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悬壶济世初心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

2019-12-22 10:31李翠云代爱英赵文星刘丽清刘艳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菏泽医德专业课

李翠云,代爱英,赵文星,刘丽清,刘艳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提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2],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校多点发力、重点突破。除思想政治课程外,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保障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提升课堂价值引领能力

1.1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铁还需自身硬,身硬还需下功夫。”作为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导师,教师队伍要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明确自身担负的国家责任和时代使命,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这样才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校教师坚持定期开展各项考评活动,进行党员学习活动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坚持在工作、生活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进行日常量化学习。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典范,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以德近人[4],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的行为标准赢得学生的敬佩、信任和亲近,做新时代的“四个引路人”。

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表现失范、师德败坏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给予严厉惩罚,不姑息任何人的任何错误。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设立举报信箱,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公平的监督机制,严格坚守“师德底线”。

1.2 积极对外交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我校抽取数名不同专业的教师赴上海学习课程思政建设,借鉴上海大学李梁教授的课堂授课经验。李梁教授教学团队于2014年冬季开设了“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反响强烈,课堂“一座难求”,挤满了站着听课的学生。李梁教授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采取3人组合授课方式,一名教师作为课堂主持人,李梁教授作为课堂主讲人,同时每堂课再外聘一名不同学科的领军人物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授课方式新颖有趣,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借鉴这种新型授课方式,开展多学科混合式课堂教学。例如,中医教研室的中医药膳学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中医药膳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主体,实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以自我为主体的课堂中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拓精神。例如,在讲到“当归生姜羊肉汤”时,如果只是理论授课,学生对于其祛寒止痛的作用理解并不深刻。此时可进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亲自制作并品尝药膳,使其对本节课有不一样的理解。

高校教师不仅要教好专业课,更要让学生喜欢上专业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会在课下积极拓展学习。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课堂氛围会更融洽,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更易接受,效果事半功倍。

1.3 以满腔爱心和责任心,做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他们多为“95后”甚至“00后”,相对来说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自律性差,缺乏对新生事物的鉴别能力。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学生在刚刚成年的年纪就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会因为不适应而彷徨。除辅导员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问题外,专业课教师也要成为学生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在学生心目中,专业课教师既没有辅导员那么严厉,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时,专业课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给予关怀和安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是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宽容和鼓励、帮助和支持,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缺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一直被认为“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差甚至笨”,而这些思想一旦在教师心中留下种子,便会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数十年来狠抓教育质量,学校专升本率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大专只是很多学生的起点,他们一路升本、读研甚至读博,这依靠的是全校教师的集体努力,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才之路。

1.4 全员育人团结合作,提升课堂价值引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同学科课程中都蕴含着立德树人的价值要求,育人任务应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课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全校教师精诚合作,通力协作,共同建立“立德树人资源库”。各专业教师将与立德树人相关的专业素材统一放在学习平台上,整合通用素材。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超链接就可以随时提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使得立德树人工作更加专业、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引入立德树人内容,但也需要调整好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比例,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专业课教学内容仍然是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既要把握授课内容的比例,又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2 不忘悬壶济世初心,注重职业精神培育

2.1 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职业精神

高职医学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还要进行职业教育;不但要深化高职医学教育改革,还要强化医德医风等职业精神培育。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大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到,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可见,在高校落实医德医风教育已是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医德源远流长,认为医术乃仁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怀有仁爱怜悯之心,无论患者富贵还是贫贱,皆一视同仁。重视医术与医德相统一,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相结合。教师要将这些传统医德文化通过课堂授课、课后活动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其在校期间就树立职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加强医德教育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家,如唐代孙思邈是我国第一位完整阐述医德的人。教师授课时,可向学生讲授孙思邈“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心存高远、立志救人的抱负[5]。

在不同科目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融入医德小故事,讲授临床医德文化,培养学生的“仁医”观念。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推送医德资料,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在过程性考核和期中、期末考试中,加入医德文化试题,使医德学习成效有量可查。

2.3 建设校园医德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校园医德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6]。校园医德文化建设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类,其中“软实力”建设着力点在于举办各类活动。例如,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特设“医德标兵”奖项,表彰在医德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鼓励其他师生向模范教师学习;学校广播台设立“医德文化”专区,每周定时播放医德小故事,增加医德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医学技术系举办医德文化知识趣味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医德的魅力。此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注重医德文化的渗透,在校园雕塑设计以及教学楼走廊、楼梯、教室布置时注重医德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名医的为人准则,加强校训“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精神指导力量。

2.4 传承传统医德

传统医德传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各种家族观念、宗教文化、鬼神论等思想根植人心,对古代医家的道德标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男女授受不亲、医术只传本家等思想,是现代社会需要摒弃的不良观念,不可囿于这些言行和标准[7]。为医者,需要注重患者隐私,更需要用一颗平和之心对待每一名患者,无论性别差异、容貌美丑。为师者,需尽全力教书育人,倾囊相授悬壶济世之术。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高尚医德,更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以“悬壶济世、孜孜以求”为校训,坚持“不忘悬壶济世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学习新方法、新思路,严谨笃学,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以自身人格魅力、学识涵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8]。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类立德树人主题的趣味知识竞赛,注重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坚持医德教育,做到教化于人、内化于心,使立德树人工作如春风细雨润入学生心田。

猜你喜欢
菏泽医德专业课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