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2019-12-23 01:47吴建林
人文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名篇古诗文意境

吴建林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遇到的问题

(一)以快速阅读和重点记忆为主,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和重点记忆为主。大部分文章的学习学生只做一个课前的浅阅读,剩下的就是只能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属于老师灌输式的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教师忽略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目前,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做法,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古诗文翻译方法和简单的基础知识。这种做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到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更理解不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学生知识面太窄

传统文化体现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主要就是古诗文和名人名篇。因为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受限于学校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其他方式进行拓展学习,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四)学生缺乏动手写作的能力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背诵和默写,学生更应该掌握的是对于传下来的作品的理解和升华。写作是可以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作品及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在学校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写作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差。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对策

(一)反复诵读,掌握古诗文和名篇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很多古诗文和名篇中,作者的思想都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意象来传达。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教材中《蜀道难》中有这样的叙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显然这短短四句话是作者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相结合的结果,但是却很好的描绘出蜀道的艰难,也流露出作者苦闷的思想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让学生对古诗文和名篇进行反复诵读,才能掌握其中的意象。诵读是一个眼睛、嘴巴和耳朵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忆被不断确认。通过整篇诵读和逐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去寻找文中的意象,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蕴藏的涵义。

(二)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证的是思和学的关系。同样,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只读书而不写作就会变得很茫然,只写作而不读书自身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贫乏。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好每一篇文章,让学生在掌握意象的基础上进入文章的意境。

意境不尽同于意象,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文中优美的句子特别多,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这些句子学生一定要边读边写,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进到美的意境当中,这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要步骤。

(三)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文化传承,需要学生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只有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应用。如《道德经》、《庄子》、《资治通鉴》、《心经》等,很多都是课本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老师可以为学生把这些好的书籍整理过来,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课外的时间去学习和诵读。在课堂上老师要专门抽出来一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独到见解之处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读”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将古诗文和名篇的主题作为写作内容

在传承传统文化要求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必须要做到学以致用。中学阶段的古诗文和名篇一般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才入选为教材的,其主体往往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其作为主题来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主旨就在于告诉人们如何委婉的给别人建议,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是要立足于客观情况。在这篇文章当中“倾听”与“表达”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因素作为主题,以原文章作为开端,往下进行探讨。在学生对“倾听”与“表达”进行论述时,势必会对原文进行仔细地揣摩,这样既符合了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不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古诗文、名人名篇的学习,而是要通过反复诵读掌握其中的意象;读写相结合,进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以做到传承和创新。

猜你喜欢
名篇古诗文意境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囫囵吞枣”讲名篇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