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19-12-22 19:43□田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

□田 硕 王 蕾

在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营造现代学徒制和学徒制班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营销4.0环境下基于数字营销的人才培养道路,深入研究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合作条件与合作目标,转变校企合作定位,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1.招生与就业脱节。市场营销专业是高校常设专业,也是高就业率专业,但这并未带来高招生率。究其原因,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脱节较为突出。高就业只代表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不能有效体现就业满意度、企业满意度、职位匹配度等客观情况。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偏差,包括学生家长在内都认为市场营销就是销售、零售甚至是卖东西,导致了很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满意度不高,缺乏对就业的期望和职业发展规划。因此,只有先解决了出口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入口问题。

2.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脱节。在全社会都知晓和讨论大数据的背景下,仿佛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老品牌重生、新品牌做大做强,莫不如此。市场营销专业是兼容并包的,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更有未来,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引入数据及数据化媒体平台整合应用技能,培养对数据和多媒体的敏感度,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使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和“互联网+”高度契合,现代学徒制模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提出市场营销专业以订单班模式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刻不容缓,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必须冷静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3.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多年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管理者和教师一直在探索与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时分配、实习实训、运行管理、学生考核和激励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探索的定位还是基于学校是教育教学主体,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尚未彻底转变,培养的人才都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不具备持续的自主学习和就业成长能力。在以学生就业或职业发展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的持续性和成长性、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课时安排与企业特质相吻合、课程深度与能力培养相匹配、实践教学与专业特色构建相统一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4.学生自我定位与职业发展路径脱节。当前, 高校对于市场营销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大而全,没有突出重点,各院校间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亮点不突出。新生入学的导学环节重点是介绍专业、提出要求、规范言行,没有彻底解决学生的定位问题。定位来源于军事术语,核心是应对竞争。很多学生把大学当作休闲地,没有竞争意识,不会对标竞争对手,更不知该如何赢得竞争。学生自我定位是“我是大学生”,本质还是高中生的延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目标明确,即我要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到了大学阶段,反而工作的目标被淡化了,没有就业导向,没有准职业人的自我概念,存在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了做什么等典型现象,也就很难明确自我概念,不知道未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大学期间培养哪些能力。

二、“数字营销学徒制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1.“一平台”校企协同育人。响应和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制定“服务京津冀,融合‘互联网+’,就业性定位”的人才培养战略,做好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上的实践与创新。利用校企共育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夯实校企合作成效,搭建“企业群+专业”协同育人平台。

2.“双角色”学生定位。通过平台打造“专业学生+企业员工”双角色学习模式,通过校企共通的职业成长五阶段成长路径,企业在学生就业前参与选拔、培训、培养阶段,将岗前培训放到课堂,着力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方式、数字化营销分析策划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全程进入真实工作环境,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专业设置对接企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4.“五融入”产教融合。通过与北京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以共建学徒制班为载体,产教聚力,专业建设实现了课程、教学、师资、考评、文化的“五融入”。

三、构建“1235”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以“学徒制班”为抓手,构建“1235”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现代学徒制,以“1235”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学情、教情培养企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营销人才,熟练掌握企业互联网的营销业务技能以及营销云平台运营技能,能够胜任企业互联网业务营销、企业数字营销体系搭建、数字营销运营等相关岗位,具备相当专业深度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术数字营销人才。

2.突出企业优势,校企协同开发课程体系。从数字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校企共建“理实和谐、课岗融通、实技同步”的特色课程体系。“三位”融合课程共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位”融合即“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相融合,“专业理论”和“岗位任务”相融合,“知识传授”和“项目执行”相融合,通过课程、“1+X数字营销证书”、“营销云”平台等专业资源支撑,引入专业大数据公司“脱敏数据”资源,辅以“新零售”设备制造和供应商配合,为市场营销专业提供相关课程与服务。

3.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建设“互联网+”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依托学院“企业数字营销综合实训平台”和“数字化营销云”资源包,形成数字营销实训、营销基础实训、基础教育课程和“1+X证书”的分阶段模块化全程贯穿实践体系,实现专业技能培养全程实景演练。利用“营销云”平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与真实企业公用数字平台系统,真正实现真实教学场景与企业真实环境对接;邀请专业大数据公司合作,为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脱敏真实商业数据,实现真实企业业务数据和真实商业环境对接。

4.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打造专属教师团队。有别于一般的校企双师制,“学徒制班”实行班级专属校企双导师制, 即企业派驻班级专属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辅助、企业实习管理等内容。班主任选派企业在职员工担任,承担专业理实课程、数字营销云平台课程、学生技能认证、技能大赛辅导等工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课程与服务的开发,培养“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

四、现代学徒制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1.校企合作,企业负责导学。目前,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都是以学校为主,学校包揽了招生、教学、就业等大部分工作;企业多属于配合地位,更像是实训岗位、实训场地和实训资源的供应商。表面上看,这符合“合理分工”“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但问题是学校更重视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率而不是职业生涯。现代学徒制实践主要集中在保障职业教育质量,没有实现职业培养、通识教育、继续教育的互通培养。考核过程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比例未同步调整,专业技能考核占比低,影响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效果。结果,学生只知道自己上了一个特殊的班级,日常学习有企业的参与,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路径,更没有明确自己为什么进“学徒制班”、自己为什么学习、职业发展通道与学习路径是什么。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尝试校企转移部分职能,由企业进行导学。

2.企业导学,明确“学习路径”。首先,企业站在雇主的角度进行导学,在招生阶段就阐明招生政策、特色等内容。其次,在学生入学阶段举办开班仪式,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加,校企联合向他们介绍班级特色、定位和未来成长路径,进而解决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的核心问题。通过“职业发展通道”和“学习路径”的构建,校企能够联合起来,形成特色化课程包,针对性地将学习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顺利达成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营销精细化管理在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