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对高校新闻学生培养的启示

2019-12-24 01:17王尊
青年时代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 要: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创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新闻舆论思想。高校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前沿,高校的新闻学生是新闻队伍的崛起力量,尤其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思想体系对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借鉴。

关键词: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新媒体;高校新闻学生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也在新闻行业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格局,打破了不同新闻媒介之间的界限,呈现出广泛性、实时性、互动性等多种优势,这种巨大的改变也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人才是新闻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参与,因此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迫切需要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高校教育的观点。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应该在秉承习近平教育观和新闻舆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对在校的新闻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培养措施。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工作中时刻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保持坚定的立场。高校的新闻学生是新闻媒体的预备军,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守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一)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无论媒体如何变化,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准则,牢牢的坚持党性原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离不开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但是在大多数高校,政治理论课程往往作为公共课进行教授,大班化的课程设置方式本来就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难以深入。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学校应针对新闻学的学生开设小班化教学的政治理论课程,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等经典的最新的思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改变授课方式,教学内容要注重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针对经典案例或时事热点可与学生进行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形成互动。再次,采用个性化的考核方式,不用试卷作为唯一评判标准,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或者根据课堂作业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在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考查,也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掌握程度。最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政治理论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校可以转换形式,不把政治理论的学习拘泥于课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新聞学生政治理论的知识储备。

(二)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大学期间的教育对新闻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完善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价体系。在这一阶段,新闻学生接受了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理念,才能够深刻理解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意义,并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守道德底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才不容易被诱惑。况且,当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频频失范,因此高校新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迫切且必要。

三、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互联网的进步带来了新媒体的发展,创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的内容、传播渠道和媒体的管理模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高校需要紧跟媒体的发展趋势,培养新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多元化的创新能力。

(一)改善软硬件设施,提供优质学习氛围

“互联网+思维”的大数据、趋透明、零距离、便操作等特点与新闻传播息息相关,新闻学生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队伍的主力军,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媒体的变革,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新闻工作者,媒体工具的运用必须娴熟,电脑、互联网、单反、摄像机的使用都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学校也必须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形容,稍一懈怠就会被时代抛弃,学校可以开设互联网的相关培训以及技能比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互联网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比赛或培训,能够意识到自身技能的疏漏,及时进行学习提升,还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这就需要新闻学生时刻关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时刻提升对“互联网+”思维的认知。

(二)优化培养方案,增设创新实践环节

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与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记忆层面,难以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无论是系统性思维还是辩证性的思维都缺乏一定的训练。为了适应时代的节奏和新媒体新闻事业的特点,高等院校要做出改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闻人才。

作为新闻学的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增加相关学科的课程以及符合当前媒介发展趋势的课程,如传播心理学、新媒体经营管理、网络舆情管理等,让学生进行多学科的广泛学习,开阔视野,积累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知识,夯实学生的人文素质,训练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同时,增设创新实践课程,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团队进行新闻传播的实际训练,从信息的采集到新闻的成功发布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校也可以邀请业界的新闻记者编辑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新闻的生产过程;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全面提高新闻业务能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说:“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简短的几个字指出了当下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下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是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加以强调,将其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全能型、专家型人才首次被明确为新闻人才业务能力的新标准。

(一)保持新闻敏感,提高信息的辨别运用能力

习近平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運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业务素养,面对海量的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的选择要有准确的判断力,发掘新闻的亮点。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虚假信息的泛滥提供了条件,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拒绝传播未经证实的、虚假的信息。

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加强新闻学生的媒体运用能力。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来源于多种渠道,新闻学生需要接触多种媒体,养成关注网络的习惯。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不仅是海量信息的聚集地,而且能够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通过互动了解受众心理,从而生产出满足受众的需要的新闻作品。除了多接触媒体,更多的应该是灵活使用多种媒体,在大学阶段不要求新闻学生能够引导舆论,但是要主动参与在线交流,锻炼自己的网络交际能力,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多接触媒体和信息,才能够培养新闻敏感,对于信息的驾驭才能得心应手。

(二)强化写作本领,向复合型新闻人才转型

新媒体环境赋予了新闻工作者新的职责和新的使命,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采访编写的工作者,还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新闻传播技能,以及能够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最终呈现出在真实的基础上即有吸引力又有思想有温度的高质量新闻作品。这对高校的新闻学生来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高校也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施加压力,为新闻工作者队伍培养专业型、全能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尽管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培养全能型的新闻人才,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业务能力是新闻写作本领。这就要求新闻学生有过硬的新闻写作能力。在校的新闻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写作、采访、评论、编辑等的技巧与方法,但是仅仅停留在了书面,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对此,学校在灌输新闻写作理论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例如,定期布置不同种类的新闻文体的写作训练,举行征文活动,通过激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多练笔。新媒体时代不仅要求新闻工作者掌握文字写作编辑能力、摄影、摄像、剪辑等数字技术,还具备网络的使用能力。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多熟悉多媒体。此外,还可以增设媒介技术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提前接触新闻的生产过程,掌握新闻传播业务的整体特征,向全面型人才转型。

五、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多种渠道进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新闻学的学习中“轻理论、重实践”或者“重理论,轻实践”都不可取的,新闻工作者队伍需要的人才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必须要有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学校希望的,也是媒体梦寐以求的。对此,学校应该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都需重视,向学生提供多种渠道进行实践。

大部分高校的新闻教师都有从事过新闻工作的经历,但是时代是发展的,新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需要得知新闻业的最新动态。因此,高校要重视业界人才在新闻教育的作用。为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并重,高校要面向新闻单位引进资深的新闻人才,适当安排新闻工作者进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授课,如新闻采访学、新闻评论学等,利用媒体从业人员丰富的自身经历和经验给学生以影响和启发。除授课外,业界新闻人士定期的报告和讲座,也能让学生持续接触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态势,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结语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格局的改变以及舆论环境的复杂使新闻传播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全面化,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的新闻学生是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是新闻队伍的人才储备。高校应该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培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的新闻舆论思想内涵,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持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互联网+”思维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为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增添专业型、全面型的新闻人才,使其成为党的舆论工作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剑.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2]程金凤.习近平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3]刘芝.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0.

[4]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J].新闻记者,2014(10).

[5]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互联网+”形势下的宣传舆论工作[J].名家论道,2018(5).

[6]杨萍.论习近平新闻思想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启示[J].新闻研究导刊,2018(6).

[7]袁月.媒介融合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传媒教育,2017(8).

作者简介:王尊(199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