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垃圾分类

2019-12-25 01:32刘少才
世界环境 2019年5期
关键词:赫尔辛基垃圾箱芬兰

■文、图 / 刘少才

中国居民目前热切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垃圾分类。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媒体报道,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逐渐提上日程。中国垃圾分类已迫在眉睫,因为我们已经晚于世界先进国家很多年了。垃圾对人、动物、水源、陆地和海洋都造成很大的危害。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街景

垃圾分类设有七种垃圾箱

越是发达的国家,垃圾分类越是超前,环卫、环保、绿化等与民生有关的工作着手越早。北欧芬兰的垃圾分类经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大都市地区的人口有110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00多人,比北京现在的人口密度还高15%。了解北京拥挤状态的人很容易想象赫尔辛基地区如此稠密的人口给城市生活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妥善处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早已融入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以绿色环保著称的芬兰早在1994年就已经实施垃圾分类,走在世界前列。芬兰每年产生各种垃圾7000万吨,首都赫尔辛基大区每年产生约100万吨垃圾,每年的人均生活垃圾就达到315公斤以上,食品和饮料是生活垃圾的主要产生源。

对芬兰的家庭来说,垃圾分类、返还和回收利用早已经是每日必做的事情。大部分垃圾被回收利用,填埋率仅1%,而回收利用源于居民细致的垃圾分类。在赫尔辛基可以看到,垃圾箱种类多达7种,每一个公寓后院都建有垃圾房,垃圾房里设置各种不同的垃圾箱,用于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尽管如此,当地人还说不够。每个垃圾箱上都会有不同颜色的文字显著标明用途:分别用来投放纸板(干净的牛奶盒、鸡蛋盒、卷筒纸内芯等)、干燥干净的纸张(书籍、信封、报纸等)、各类商品的塑料包装、金属及铝制品、有机垃圾(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垃圾,如果皮、茶包等大多数厨余垃圾)、玻璃、可燃垃圾(又称混合垃圾,即无法进行上述分类的无害垃圾)。此外,不同类型的电子废弃物、电池和其他危险品,必须拿到专门的分类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垃圾房内并不是臭气冲天,而是毫无异味,原因是垃圾箱是加盖密封的,地板可以冲洗,水管就在旁边。

芬兰街景

芬兰的民居

芬兰居民区干净整洁,风景如画

芬兰的民居

垃圾回收点

如果是大件的家具或电器、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等不能随意丢弃的物件,则须送至专门的回收点。对于一些像废油、硫酸、电池和药品等有害垃圾,还需另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居民区内的超市都会设置收集有害垃圾的专用盒子,标明收集的是哪种有害垃圾。当地居民都会在逛超市时,自觉地将废弃的电池和墨盒等带来扔掉。垃圾管理局会定期派专车进行回收,然后送到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工厂进行特殊焚烧处理,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在大卖场附近,会设置专门回收干净衣服的回收箱。

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这些垃圾,不仅能保护城市环境,还可以变废为宝。而垃圾分类,是使废物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和有效手段。分类好的垃圾回收点再将金属废品送到金属处理厂回炉,将玻璃瓶送到玻璃厂当原料,将废木料送到热电厂作燃料,而废纸和纸板则被造纸厂再次利用。有机垃圾,经过有机废料处理厂的处理,产生可以用于发电或加热的沼气,剩余残渣最终用作堆肥。可燃垃圾,经过清洁化焚烧,产生电能或热能。总之每一类垃圾的作用不同,细化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赫尔辛基的大型回收中心设立已有20多年,通过对回收的废旧物品进行维修、检验和出售,实现充分再利用。该中心每年接收基本完好的各类物品170多万件,大到家用电器、家具地毯、沙发床垫,小到服装鞋帽、餐厨用具、书籍光盘等,这些物品经过维修、检验合格后,被送到销售服务点。有需要的顾客可以在那里选购既实用又便宜、放心的各种用品。赫尔辛基地区3个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中心都设有废品回收点,对所有公众开放,免费回收各类可利用的废品。人们可以开车将废报纸、旧家具、旧电器等废品运送到这些回收点的分类回收箱。

高科技处理垃圾分类

在芬兰,高科技正不断应用在垃圾处理方面。芬兰的一家高科技公司MariMatic发明出一种垃圾自动回收系统。居民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桶后,系统立即抽走管道内空气,制造真空并形成气压差,让垃圾沿着管道以时速80公里,直飞几公里外的收集站,有点像冲水马桶,通过管道连接的大垃圾箱,自动分类装好。

芬兰还有一种旧瓶回收自助机,可再次灌装的玻璃瓶回收率接近100%,可回收铝质饮料罐和塑料瓶回收率约为95%。这得益于芬兰实施的饮料瓶押金系统,芬兰人在购买瓶装或灌装饮料时要付0.1-0.4欧元的押金。当消费者把空瓶子投到废瓶回收机时,就会得到返还的押金。

2014年9月,芬兰的垃圾焚烧电热厂在首都赫尔辛基的郊区万塔正式投产,揭开了芬兰发展垃圾能源的新篇章。从字面上看,垃圾与清洁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但事实上,用让人不喜欢的垃圾生产的能源正在照亮成千上万的建筑,为城市居民供暖,让人们烹饪出美味佳肴。

芬兰居民区以色彩鲜艳著称

进入芬兰先学习垃圾分类

刚到芬兰时,垃圾分类是个既头痛又麻烦的事,但当地人却早已习以为常,在家里随手就会把要扔掉的垃圾分成不同的种类。垃圾管理局印刷了《家庭垃圾指南》《办公室垃圾指南》《学校垃圾指南》等小册子,发送到各家各户、公司和学校,指导居民、公司职员和学生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

另外,环保意识会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小朋友经常会分组去观看垃圾场,学习垃圾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垃圾分类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被灌输了环保意识,虽然他们还不懂什么是资源,什么是生态,但这样一种简单与经常性的行为,会影响他们未来居住的生活环境。

垃圾分类跳蚤市场

芬兰各种各样的跳蚤市场有800多个。人们将家中不需要的杂物拿出来,书籍、衣物、家居用品等,这些被主人嫌弃遗忘的东西,将在这里“重获新宠”。

从2012年起,芬兰还专门设立了跳蚤市场与回收概念日——清洁日。这个节日每年两次,以“你的废品可能是别人的心头好”为理念,鼓励民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旧货。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过一把“无证”摆摊的瘾。

猜你喜欢
赫尔辛基垃圾箱芬兰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狂欢节
沙里宁经典名作赫尔辛基火车站“变身”设计酒店——新旧之间的微妙“对话”
垃圾箱的变化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你好,赫尔辛基”(Moi Helsinki)文化商业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成功举行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