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核心决策要素

2019-12-26 09:12刘成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士生毕业博士

刘成杰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目前,虽然有议论宣称博士学历贬值,但是,报考博士的人数仍连年攀升。与全国每年硕士研究生招生70 余万人的规模相比,博士生招生仅7 万余人,基本上接近10:1;单从招生数量而言,博士生还是属于高等教育中精英人群。然而,由于博士攻读时间较长,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有意向报考的考生,通常也会犹豫不决。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分析是否决定攻读博士研究生核心要素。

1 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纲领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 修正)》是目前效力最高的学位法律文件,该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达到下属学术水平者,方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第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第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第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对于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具备从事独立科研的能力,也专门强调。同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专门性管理规定,也提出博士研究生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该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教学[2014]4 号),该办法是教育部公布的较为系统的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的文件)

2 博士研究生主要招生录取方式与入学途径

根据现行管理规定,我国博士研究生录取方式和入学途径,有以下几种,各自特点,笔者做简要分析。

2.1 直接攻博

部分重点高校,在国家规定一些专业范围内,选拔具有学术型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2010年以前已在教育部备案开展招收直博生工作的高校,招生专业一般为基础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计划的10%;其他高校可在本校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数的20%。

2.2 硕博连读

重点高校,对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拟进行硕博连读的学生,根据就读高校的规定提出申请,并通过招生单位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或考核,通常为面试,被录取后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

2.3 普通招考

是指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大学,面向已经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本科学位),选拔博士生的招生考试方式,即通常参加博士统一笔试和复试,然后择优进行录取的传统招生模式。

2.4 “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

其实,该种招生选拔形式是公开召开报考博士的一种,特殊之处在于,考生主要通过综合面试,而非主要通过笔试取得入学资格。“申请-考核制”,顾名思义,考生按报考程序提出“申请”,由导师组或面试组通过“考核”而不是“笔试考试”录取博士研究生。该种形式下,通常对考生的报名条件有所提高;目前,为扩大博士生导师招生自主权,除上述直博和硕博连读方式外,各重点高校通常会采用或试点该种选拔方式录取博士研究生。

3 博士研究生必备能力

首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做科研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博士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上述国家文件规定精神已有体现。如果说本科生是跟着老师学习通识专业知识,是在学习“是什么”的阶段;硕士生是跟随导师学习专业性技能和研究方法,基本进入“为什么”的阶段;而博士研究阶段,从应然角度理解,一个合格的博士生至少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从事的是开拓性研究,是发现“有什么”的状态。

一个合格的博士生,接触的或研究的应该是自己所研究专业放心的最前沿领域,甚至是自己的导师都未曾做过的。其次,真正的博士绝对不是社会上所流传的“傻博士”,真正的博士,一定要具有超强“会写、会讲”能力——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讲出高深的道理。能够写高水平论文,而且要把论文发表于高水平刊物,已成了博士毕业的标配。不具备此两样技能,基本很难进入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即便录取也很难能够顺利毕业;很多大学出现七年级、八年级,甚至九、十年级资深博士研究生,此乃根本原因。

博士的学制虽然仅三年,但真正能够三年毕业者凤毛麟角;很多博士尤其工科的博士研究生,五年左右毕业属于正常情况;甚至十年无法毕业,最后不得已分流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乃至退学或博士肄业。仔细分析起来,目前博士毕业要求较高固然是一方面,但如上述所说的两种类型的能力,尤其博士研究生做科研的能力,属于较为重要的方面。若上述两种技能不足或精力投入有限,出现博士论文无法开题甚至论文外审无法通过等问题,通常无法避免。

4 博士毕业发展前景

通常而言,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发展前景或出路有如下几种,笔者梳理如下。

4.1 科学的花园深度耕耘

绝大多数“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会选择进入科研单位、高校等研究机构做研究,走向讲师、副教授、教授或相应职称的学术研究之路。其次,选择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博士后出站后再进行就业,出路基本同上。

4.2 墙里开花,墙外香

博士研究生的智商,已经毋庸置疑;还有部分情商也很出众的博士生,会“活学活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如我们所熟知的李开复和吴军博士,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训练,先用一定的科研时间,以十几年磨一剑的精神,达到了专业领域内某种高度;然后,“墙里开花,墙外香”,拓展新的领域和人生境界,以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成长为赢家,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楷模。

4.3 技术型行政管理人员

博士研究生中,还有一类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定向就业攻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职博士研究生。这类人员多是已经工作且小有所成,或为了改变自己所处环境,选择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这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基本回到原单位继续发展,一般而言,渐渐会以学者型或技术型行政管理人员身份发展。

5 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核心决定因素

综上所属,到底该不该或者有没有必要选择读博?笔者认为,结合以上考试方式以及能力要求,先认清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才是第一位的。不可否认,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群体中,更多的人真正是为了科研和学术追求。但是,现今也有很多人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理由,也包括:规避竞争暂缓就业、应聘收入高体面工作、头衔好听等。

5.1 规避竞争暂缓就业

如果选择读博,真的只是将在高校当作就业的避风港,将博士研究生作为观望台;笔者可以毫不犹疑地提醒:现在时段,攻读博士研究生,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避风港或观望台。因为,这个的港或台,经常有学术不端或论文查重等“雷电”光顾。当然,如果说目前不愿意工作,暂时性规避就业的竞争压力,终极目标还是希望从事科研工作,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是非常明智的;其实,目前的情况看,预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攻读博士研究生,是必须认真投入的必经之路。

5.2 应聘收入高体面的工作

曾经,有一种观念,认为读书意味着清贫。目前,这个观念基本扭转。但是,攻读博士研究生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有高收入,这与所就读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工作有较大关系。客观而言,攻读博士研究生,除了最终能获得一个博士头衔,个人科研能力等能够得到较好训练外。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保持体面的生活,乃至超出平均生活水平,是比较可以预期的。所以,如果攻读博士研究生为了高收入,乃至快速成功,应属于找错了实现梦想的途径。但是,如果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很早确立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意识,且规划得当,仅将攻读博士研究生作为自己人生规划的一环,则另当别论;如目前出现的一批“90 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其快速成功的基石之一,乃是博士研究经历。

5.3 是否攻读博士研究生,应回归本源

攻读博士研究生,应该是为了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世界。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对学术或科学的钻研,是为了“钻”出成果,取得一定程度科学的结晶。英文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的 缩 写,而“Doctor of Philosophy”原意又是什么呢? 从历史角度考察,Philosophy 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哲学”的意思,它应该更多是哲理和智慧的意思,因此,博士的终极意义不是学历,而是对哲理乃至智慧的追求。PH.D,或者说博士,对其专业范畴的理论、 知识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研究和掌握,不仅有能独力进行研究,更应该也必须对所研究专业或学术方面有所建树。正本清源,如果明确到这一层,是否攻读博士研究生,就不应该存在的所谓“该不该”或“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当然,对上述分析和解释,过于理想化。但是,现实也不能脱离理想过远,不然现实也终将成为无线的风筝。

6 结语

对于攻读博士研究生与否,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还有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还是在考量自己的综合能力,现实情况以及能够投入到科研的精力和时间后,理性决定是否选择读博,比较理智和科学,对自己也更负责任。

猜你喜欢
博士生毕业博士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今天毕业了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