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研究

2019-12-24 01:17王乐凯王政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习近平

王乐凯 王政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直观、最通俗的表达方式,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动员。从“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出发,了解其理论渊源,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民观、劳动观的角度,理解其哲学意蕴,把握其哲学内涵,加深其哲学理解,从而为我们幸福生活的获得提供价值指引。

关键词: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理论研究

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主题演讲、新年献词、给青年群体回信中多次谈到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他提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论断。这些论断意义深刻,是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集中表达。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幸福感和获得感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奋斗,为收获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在努力奋斗中实现幸福生活。幸福是奋斗的终点,奋斗是幸福的源泉。这就阐明了“幸福”与“奋斗”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

(一)奋斗的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人民幸福这一奋斗目标的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是实现人民幸福是贯穿各個历史发展阶段的总的目标,党一直都把人民是否幸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的幸福不是抽象的、宏观的,而是具体的、着眼于实处的。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

(二)奋斗的对象是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

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出发,通过党章了解党的性质与宗旨,明晰党的领导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个人奋斗统一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在马克思看来,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将物质与精神连接在一起,既不空谈理论,也不过分强调物质,实现了个人幸福观的升华,同时第一次实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汲取了近代西方幸福观的合理因素,从人类社会实践出发,较完整和深刻地挖掘出幸福的具体内容和实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以“五福”“德福一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儒家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一种高于任何物质生活和境遇本身、超越富贵贫贱之上的一种心理体验。圣人孔子在《论语》中讲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中国传统儒家幸福观中,幸福只是道德的伴随物或附属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一旦有了美德,就自然会拥有幸福。

纵览道家典籍,中国古代道家幸福观主要是从如下五方面来判断是否是幸福的,一是合道顺道的生活品质,二是身心健全的身体状态,三是道法自然的生活满足,四是虚静逍遥的精神表现,五是自然超脱的价值追求。在道家先贤看来,一个人唯有满足了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才可谓获得了幸福。

至于传统释家幸福观,则是要求人们降低个人的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不知止便不会幸福。一个人的欲望越低,他就越可能获得幸福。同时,它还将帮助一切众生出离六道轮回,永远离苦得乐看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业。渡己渡人,这便是佛教的幸福观,也是佛教存在的意义。

三、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哲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深化,突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智慧与人格魅力。

(一)“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基石:实践观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奋斗幸福观”以实践为桥梁,将奋斗与幸福联在一起,启发我们唯有坚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幸福。

七年的梁家河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宝贵的人生经历,在与梁家河老百姓的共同奋斗中,习近平总书记慢慢懂得了什么是人民,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幸福。在实践中他体会到了“奋斗”的意义,亦是实践将“奋斗”与“幸福”连接在了一起。知青生活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最初探索,也是对全党、对全体人民最深刻最生动的教育。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把握实际,掌握规律。

“奋斗幸福观”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奋斗即是新时代最好的实践,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懈地努力。

(二)“奋斗幸福观”的价值取向:人民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考虑一切问题、处理一切问题的根本着眼点,是共产党员言行的最高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新时代的要求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梦,“奋斗幸福观”作为精神指引,将个人幸福与民族崛起、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即在实现个人幸福的过程中,也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是这个时代最深入人心、最发人深省的“奋斗”总动员。

(三)“奋斗幸福观”的本质属性: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人能够直接从物质世界获得的,幸福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劳动过程中对事物或结果的一种满足,幸福必须通过劳动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才得以实现。

“奋斗幸福观”的提出,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实际,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认识到了劳动对于生产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就包括提高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而要完成这些目标,首要前提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积累。人们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之上的,劳动创造的丰富物质财富,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

四、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伦理学的优秀幸福观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的理论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奋斗幸福观”是我们党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過上幸福生活的基本遵循,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形成全新认识并形成全新观念。

“奋斗幸福观”不仅是中国人民收获美好幸福生活的理论遵循,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其他国家解决本国的民生问题也有着借鉴意义,是解决人类幸福问题的“中国智慧”。

(二)现实意义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追求幸福提供了观念指引和实践指导,鼓舞他们创造幸福生活,将个人幸福的实现过程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实践是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鼓舞人民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最亲切的思想动员和理论指引。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内容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直观、最通俗的表达,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动员。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民观、劳动观的角度理解其哲学意蕴,把握其哲学内涵,更好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奋斗幸福观”,收获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

[2]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J].党建研究,2018(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

[5]廖娟.习近平奋斗理念的内涵及对青年学生的启示研究[J].新西部,2019(8).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