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育,从孩子开始

2019-12-25 01:32惠婕
世界环境 2019年5期
关键词:瑞典牛奶垃圾

■文、图 / 惠婕

环保宣传墙

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要求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7月1日开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中国是较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之一,但是实行起来却很艰难。一方面是发展时间太短,国民素质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相关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性不强。所以此次《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让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行为。

继上海开展强制垃圾分类之后,北京的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对个人也要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且罚款不低于上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小朋友们也不能例外。结合北京市即将展开的垃圾分类计划,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也了解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珍爱地球,倡导低碳生活,新东方满天星太阳宫幼儿园开展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争做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

在以2-3岁孩子为主的小小班,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垃圾,乱扔垃圾造成的危害,以及垃圾是如何分类的。教室里摆放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垃圾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老师们还在教室用一整面墙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保护环境的主题宣传墙,增加孩子的参与感。

幼儿园还发动小朋友们将家里不用的纸箱、瓶子、旧衣服、碎布头、包装纸带到幼儿园,并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在家长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努力,有的孩子做出了小笔筒、装发夹的小盒子,有的孩子做出了小背包,还有的孩子做成了小汽车,更多的孩子制作了自己专属的小“时装”。老师们还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场时装秀,孩子们穿着自己和爸爸妈妈用废旧物品一起制作的小衣服走上小T台。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开心玩耍的同时,了解了废旧物品不一定只能丢掉,还可以循环再利用。

随着上海正式实行“最严垃圾分类”,“你是什么垃圾?”成了上海市民每天都要面临的灵魂拷问。垃圾分类的话题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几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觉很不适应,有人戏言“快要被垃圾分类逼疯了”。以前,垃圾想怎么扔就怎么扔,想什么时候扔就什么时候扔。而现在,不仅要在指定时间内扔垃圾,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更是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这种“阵痛”,在所难免。

小小T台秀

目前,国际上垃圾分类领先的国家,也都经历过这一“阵痛”过程。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随之而来的大量垃圾成为令人头痛的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各地陷入“垃圾危机”。从东京都到各地方,因为垃圾填埋、焚烧引起的冲突此起彼伏。

从1974年开始,紧邻东京都的静冈县以沼津市的西条地区为示范区,开始对资源型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在减少垃圾填埋量的同时,也能回收资源。很快,这套做法普及整个沼津市。日语中的“回收”一词正是由沼津人所创造的。从沼津开始,垃圾分类方法很快被推广到全日本。垃圾分类的方法也由最初简单的可燃、不可燃和资源三种变得越来越细致。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了自己的分类法和回收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小朋友自己动手变废为宝

2019年7月2日,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现场,日本筑波市长五十岚立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是在人们早已习惯垃圾分类的日本,在推行新的废物分类方法时,也并非毫无阻力”。据他介绍,新的塑料垃圾分类方法,在今年之前都未在筑波实施。之前,一个塑料瓶是整体回收的;而按照最新的分类法,人们需要将塑料瓶上的商标等拆分剥离,再分类回收。在这种新方法推行之初,人们也是“不喜欢”的。但随着人们渐渐习惯,垃圾分类就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和日本一样,瑞典也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垃圾的回收率达到了99%。在瑞典,垃圾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除了处理本国垃圾之外,瑞典每年还要进口80万吨垃圾,用于冬季供暖。

但是,推行垃圾分类之初,瑞典民众并不是一开始就愿意配合的,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大多数人是把垃圾混在一起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典开始普及“收费垃圾桶”,根据投放的垃圾重量进行收费。如果居民在投放前可以将纸箱、瓶罐等垃圾分拣出来再投放,就可以节省下不少钱。与此同时,加强了对垃圾分类的监管,瑞典《国家环境保护法典》规定,瑞典居民因为故意或者过失在公众场所乱扔垃圾将面临罚款并处以不超过1年的监禁。

除了不断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引导,垃圾分类管理比较成熟的国家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视。从小孩子开始抓起,教育他们如何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推行下去了。

在日本,幼儿园的小朋友要认识各种不同的垃圾桶,大班的孩子就要学会区分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幼儿园和小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机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注入环保的理念并引导他们练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日本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喝完牛奶处理为例,要经过如下步骤:

1.在教室里,小朋友把牛奶盒里的牛奶喝得干干净净;

2.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在装着水的桶里汲水来清洗牛奶纸盒;

3.把洗好的牛奶盒水倒干以后放在通风透光处晾晒;

4.把前一天晒好的牛奶盒用剪刀剪开,方便收集;

5.将整理好的牛奶盒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自然形成了垃圾要分类的观念,并且养成了习惯。

教室内的分类垃圾桶

在瑞典,针对1-5岁孩子的学前教育中就结合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瑞典国家教育局要求所有的学前教育学校都必须教育孩子尊重和保护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并为符合环境教育目标的学校颁发“可持续发展卓越证书”。也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大纲,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要学习相关知识,参观垃圾回收的过程。

除了日本、瑞典外,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也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垃圾分类不但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形成,更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就接受了垃圾要进行分类的观念,并且知道如何进行分类,也不会经历像我们现在这样初遇垃圾分类的茫然无措和种种不适应。

在当前推行垃圾分类的中国,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不但孩子自身受益,也能通过孩子来影响所在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祖辈互相监督,共同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猜你喜欢
瑞典牛奶垃圾
送牛奶
瑞典没有“剩宴”
垃圾去哪了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神奇的牛奶树
古老的瑞典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