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19-12-26 09:12冼颖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互联网+信息化

冼颖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 510300)

互联网存在多样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发展。在教育工作当中,我们需要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具体包括三部分的内容:教学管理信息化、课程教学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极大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之内,广泛运用到了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以及教育方法,体现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强调要实现“互联网+”的战略实施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也对人才有着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到了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辅助运用了翻转课堂、MOOC 以及微课程等,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质量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方针指引下,实现了深入发展,涉及了高校教学、 科研管理等多个领域。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成了我国研究的重点内容。

1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现状分析

(1)“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教育思维模式的诞生。

所谓大数据,即海量数据,具备海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时效性强(Velocity)、价值化(Value)及真实性(Veracity)五方面特征,即“5V”特征。在大数据思维下,知识来源于信息,信息来源于数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发展,就是数据的积累以及应用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各类数据信息的价值意义,实现数据到信息的有效转换。而且,还需要针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将其转变成现代化的教育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去,这样才能够为教育研究和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拓展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融合更加有利于高校未来的发展。

(3)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陈旧。

职业院校高度关注专业课程建设发展,特别是那些高职院校,他们在师资和教学设施当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专业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当中,专业课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体化教学形式,融合职业素养,进行了有效的创新。然而,如何打破原有的理论知识传统体系,融入信息化教学元素,让“手机控”“游戏王”“爱新鲜”“好实践”的“00后”手机原住民在信息化时代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尚未有模式推广。

(4)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整合。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整合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有机融合和多维综合。知识目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授知识方式的单一性,学生主要的学习途径还是书本、PPT 课件,缺乏学生喜欢而且实用的信息技术下的微信课程平台。由于校内实训场地开发的有限性,校外生产实训基地的衔接延迟性,难以让学生能够充分开放地训练,从而影响了能力目标的实现。

(5)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计算机网络时代,在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学校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到了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以及智慧课室。虽然如此,可是,如今大部分的教室仍然缺乏网络设备,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录播,难以发挥出在线课堂的强大功能,因此,很多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浪费,而且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较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广泛运用,我国可以说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信息化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突破点。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出教学领导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与反思等,这样才能够凝聚师生合力,实现师生之间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构建出现代化的信息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教学领导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 改革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学模式向信息化转变,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环境支撑条件,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新发展,是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多方沟通(政府、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公司、学生、家长、行业等),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能力,建立信息化教学发展愿景,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了六要素,即教学理论、目标倾向、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结构以及学习环境条件,开展和管理信息化教学,营造并推动良好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氛围。同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重视大数据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在六要素理论下,教研和管理的各环节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应更准确,即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下,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不同类别的学习环境条件中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条件,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存储,形成持续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结构(见图1)。

3 改革内容

3.1 教学方法改革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关键在于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技术得以实现,教学过程中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中,岗位能力与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3.2 整合教学平台

运用学习通平台整合课程资源,课前发预习任务和预习考核,查看考核数据及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利用学习通签到、讨论、直播、观看视频等功能,多维度让学生运用手机和电脑学和练,课后用学习通进行作业并分享。

3.3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点资源共享,该校具备稳定的校园网络,学生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及手机能完成视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随时上网学习。在海量教学资源中,查找学习资料。

3.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必须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不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慕课以及微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平台,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边做边学,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充分地利用好课下时间,采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学习相关的概念知识,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认知主体的重要地位,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加快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5 构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模型

以教师团队的形式,针对一门课甚至是一个知识点,建立信息化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开发、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 实施和管理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与反思,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信息化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成效、教师团队实现信息化互助。

3.6 以赛促教,信息化教学比赛促进教学改革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大赛总体变化的要求就是更强调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教学大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快了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促进了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推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媒体时代汉语教学资源的优化策略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