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真情 发展个性

2019-12-26 01:50圣霞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真情作文教学

圣霞

【摘要】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而个性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要用真情书写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培养   真情

在一次区级调研抽测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的作文从思路到结构竟然是差不多的,有几篇甚至一字不差。这令在场的许多教师相当吃惊,经一番思考后得出结论:该班的语文老师应该是让学生背了作文选,才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

仔细地想想这现象的背后,笔者不禁觉得有些悲凉。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奇妙而充满灵性。他们每个人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思维来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如果教师一味地忽视孩子们的感受,替他们选择一些作文要求他们背诵出来的话,那就势必扼杀了写作的中心意图——“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没有了观察,没有了思考,没有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貌似佳作,实则外强中干,遮掩了学生的真实水平,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试问以这样的做法,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有意义可言吗?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必须实事求是,做到一个“真”字,即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写“我”就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表我心。写“实”就是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而所谓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等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因此,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而个性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要用真情书写个性。

那如何唤起学生的真情,让他们用真情实感表达个性,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呢?

一、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诱发情感,孕育个性

要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进而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不去触及内心世界,就写不出有独创性的文章来。

1.留心观察生活

用真情、用心灵去触摸自己周围的生活、身边的事物,才能为作文积蓄真实的、独具匠心的写作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用笔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人、事、物,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只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写多了,练多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处理能力自然就强了,遣词造句也就会得心应手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把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引入到课堂之上,或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东西可写,有真情可以表达。

2.用心感悟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全身心地去感悟、思索,并赋予大自然、社会以生命的情感,写作个体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彰显。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素材,还应引导他们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情趣。有一位四年级学生在《我最敬佩的人》中这样写道:“我最敬佩的人不是科学家,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我的父母长辈,她是比我还小一岁的玲玲。因为她在学自行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想法!这想法就来源于最质朴的生活。教师要鼓励、珍视孩子的这种真实的自我感受和表达。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作文训练场,学生在这个训练场中才能接触到真实的写作素材,才能有独特的情感迸发,才能为作出个性的文章垫稳基石。

二、营造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情趣,张扬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拨动“情”弦,才能使学生真正情动而才思泉涌,写出个性化作文。

要拨动学生的“情”弦,就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外,更多的是在作文题目、题材、中心等方面划圈限制。学生作文总局限在教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作文内容自然就很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不情愿的。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无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只能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鉴于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作文训练的选择,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写作的蓝天里,写他想写之事,说他想说之话,抒他想抒之情。教师由“台前”退至“幕后”,由“限制”变为“放开”。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训练,才能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出个性、特色。

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框限性小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能被激活,他们也就能在作文王国里自由地、尽情地翱翔,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了。

三、回归到“生命态”中,抒发情感,放飞个性

积累了生活的写作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材料中,回归到生活场中去,唤起学生生命的真实情感,用手中的笔抒发对生活、对生命的领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引導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对生命最真的感悟。

然而,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作文中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人云亦云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作文,违背了作文的“本真”,导致了学生真实生命的缺失,使作文成为流于装腔作势的故弄玄虚之作。作文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成功体验生命与生活的、有情、有趣的过程。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说真话、说实话。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感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优秀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放飞人的个性特征。

只有让作文回归到最自然的“生命态”中,在心灵的放飞中聆听生命的旋律,在情意的抒发中展示生命的原生态,才能使作文成为学生彰显人格魅力的一个依托,才能使写作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栖居地。

个性化的习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渴望,是他们生命的呼喊。个性化的作文是真实情感的倾诉,是真切生命的再现。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孩子“我手写我心”,坚持写个性化的文章,使习作成为情感与个性的结晶。只要我们坚持个性化作文教学,收获的必将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童心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诚信小学)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真情作文教学
风雨真情
真情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