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节气:白露

2019-12-20 06:33黄俊里
散文百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白霜风霜白露

黄俊里

偶然发现路旁草丛中闪亮着无数露珠,才发觉已到了白露季节。《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又想起了曹孟德的“譬如朝露”,随之心头一震,为季节,为浓浓淡淡的情绪。

白露,多么美丽晶莹的词汇,宛若一个不食尘烟的冷美人,衣袂飘飘,黑发飘飘。她的到来,使之紧随其后的季节,忽而旷达生动起来。

风,便是沁人的凉了,与夜的迷雾相遇,在草叶上凝出颗颗相思的珠泪。挂于天幕的月更明更亮了,似深情的眸,与露珠遥遥相望。“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人家的窗扉不再夜夜敞開,月下散步的人儿,身上又新添了衣裳……

白露,顾名思义,就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以往在乡村生活,白露一过,清晨田间地头的蔬菜草叶之上,便布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或平躺叶面,或悬挂叶尖,或流淌茎干,煞是好看。

李贺曾作诗:“月明白露秋泪滴。”可见,唐代的白露时节早已有晨露悬叶、雾锁重山的清秋之韵了。岁月飞逝,但月光仍如唐时的一样皎洁、明亮,映照着历史,也光耀着现在。然而,如今因为温室效应等原因,只有到了白露之时,秋才迟迟来临。这晚到的节气连同那清澈如水的月色,刹那间将秋风裹挟而来的秋意,漫天漫地铺陈开去。缕缕月光如纱似水,在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中流淌,洒向那些被夏天的烈日煎熬得舌干唇燥的万物,抚慰着它们干枯的表皮与烦躁的心灵。

白露含秋,那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诗意般的韵味。这个季节最为写意,它兼有水墨的浓重与工笔的细腻。阳光很亮,明晃晃一大片,但不燥热,仔细分辨,竟见纹理,丝丝缕缕,照得行人心生暖意。即使没有阳光的日子,秋风也解风情,临高而站,衣袖被风鼓起,清风满袖。只有秋天的风,才称得上一个“清”字,也只有秋天的风,才可以还人一份清爽。

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大江南北,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东北华北开始收获棉花、谷子、大豆和高粱,秋收作物多已经成熟;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也将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白露就意味着初秋的开始,秋意渐浓,秋风渐爽,季节在田野里酝酿着成熟,同时也在枝头上凝结着沧桑。

春华秋实,季节更迭,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自然对人生的呼应。人到了四十岁,不觉已迈入不惑之年,我仿佛感觉到自己也像百草、像庄稼、像树木,即将进入白露的季节。心里不禁沉重起来。这份沉重中,有对自己虚度年华的淡淡的悲伤,有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深深的感慨,也多了一份“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难舍难分,隐约之间好像还比往年多了几分恬淡从容、几分达观坚定。

“一年一度秋风劲。”随着秋风渐强渐凉,白露终究会凝结成白霜、白雪,白霜、白雪也早晚会将我头顶的青丝冷凝成花白、银白,我也许会半天伤神,也许会整夜无眠,但我坚信,有事业无形的召唤,有生活浓郁的吸引,有朋友温馨的祝福,我不会坠入情绪的深渊。

见证了数次跌倒,经历了数次失败;遍尝了悲喜甜酸的我,已经习惯了春去秋来和花开花落。

内心深处,我总是执拗地以为,日月会随白露而苍白,不会因白露而凝滞;心灵会随风霜而变凉,不会因风霜而泯灭。

猜你喜欢
白霜风霜白露
白露 秋分
白霜
咏迎客松
王为民
采桑子·秋夜书怀
白露
小兔运南瓜
葡萄上得白霜有毒吗
白露
表面有白霜的雪糕需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