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编创的器乐化实践

2019-12-20 03:04姜秋月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创作背景手风琴

姜秋月

摘 要:五千年的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无论古曲、民族器乐曲还是地方民歌,都以不同的形式折射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光影。山东民歌元素的运用在中国手风琴编创领域中还是零,我们需要从山东民歌元素中吸取营养,在保持原民歌音乐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手风琴这一乐器充分表现山东民歌特点的编创之路,赋予原民歌更新鲜的血液,更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手风琴;山东民歌;创作背景;创作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手风琴改编和创作的民族化作品与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相比较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显得十分贫乏,尤其是山东民歌从未在手风琴艺术中出现过。当下外国流行音乐元素在手风琴艺术领域占据了主流阵地的情况下,作为山东人需要把山东民歌在手风琴领域研究和再发展,我们需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积极创新,用多元化的创作理念和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山东民歌的文化和精神。在此,我们编创了手风琴作品《沂蒙山小调》并从其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来进行简要分析。

1 创作背景

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六十年,六十年里《 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省的经典民歌,也是一首传唱至今的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歌曲,其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后由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其歌词第一段“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完全体现了当时人民的幸福,二段三段也是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朴实生动,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2 创作特色

首先,山东民歌在旋律上与内容上既有粗旷豪放、淳朴高亢的一面,又有悠长舒展、优美细腻的一面。其次,我们所编创的这首《沂蒙山小调》其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属齐鲁格调。它的旋律淳美、舒展豪放,全曲共由四个乐句组成,为一段体分节歌形式。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句的变化乐句,最后两乐句与前两乐句乐调不同,有离调变化。旋律给人一种独特的、别致的感觉且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主乐句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音乐的抒咏。在改编过程中,广泛的吸收民族音调的特征为表现的基础,在和声基础上不去破坏五声调式的风格完整的展现旋律朴素、明朗的特点。因此,我们按照手风琴的演奏形式将左手伴奏部分改为一拍主音加上三拍和弦音为一组的贝司大和弦演奏的形式。由于这首曲目的调式是民族调式,我们在编创手风琴左手伴奏部分的时候尽量避免偏音出现在强拍强位上。为了避免左手单调,在部分小节里加入了小附点节奏和柱式和弦。运用手风琴这一乐器本身带有的绝对优势,左手丰富的和弦伴奏,例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的使用以及运用了右手丰富的变音器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在右手部分,也就是手风琴以及这首曲目的主旋律部分,我们在歌词之前编创了的引子部分,是由四句“起承转合”关系的乐段构成,其作曲技法淳朴,保留了沂蒙山小调完整的主题旋律,并加入了单纯简洁的和声作为伴奏,避免了直接进入主歌部分且增加了旋律的舒咏,渲染了主题部分舒缓的旋律格调,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在进入歌词部分之后,我们将单调的旋律进行改编,加入了空拍节奏以及附点节奏,以及运用西方作曲手法中重复,倒影等手法来丰富音乐的旋律。考虑到山东民歌的特点,我们还在部分旋律加入了倚音和颤音,就好比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润腔”,增加其音乐的韵味。重要的是,我们注意其主题音乐的创作,主要描写天上皎洁的月亮,地上潺潺流淌的小河,右手旋律声部的演奏音色一定要清晰、优美,富于形象感,描绘出沂蒙山的历史文化,有感而发通过乐曲形式表现出来。左手这是便是运用的贝斯大和弦演奏,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在即将结束的高潮及结尾部分,我们加入了九个小节上行十六分音符由弱渐强,将乐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把人们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自由、华丽的技法之中蕴含着淳朴的民族特色。

3 结语

五千年的历史渊源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传统音乐,挖掘其更深层次的精髓,增加对音乐独特的感受。手风琴作为一件西洋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能促进中国相关作品的不断创新。民族音乐植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希望我们可以在先辈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手风琴作品。乐曲的精品《沂蒙山小调》这一手风琴作品,将作为我国歌曲艺术的珍宝。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献

[1]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

[2]宋洋.论我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之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张怡.由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创作背景手风琴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