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019-12-19 12:47珠海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行政区功能区大湾

● 珠海市委编办

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是功能区快速发展、全面开放的重要保障。珠海市功能区体制面临的问题同国内其他功能区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其特殊之处。积极推动理顺职能定位、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健全配套措施,为功能区改革探索了路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广东省珠海市委编办围绕深入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探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开展了创新经济功能区(简称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找准关键问题,提出优化珠海功能区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目前国内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

区区合一模式。即功能区与所在的行政区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广州开发区与黄浦区、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均为合署办公。该模式是相对成熟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一般趋势。其优点是经济与社会管理职能集于一体,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发挥当地政府属地化管理优势,减少经济与社会职能分离导致的推诿扯皮问题,又有利于综合设置管理机构,统筹使用各类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不足之处是功能区由所在地政府主导建设,在规划建设、产业等方面与所在市整体布局衔接不顺,影响功能区定位的实现。

区镇合一模式。即功能区作为上级政府派出机构,代管从所在行政区划出的乡镇(街道)。如佛山高新区,珠海横琴新区、高新区、高栏港区。其优点是功能区独立于所在行政区,职能统一,承担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有效避免扯皮和业务交叉引起的问题,机构设置精简、高效,行政资源高度整合,工作效能高。不足之处是随着园区不断发展,承担的社会事务越来越繁重,机构、人员力量和财政支出等刚性需求日益增加,不断挤占功能区发展精力和各类资源。

单一功能模式。即由功能区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区内的社会管理事务由所在行政区负责。如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珠海市的保税区。其优点是机构简、人员精、效率高,在不承担社会管理事务的情况下,能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有力推动功能区经济快速发展。不足之处是随着功能区的发展,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加,功能区与所在行政区的矛盾增多,易产生经济、社会事务“两张皮”现象和管理缺位,制约功能区经济发展。

法定机构模式。即依特定立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该机构按照法定职能、权限对功能区进行管理。如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一模式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其优点是法定机构的设定、权限、治理模式等由立法明确,其运作资金来源和用人薪酬等运作机制灵活,决策快,执行有力,工作效率高。不足之处是难以摆脱传统体制的羁绊,与所在行政区的权责难以清晰划分,人事、机构编制、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有待更好衔接。

企业管理模式。即设立企业,由企业开发、建设、管理功能区,区内社会管理事务等政府职能仍由所在区负责。如上海闵行开发区、漕河泾微电子开发区。其优点是开发公司作为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利于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不足之处是开发公司收入来源单一,无法从税收收入中获得必要投资补偿,易受经济波动影响,且基础设施开发水平较低、债务较重,发展后劲不足。

二、珠海市功能区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

一是整体统筹有待进一步强化。设置分布碎片化。珠海市各功能区产业园区分散、规模小、数量多,产业日渐趋同,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统筹不够。功能区与行政区间利益协调难,两者职能分工和配合协作难以完全落实到位。重复招商、“竞相压价”等同质化无序竞争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权责利有待理顺。事权不断增加,相应的财政经费未增加。功能区与行政区责任分担不均衡,行政区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属地责任日益加重,支出随之增加,但功能区与行政区间没有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行政区面临的财政压力增大。

二是管理架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职责分工不够完善。原由市级统筹的规划、土地、招商等有关职责下放后,各区执行标准不一,履行不到位。功能区承担的文化教育、卫生健康、公共环境、治安维稳等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繁重。机构设置有待优化。原以实现经济职能为中心的机构设置已不能很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镇内设机构设置虚化,没有实体运作,未能有效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功能区承担的实际任务不断增加,人员编制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三是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简政放权不到位。一些保留的审批事项办事流程不够优化,审批时间仍然过长,中介服务多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社会组织发育不全,规模数量、专业结构、业务能力不足,政府职能难以向社会组织转移。数字政府建设仍需加强。“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仍然不够。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功能区实行与行政区相同的考核办法,功能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难以体现功能区经济发展高地的初心。

三、对优化珠海市功能区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是理顺职能定位。围绕珠海市“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定位,重新调整市区镇三级的职责和权限。强化市级统筹能力。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土地管理、城市设计、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等由市统筹。调整功能区布局,破解功能区碎片化困局。突出各功能区特色。根据功能区不同情况,赋予不同职能任务。发挥功能区的主体作用,做好本区特色领域的政策研究、项目推进、企业服务、市场监管。比如,横琴新区要精准有效“服务澳门、融合澳门、拓展澳门、提升澳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让功能区从事务缠身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精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

二是优化管理体制。建立功能区与所在行政区的互动发展新机制,理清功能区管委会与上级政府、所在区政府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夯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平台载体。如,可利用总体发展规划修订编制契机,争取将目前隶属不同区的范围纳入规划内,推动功能区实质性扩容;可成立高新产业统筹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一区多园”联合招商、平台共建、利益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将已虚化的横琴镇、南水镇、唐家湾镇等做强做实,提高镇的工作能力,切实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承接起来。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围绕大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环节,完善机制,改进方式,加强服务。统筹功能区党委和管委会机构设置,建立扁平高效、职能有机统一的组织架构,科学定位各机构职能属性和工作流程,做到承接有平台、对接有路径。整合设置各镇综合性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发挥各功能区就近管理优势,依法有序向功能区下放大湾区建设中迫切需要且又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工程审批、项目管理等行政职权,确保精准落地。深入推进便民服务。进一步整合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全城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和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公共服务。

四是健全配套措施。借鉴港澳自由港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配套政策制度。优化政策体系。在选人、用钱、薪酬、社会保障、监管等方面赋予功能区更灵活的自主权。加强人才管理,引进精通大湾区建设政策、把握世情、熟知湾区、善于合作的湾区建设内行人,建设具有管理能力、懂得专业技术、懂国际化运作方式的高素质行政管理服务团队。合理匹配资源。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合理界定财政转移支付基数,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各区之间财政负担苦乐不均的状况。创新管理方式。整合考核事项,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大湾区建设政策落地、项目建设、制度创新等要求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对功能区开展差异化考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力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实行同工同酬、员额制,弥补编制资源不足,提高工作效能。

猜你喜欢
行政区功能区大湾
京字头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基于海洋空间综合评价的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淮河流域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达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