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主题创新茶艺编创实践

2019-12-24 01:17杨祎辰楼淑君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思源钱塘江

杨祎辰 楼淑君

摘 要:《思源》创新茶艺,以“饮水思源”的思想为内涵,以孕育浙江人成长的母亲河钱塘江为背景,以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等佳茗为载体,通过席间朗诵、赏茶、书法、品茗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演绎出“以茶会友,以字叙情,品茗感恩”的情怀,充分表达浙江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对钱塘江的感激之情。

關键词:思源;钱塘江;开化龙顶;西湖龙井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一直往下流,到了杭州闻家堰,改叫钱塘江,之后汇入东海。从南源开化县到下游杭州段,河长522千米。

钱塘江文化是把历史、现代及未来融为一体的开放文化,它传承了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内核。这些年,随着浙江的发展,钱塘江文化又有了新的内涵。作为钱塘江南源发源地的开化县,却默默地守护着这条母亲河。早在1998年,开化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从此保护生态便深入人心。这些年关停300多家企业,整顿数百家养殖业。自2016年以来,为了建设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化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机制,4年来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2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高达23.5亿元。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禁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时光荏苒,开化从欠发达县到美丽浙江先行区,一直坚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直秉持着把一江清水送出开化的决心。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创编了《思源》为主题的创新茶艺,该茶艺在2019年浙江省高职高专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梳理作品的主题立意,意境表达,冲泡程式的设定、解说词等方面,抛砖引玉,以供同行交流。

一、创作主题构思

钱塘江,浙江人的母亲河,从南源开化县到下游杭州段,孕育出两种不同滋味的茶叶。

“思源”,以“饮水思源”的思想为内涵,以孕育浙江人成长的母亲河钱塘江为背景,以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等佳茗为载体,以来自开化与杭州的三位学生分别冲泡家乡的茶为情节,通过席间朗诵、赏茶、书法、品茗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演绎出“以茶会友,以字叙情,品茗感恩”的情怀,充分表达浙江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对钱塘江的感激之情。

思源,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饮水思源,学会感恩,感恩开化人民对钱江源头的保护;也感谢杭州对开化的反哺,保住青山绿水才拥有今日的金山银山。

二、茶艺要素的选择与设计

(一)茶品选用

结合情节设置与时代背景,我们分别选用了杭州的西湖龙井和开化的开化龙顶作为此次创新表演的茶品。选茶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两款茶都是名优绿茶,品质有所保证。西湖龙井以其“色绿、馥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素有绿茶皇后之美誉;而开化龙顶以“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有“杯中森林”的美誉。二是两款茶都有悠久的历史。开化龙顶自明朝崇祯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帝与大臣的宠爱;而西湖龙井则是清朝乾隆皇帝最钟爱的茶,两款茶默默守护着这两个地方,无论衰败还是振兴。三是两款茶与钱塘江之间的因果际会。开化龙顶产于钱江源头,取名“龙顶”;西湖龙井长于钱塘江尾部,取名“龙井”。二者包含的龙字,正是钱塘江的象形,一头一尾,一顶一颈,是他们与钱塘江的缘分。

(二)茶器选择

器为茶之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里讲:“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煮水茶壶选用老铁壶,铁壶可软化水质,使水软滑、甘甜。冲泡方法分别采用了盖碗泡法和碗泡法。对于西湖龙井,我们选用了白瓷盖碗作为冲泡器皿,瓷器茶具造型美观、质地坚硬、传热不快、保温适中,泡茶能获得比较好的色、香、味;而白瓷茶具胎质细腻、色泽光润、风格雅丽,与西湖龙井茶相配为上佳之选。对于开化龙顶,我们则选用了玻璃碗泡法,玻璃茶具以无色透明、洁净度高为首选,这有利于欣赏龙顶茶的形状和色泽,尤其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人们称其为“茶舞”。虽然玻璃器皿散热较快,但绿茶冲泡本就对水温要求不太高,这种搭配方式能满足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三)茶席设计

茶席营造一个泡茶的氛围,为体现主题服务。本次茶席选用深蓝色茶席布作为底铺,蓝色象征着河流,预示着钱塘江,没有华丽的色彩和装饰,体现对于大自然本源的尊崇。茶席布将长约1.5米的两张长方形桌子铺成整体,四面自然下垂并在观众面前拖出约0.5米宽的垂地效果。两把陶壶置于粗陶壶承之上,分别放在两张茶桌左右各四分之一处,一排白瓷品茗杯,一排玻璃品茗杯,与冲泡器皿相衬。由于要摆成长条形茶席,桌子较长,因此两人共用一桌,四人共用一席,以便交流茶品。在茶席垂地效果处的左右两侧,分别用白色小石子做出浪花的造型,示意“钱江潮”,并在中间段摆出横相“之”的造型(“之”是钱塘江的简称),预示着钱塘江将两个茶桌,也代表两个地域联系在一起。

