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探析

2019-12-20 03:04张学斌丁爱云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引导力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

张学斌 丁爱云

摘 要:新媒体时代,新思想、新主流不断涌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严峻,它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此大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通过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做到因势而新,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多次强调“意识形态”的问题,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更有三次提到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可见,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这一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媒体时代,形形色色的新媒体所具有的海量化信息、信息检索便捷、信息传播即时交互等特性既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了动力,也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媒介和方向。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1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斗争形式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斗争实则是一场心理战,通过相关言论影响心理意识取向,改变对事物主观能动力的选择。新媒体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斗争则是凭借各种新媒体手段,拉开心理战,此种心理战更具有隐蔽性,就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绝不可能是心平气和的融合与交汇,而是犹如战场,各种文化就是各种不同力量,彼此间针锋相对。新媒体正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各种意识形态,以图片、视频、声音等为传播的载体,让大众无形之中接受一种新的社会思维、认知与道德倾向。相比传统意识形态的传播,多了几分灵活性,更容易引领人们因喜爱而接近,因接近而内化,因内化而入脑,这又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引领未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是当代大学生群体,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立场的高标准青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2 新媒体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的策略

2.1 坚守底线思维,维护价值观念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意识形态渗透于多种媒介之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于高校而言,要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价值,首先要做的是固守阵地,严阵以待,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不但要培养有担当、有远见、有立场的新青年,还要清除网络中反马克思主义、反党和国家的错误言论。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地位,坚定做到“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抵制一切恶意的言论和思想,积极运用网络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宣传红色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形战斗力。二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增强政治免疫力,能够自觉甄别和抵制网络中不良、反动信息,提高信息判断力。三要建设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网络交流平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修正网络言论,引导其主动参与主流意识形态斗争。

2.2 丰富完善“微平台”,扩大思想政治主流意识的传播

“微平台”是新时代最典型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学载体,承担着宣传、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政治发展方向的重任。积极建设或完善教育“微平台”

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的有效途径,在该平台上首先要做到加强思想性建设,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坚持该平台的建设的动态性,及时更新传播内容,增加时政内容比例,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当下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适当解读与评析,让大学生了解政治理论与热门事件之间的联系性,使“微平台”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形武器。

2.3 重视话语表述,提升教育的主体话语能力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实现交流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个体意识的表达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受“浅阅读习惯”、“浅思考习惯”的冲击,主体话语能力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为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要从教育话语表述、内容、视角上下功夫。表述上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走“亲民”路线,将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将原理变为道理。内容上坚持理论性与时代性统一,融合国内形势提升教育的时代感,面对新媒体中渗透的外来思想与文化要具备清醒的认知。视角上注重多元化,经得起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时效性,转变学生认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假大空”、“無用论”的错误观念,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话语的解释说服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斗争风起云涌,那些利用新媒体恶意中伤中国发展的言论,应当引起每一位意识形态教育者的重视。高校作为培育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观念,注重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2]李晗,方慧.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探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5):395-399.

[3]李光胜,曾炬.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路径选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3):55-58+66.

[4]杨美丽.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157-158+192.

猜你喜欢
引导力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边疆都市类媒体如何强化引导力、构建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