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讨

2019-12-20 03:04王盐生
锋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双师型应用型人才

王盐生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但目前在应用型高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目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建设策略

1 应用型人才与“双师型”教师

1.1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而言的。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行业内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

应用型高校教育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基层、面向行业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用型高校就必须拥有一大批能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2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行业标准的权威定义,但基本上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要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能力;第二是具有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具体来讲,“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雙师型”教师必须了解并掌握行业对职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授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2)能够引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引领学生走上“从书本到实践”的技能提升之路;

(3)能够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素养。

(4)能够通过对行业适用的应用技能的剖析研究,培养学生的技术改进、流程再造、效率革命等创新意识和能力。

2 目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型高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应用型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而展开的,并不太注重教师对学生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

2.2 “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招聘选拔教师方面,没有太注重对应聘人员实践指导能力的识别和挑选,主要考察应聘者的理论教学能力。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远未达到教育部2019年8月30日提出的“到2022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的要求。

2.3 教师来源渠道较窄

应用型高校教师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一是普通高校离退休教职人员。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即投入教学工作,根本没有经过实践锻炼;普通高校离退休教职人员往往理论教学经验能力很丰富,科研水平很高,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一定擅长。

教师来源渠道较窄,限制了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2.4 学校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客观条件

教师本身实践能力差,学校需要对教师这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但很多应用型高校根本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客观条件。比如培养周期和培养时间段的确定,培养合作企业或单位的确定,培养经费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2.5 应用型高校普遍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制和激励机制

很多应用型高校,根本就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培养措施和相关的管理制度。

同时,也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或激励力度不够。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定、绩效考评、个人成长机会等等方面,主要参考指标是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并不是实践水平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双师型”教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应用型高校普通教师普遍缺乏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

2.6 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不够

应用型高校招聘教师,受限于教师来源渠道,也因为学校本身的经费问题,无力引进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当然也有主观方面因素,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引进“双师型”教师。

3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3.1 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应用型高校必须要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质量目标,就是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第二是数量目标,就是明确“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要求;第三是时间期限,就是明确什么时候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目标和数量目标。

只有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才能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2 “拉引”策略

以实践教学的推进,倒逼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高校一定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加大实践环节比重,加强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引导专业教师编写实践大纲,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提前给相关老师安排好实践教学任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及校内实践基地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安装相关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组织能力。

3.3 “走出去”策略

鼓励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公司、科研单位兼职,选派中青年教师定期到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第一线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3.4 “请进来”策略

建设一支质量和数量都达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但要充分在内部挖潜大力培育,而且要充分利用外部人才资源。应用型高校要把聘请来自行业单位的兼职教师作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项战略来抓。要积极引进行业内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备高校教师基本条件的人才,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人才,可以给应用型高校带来行业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使高校对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真正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也可以邀请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沟通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编写,特别是有关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的确定,要与企业人员深入沟通,准确把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5 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在薪酬待遇上,可以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在职称评定绩效考评上,优先评职、评先选优;在个人成长机会上,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进修、参观、考察、职务晋升等的机会;在经费保障上,要保证专业教师能够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资金;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别奖励,比如住房、家属工作安排、出国提升等等。

3.6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要追求跟企业的深度合作

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专业课程,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学校必须与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高校要追求跟企业的深度合作,下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方法:

(1)学校有选择性地对企业的某些项目直接投资(含无形资产、智力投资形式),占有一定的企业股份,掌握企业话语权。

(2)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科研团队、营销团队等,跟企业合作开发企业需要的技术及市场。

(3)互派工作人员进入对方组织担任职务。

(4)学校吸纳企业优秀员工进入学校深造学习。

(5)学校派专业教师直接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教師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或研发能力,都可能对企业经营有直接帮助。学校教师可以作为讲师给企业员工进行价值观念、企业理念、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忠诚度建设、企业价值链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任务。如果学校教师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则企业对学校就产生了依存关系,那么与学校合作的愿望就会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7 有效考核管理“双师型”教师

每学期或每年都应该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否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含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有无教学事故;是否能有效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活动;学生应用性能力的提升程度等。并且要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评优的指标之一。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既需要高校管理者观念更新,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高校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同时也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

[2]何万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双师型应用型人才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