(四)服饰搭配和音乐选择

茶席上的四人,两名主泡是一男一女,分别着浅蓝色茶服,与茶席色相搭;两名副泡着白色茶服。另有书法一男一女,亦着白色茶服。

音乐共有两首,开场的朗诵配有箜篌曲。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能瞬间将观众带入观赏的角色。冲泡时则搭配巫娜的古琴曲《静水流深》,这曲旋律似流水幽兰,散发着独特的禅意,尤其适合静心泡茶。

三、茶艺的编排与解说词

本套茶艺采用话剧朗诵和茶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分三幕完成。第一幕为来自杭州与开化的六名茶人相遇,互相寒暄,分别介绍自己的家乡与家乡的茶。第二幕为四人泡茶,二人即兴书法,这是整套茶艺的核心环节。第三幕为两主泡品茶,副泡奉茶给评委,六人共赏书法,并通过朗诵解说深化主题。整个茶艺编排节奏有序、情节连贯、一气呵成。茶艺表演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旁白引领观者进入茶艺之境。

第一幕:我的家乡,家乡的茶

六人分两组,每组3人,分别从茶席左右两侧入场(站茶席前),介绍各自的家乡。

解说(开化组):我的家乡叫开化,她在浙江省的西部,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是被莫言稱为“神仙境”的地方。纵横密布的川流,绵延起伏的群山,还有古老静谧的村落。但凡源流,总是出自深山,最好的,总在源头处,这就是开化的钱江源。至纯的水,至美的山,还有至臻的茶。

解说(杭州组):我的家乡叫杭州,她在浙江省的北部,被称为人间天堂。她有繁华的街道,却不失自然的风景;有先进的技术,却不失古典风情。她是一首诗,一幅画。杭州西湖闻名天下,却有许多人不知,西湖的水,正引自于钱塘江。她默默地流入西湖,滋润着西湖的山、西湖的水、和西湖的茶。

书画两人就位,副泡给评委赏茶,主泡介绍家乡的茶叶并说明二者与钱塘江的关系后,四人回归茶席准备冲泡。

解说:你见过一条大江,同时灌溉出两种不同滋味的茶叶吗?钱塘江就是这样的。开化龙顶产于钱江源头,取名“龙顶”,西湖龙井长于钱塘江尾部,取名“龙井”,二者包含的龙字,正是钱塘江的象形。是啊,一头一尾,一顶一颈,这正是他们与钱塘江的缘分。我们赶快去品尝一下吧。

第二幕:泡茶写字,共赏茶情

随着音乐的转换,主、副泡于茶席前行李,礼毕坐定泡茶。书法组入座准备写字。

首先,涤器。用热水分别烫洗白瓷盖碗、玻璃碗和品茗杯,提高杯温,以稳定茶汤品质。

其次,醒茶。西湖龙井与开化龙顶都采用下投法,通过浸润茶叶,便于茶汤滋味更好地散发。

再次,冲泡、分茶。两款绿茶均具有鲜爽的特点,因此开盖冲泡即可。为了更好激发茶香和滋味,冲泡时间不能太短,并使用凤凰三点头的注水方式激荡茶叶,之后迅速分汤保持茶汤温度。

最后,奉茶、品茗。将泡好的茶放入事先备好的奉茶盘,由副泡给评委奉茶,同时两位主泡从各自的两边向中间举杯,敬茶,并一饮而尽,表达对各位观众的敬意。

第三幕:赏字共情、饮水思源

书法组将写好的字展开,六人深情朗诵由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改编的诗句,烘托主题。

解说:钱塘江,浙江人的母亲河,让我们领略了两种茶的滋味。感谢开化人民,是你们牺牲了经济发展,才保护了一江绿水。也感谢杭州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反哺,让我们保住了青山绿水,如今才迎来了金山银山。我住钱江头,君住钱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钱江水。

四、《思源》的文化解读

(一)展示浙江文化为主题

参赛节目在编创时就考虑能够体现当地特色,我们处在浙江杭州这个中国茶都,而钱江潮作为天下奇观,每年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因此我们想着要把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同时为了突出观赏性,把故事说完整,引入了另一款茶叶——开化龙顶。这样由一条大江灌溉两种茶叶,由两种茶叶引出两个地方互相的牺牲与反哺,共建共创、共同进退的立意就定下了。为展现这一点,我们通过解说、朗诵、书法等文化活动,以泡茶的方式为载体,展示了“浓浓浙江情”。

(二)展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钱塘江,作为浙江人的母亲河,陪伴着浙江人成长。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违背时,该如何抉择?本次创新茶艺更想呼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只有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同时要饮水思源,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1]刘勤晋.茶文化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王丽.“九曲问茶”主题茶艺编创实践[J].河北:大众文艺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思源钱塘江
钱塘江观潮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My Dreams
磨刀不误砍柴工
钱塘江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
陈永龙:思源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