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9-12-22 10:31张红霞周风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病理学胜任硕士

郑 洁,张红霞,周风华

(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即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1]。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是指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综合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要求以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医学生。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既能够为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提供依据,又可以完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反馈培养效果,调整培养方案,突出病理学特色,为提高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1 病理学硕士研究生评价现状

1.1 重科研,轻临床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将病理学纳入基础医学,没有区分临床病理学和基础病理学,注重培养病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常因实践能力不强、对临床病理知识只是略知一二,而不能胜任临床工作要求,无法体现学历优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阻碍了临床病理学人才成长,使得我国病理学科整体水平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1.2 评价体系不完善

没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严格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只是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查,未将临床实践技能纳入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对研究生的医德医风、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等不进行考核,影响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1.3 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不健全

负责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的医院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对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相同管理方式,没有设立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研究生存在感、归属感不强,实践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被重视[3]。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临床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不仅是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结合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体系。该体系包含组织管理、专业课程、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医学综合素质5个二级指标。

2.1 组织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是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所在学院或医院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建立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导师组和医院临床实践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制定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细则,明确各部门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指标。由临床医学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考核专家库。考核时,学院从专家库随机抽取5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同时,学院定期对专家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熟悉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2.2 专业课程

病理学硕士研究生除了进行专业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还要听专题讲座、承担本科生病理学实验带教工作。该环节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3个三级指标进行考核,评价研究生病理学理论知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3 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训练是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培训包括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方法学习,常见病理技术学习,科室举办的病理诊断系列讲座,以使研究生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定期举办科内临床病例讨论会和疑难读片会,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病理学年会,为其提供学习机会,拓宽视野[4]。该环节主要评价研究生病理学及临床医学基础理论掌握情况、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团结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4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整理实验资料并科学分析。对科研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科研成果和实验记录3个三级指标,从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创新性、数量、质量及实验记录的完整性等方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评[5]。

2.5 医学综合素质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注重职业道德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将医德医风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程,使研究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风,以治病救人为根本,以医者仁心为准则,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医德至上理念。通过人文教育,不但可以提高研究生职业道德及人际沟通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医学综合素质考核包括医德医风、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4个三级指标。

3 结语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判断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相符程度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推进研究生内涵建设。通过评价、反馈、总结、改进[6],使研究生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毕业后能较快胜任工作岗位,为完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提供依据,对于提高其他医学院校临床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病理学胜任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