点。

猜你喜欢
药剂学课程目标学习效果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