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实践

2019-12-26 06:47刘小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刘小芬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高校思政教育在顺应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趋势的前提下,致力于为国家发展输送全面、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促进“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进行“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目标更加明确,能够做到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地为学生服务,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的提升。

1 “三全育人”体系的组成

1.1 人员

“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打破以往人们认为的思政教育就只是学校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学工队伍的工作范围的思想框架,发动高校全体员工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思政教育。 这就从人员方面保证了“三全育人”体系的应用和实施。

1.2 时间

思政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性工作。它是贯穿于高校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的长远性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做在实处,不是为了应付交差。 “三全育人” 中提出的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不断地持续地接受思政教育。

1.3 范围

“三全育人”中提出的全方位育人,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 高校的教育不仅是包括学生在学习上的知识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因此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有效途径。

2 “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钱社会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足够的清醒,始终坚持正确的三观,是学生和学校共同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之一[9]。 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就提出了要在党政机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通过共同努力,合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这就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 “三全育人”中的全程育人,实际上是把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扩大化,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接受思政教育;而全员育人又从施教人员的范围上保证了思政工作的实施。全员育人要求上到校长老师,下到普通工作人员后勤职工,都要参与到学生的思政工作中去。 例如,很多高校学生在食堂吃饭经常会有浪费粮食的情况出现,这时教师并不知情,而食堂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一菜一饭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多少农民的辛勤汗水,教育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全方位育人,指的是:第一,思政教育工作要涉及学生生活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素质和学习技能的全方位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的需求进行德育教育。

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1)高校思政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树人育人,培养德智兼备的大学人才。 而以学生为本的“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正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选择。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三全育人”体系可以综合各方面教育资源,通过家、校、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育人。通过社会全员、全方位的通力合作,学生的整体素质会得到有效的保证。

(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三全育人”体系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以及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三全育人”的思想教育方式,是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最有效方式。针对当前社会复杂,学生价值观和思想行为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种情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交际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4 “三全育人”模式构建路径

4.1 责任到人,落实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的全员包括了校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在内的所有学校工作人员。 它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都要提高德育意识,从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做起,做好模范作用,不断地投身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 因此这里提出的全员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学校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提出的要求。

4.1.1 要进行详细的岗位划分,责任明确到个人

在全员整体参加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各部门要分工合作,各自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科学的规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体。例如,人事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为高校谋求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为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教务部门要科学合理分配师资配比,定期培训,适当奖励,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工部要统筹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时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等。

4.1.2 培养辅导员德育教育素质

辅导员是德育教育和思政工作实施的主体。 辅导员在学生思政工作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各高校实行班主任责任制,动员素有教师投入到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生活和学习解决实际的困难,成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4.2 扩大范围,推动“全方位育人”

4.2.1 建立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互作模式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样既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还能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家校合作的模式,可以使家长和学校增加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4.2.2 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比如,学工部和教务处可以就学生学习情况,共同制定《课堂行为规范》,并将其分别落实到学生和教师,加强对课堂工作的管理。 也可以不定期地对课堂情况进行抽查,做好监督工作。 对于学生晚上时间比较充足,自学情况比较混乱的情况,除实施晚自习制度外,还可进行集体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学会掌控和合理分配时间。

4.3 扩大范围,实施“全过程育人”

(1)思政工作在时间上的开展范围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通过时间上的延伸,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个时间段都能接受思想的教育。 这种时间上的延续,不只是在学校,在假期中,学校也要通过学校内部网站以及家长对学生思想的反馈进行远程教育,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切身的体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实践,实践又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进步。

(2)在推行“三全育人”方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情况和素质教育的接受情况,来设计思政教育的各个阶段的计划。 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因此,通过各个时期设计不同的教育环节来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快地确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尤其是在毕业前一年,学生告别了最初入学时的羞涩,变得越来越成熟,同时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这个时段,学校应当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解决他们在这个阶段的需求。

5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领导作用

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作用和校长责任制的实行下,学校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为“三全育人”体系的开展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5.2 强化思政教育队伍

首先,“三全育人”的实施主体仍然以教师为主,因此组建一个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其次要加强对辅助力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员育人的整体素质;再有就是建立健全学生会管理队伍,让学生中一些思想品德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发挥带动作用;最后,建立校外辅助队伍,加强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6 结语

“三全育人”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观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它使得思政教育不再是空谈,而是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将会随着“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更加科学和规范化,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高校学生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