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级日语课程改革路径

2019-12-26 09:12辛宇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日语语法

辛宇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日语专业的高年级均开设高级日语课程。在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们的日语基础相对较牢固,但是,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日语中出现的文字、词汇以及语法,在单独记忆以及应用时准确率较好,而作为综合测验手段之一的阅读测试,其反馈结果则不很理想。可见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那么如何由教师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变为主动学习,怎样持续地、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日语人才则是高级日语课程的最终目标。

1 优化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资料

任课教师对于教材本身必须要提前备课,吃透每个细节。除去教材内容外,同时,在每堂课通过学生给出的反馈,要做好总结,及时查缺补漏。如何吸引学生,让他们对高级日语课程产生兴趣,由“要我学”逐步改变为“我要学”。因此,优化授课资料也是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1.1 目前授课资料所存在的问题

高级日语教材的数量占有优势,但是教材内容的分类以及难易程度不尽相同。高级日语教材的内容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所选取教材,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任课教师不断优化相应的单元授课资料外,还要通过每堂课学生的反馈及时整理出问题点,并探寻解决方法从而不断地完善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1.2 授课资料的优化措施

建议由校方组织任课教师与所选取的高级日语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就课程的授课进度以及授课方法等做以讨论。使任课教师能明确教材的使用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每个单元的章、节部分的补充材料,任课教师可以在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的指导下进行筛选、整合、优化。新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由试讲的形式来体现如何上好一堂高级日语课。由日语教学专家作为评委及时给予指导,任课教师再次对授课资料进行修改。同时,校方可以邀请其他大学的日语教授来指导任课教师对所选取的高级日语教材的授课资料进行增减,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要经过多次讨论,最终敲定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饱满,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热情。建议校方建立日语专业信息平台,师生共享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并且可以将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反馈到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掌握学生们在日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辅导和解答,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融合与发展。

2 高级日语课程授课方法的改革

2.1 授课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高级日语课,任课教师在讲解教材上的新单词及新语法之后,进入课文讲解。虽然文章是由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但是,不是说只要学习了单词和语法就能很好地读懂或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往往会让学生们参考已习得的知识点来重点练习日汉互译,将文章逐字逐句地翻译为汉语即可。以往的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很少涉及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等层面的知识点。学生只是对单词及语法做机械性的记忆,不能很好地区分相近词汇及语法的意义,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则显得束手无策。然而,要学好一篇阅读文章并非是了解了每句话的汉语意思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深度挖掘文章本身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作者要通过文章向世人呼吁什么,或者通过对比的写作方法作者想要客观地说明什么。但是,目前的高级日语课学生基本停留在翻译句子及文章段落,而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则是“不求甚解”。相信每位教师都不想看到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果。因此,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方法需要改革。

2.2 高级日语授课方法的改革措施

课堂授课时,任课教师不是仅仅教授学生单词、语法以及如何翻译句子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以及语法进行交流。因此在高级日语教学中,教师除讲解教材之外,要引导学生从文化、习俗、社会、经济等多角度去分析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子、文章等,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倾囊相授”,还要做到“授之以渔”,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思辨能力。使学生们在学习日语时,能够自主地从中日两国文化、习俗、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出发,能够更加有深度地去学习每一篇日语文章。同时,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无障碍交流。总之,语言教学,越是向中高层发展,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便越突出。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各大高校中普及。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也会通过适当的图片和影像等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日语。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教师所准备的多媒体资料,是否是对于相应单元内容的补充,或者还是一种概述,所播放的多媒体资料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单元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否具有帮助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由平行课教师共同研讨,进行反复筛选。建议影像资料不要完整播放,可以截取片段,或通过软件等遮住或去掉中文字幕,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日语视听环境。在影像资料播放完后,教师对于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影像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课堂中的“教”与“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师不要总是以“倾囊相授”的方法来授课。这种“倾囊相授”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严重滞后,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授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发现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建议每堂课都要师生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好引导、监督和评价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教师给出的小课题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发表,时间不超过5min。教师在学生结束发表后,及时给予点评。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日本的文化等虽然大部分源自中国,但是在不断地演变,因此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习惯上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在课堂的模拟跨文化交际练习中,学生在遇到异文化摩擦时,任课教师要及时指导,从而使师生互动环节更加充实。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对于该课内容的反馈,做好课后或单元后的分析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授课资料。

3 高级日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3.1 高级日语课程考核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高级日语考核主要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以出勤、作业、平时测验、阶段考试以为主,期末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仅凭卷纸上的分数来测评一个学生的优秀有否,非常不客观。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字、 词汇、 语法等知识点还是习惯用“机械记忆”来完成所谓的“理解”和“掌握”,还有部分学生“临阵抱佛脚”,短时间内好像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忘掉。没有达到高级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试卷考试存在不确定性,考生应试状态及临场发挥等对其成绩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以往的考核方式不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高级日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要做出适当的、合理的改革。

3.2 高级日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

建议取消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这种试卷型的考核方式,由目前的静态测评逐步改变为动态测评。以单元进行测试,取每个单元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高级日语课程的期末成绩。教师在考核时可按照单元进行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的测试。每次测试后,根据每位学生的解答反馈进行量化分析,生成阶段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高级日语课程的考核方法可以多样化; 但是考核标准与难易程度一定要统一。例如:单词拼写大赛、语法闯关竞赛、虚拟场景会话,以某个主题做辩论比赛,以时事为题材进行小论文等形式的测试。考核结束后,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

4 结语

日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高级日语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日语人才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校方的支持下,优化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资料以及创建日语专业信息平台可以达到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平台更有利于师生互动,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改革高级日语课程的授课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进行“教”与“学”的授课活动。在课堂互动时,可以“师-生”互动或者是“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从“主讲”逐步演变为“监督”与“指导”,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改革高级日语课程的考核方式,由静态评价逐步改变为动态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通过“教”与“学”的数据反馈,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住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对授课内容及方法做出适当调整,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出更多复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日语人才。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日语语法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跟踪导练(二)4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参考答案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