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显示:区块链科普亟待加强,大规模推广落地尚存难点

2019-12-27 13:15整理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区块

整理/本刊记者 史 诗

为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8年发起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2019年,《中国信通院2019区块链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该白皮书结合今年习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学习内容及要求,对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重新进行了整理分析。

白皮书阐述了区块链技术近期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梳理了区块链的应用逻辑和落地实践,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区块链在产业、应用方面的最新形势和发展机遇,剖析了区块链的监管挑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区块链开创了一种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实现了穿透式监管和信任逐级传递。区块链源于加密数字货币,目前正在向垂直领域延伸,蕴含着巨大的变革潜力,有望成为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件,正在改变诸多行业的发展图景。

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创新方案不断涌现,发展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种技术措施保障区块链安全。二是隐私保护手段日趋多样化。三是互操作性成为应用需求新热点。四是链上存储可扩展性需求日益迫切。五是可维护性需求日益受关注。

多数国家重视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

从全球范围看,多数国家重视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少数国家对区块链及加密货币持“积极拥抱”的态度,部分国家对加密货币明确了监管政策。例如,澳大利亚、韩国、德国、荷兰、塞浦路斯、阿联酋、马耳他等国积极发展区块链产业,制定了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美国、中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欧盟重视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与此同时,中国及澳大利亚、法国、瑞士、芬兰、列支敦士登等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区块链监管方面的法规。

区块链投融资交易热度有所下降

白皮书显示,区块链产业投融资交易热度下降。2009年至2019年8月,全球区块链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03.69亿美元。其中,2017、2018是区块链产业投融资最活跃的时期。进入2019年,整个互联网投融资市场活跃度低位运行,2019年Q2中国市场互联网投融资总金额81.3亿美元,环比上涨3.8%,但同比跌幅达70.8%,资本环境趋紧态势明显,区块链投融资交易热度也有所下降。

我国区块链专利占比显著但获得授权数量少

白皮书指出,全球专利布局不断拓展,我国占比显著。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机构Top20中,阿里、联通等申请量分别以第一、第五位跻身全球前列。然而专利授权方面,虽然我国当前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一,但大多处于审查阶段,授权专利多为实用新型、边缘性的专利。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有771件区块链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中国仅有53件。

科技巨头布局区块链云平台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白皮书指出,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区块链云平台(BaaS),且侧重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百度发布的“度小满金融区块链开放平台”着眼于金融领域的企业区块链构建服务,该平台主要适用于支付清算、数字票据、银行征信管理、权益证明和交易所证券交易等领域。

阿里云着手建立的阿里云区块链BaaS主要面向企业级客户,为客户搭建商品溯源、数据资产交易等14个应用场景中的信任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开发者生态的发展。

腾讯推出的区块链BaaS平台的定位则是“以信息服务方的角色全面向合作伙伴开放”,腾讯自身则不参与供应链金融布局中。

京东推出的区块链BaaS平台与上述各巨头的定位都不同,将重点放在商品的防伪追溯上,商品的原料的生产、加工、物流运输、零售交易等数据都可以上链。

华为的区块链服务BCS产品为企业及开发者提供公有云区块链服务,即是华为云PaaS服务的一次升级,也标志着华为云服务的生态版图进一步拓展。

金融服务领域成效显著 重点探索政务民生领域

区块链技术源自于加密货币,凭借其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结构,操作简化、实时跟进、自动执行的特点,与金融行业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最早在金融领域发挥优势作用。目前国内已经一定数量的金融业应用已经通过了原型验证和试运营阶段,涉及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保险等细分领域。

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2022年底前,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办”。政务民生领域的相关应用落地集中开始于2018年,多个省市地区积极通过将区块链写进政策规划进行项目探索。在政务方面,主要应用于政府数据共享、数据提笼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电子发票等;在民生方面,主要应用于精准扶贫、个人数据服务、医疗健康数据、智慧出行、社会公益服务等。

避免区块链应用乱象 区块链科普亟待加强

任何一项具有革命性质的技术出现时,都经历过“反对—追捧—理性”这样一个过程。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似乎要比互联网更快,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乱象、出现泡沫。一边是去杠杆、强监管和资本市场的起伏不定,另一边是假借“区块链”之名进行的非法集资、炒作事件屡禁不止。由此,造成大众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并不统一,“币”与“链”的关系饱受争议,区块链科普亟待加强。此外,经历了几年时间的探索后,区块链当前还未出现具有商业意义的大规模用例,业内对于区块链的未来开始出现质疑声音,对技术最初的热情也正被日益增长的不成功感所侵蚀。

2017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迅速扼制了假借区块链名义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监管层面取得显著效果。与此同时,我国的监管政策需进一步增强弹性,有效监管与合理引导并重,权衡好风险管控与鼓励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应用层面 大规模推广落地尚存难点

白皮书显示,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对上链数据的隐私保护、存储能力等均提出不小要求。另一方面,加入区块链系统需要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初期可能更大成本,且客户对于新的技术应用需要一段适应期,短期内市场规模有限,市场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此外,由于许可牌照、投资要素、运行流程等与现有体制机制存在冲突,类似跨境支付、贸易金融等合资共建项目在我国难以找到多方共赢、合法合规的落地模式,区块链技术从试点距离大规模应用落地仍需相当长的时间。

此外,区块链技术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包含了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密码学、数学、金融、生产等,我国目前在交叉学科方面尚有不足。区块链底层系统架构设计人才要掌握多项交叉学科的专业技能,并深入理解底层设计原理,兼备系统架构设计的经验,更要懂应用场景的具体业务逻辑,可谓“一将难求”。

相关政策建议

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一是密切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加快推进包括共识机制、密码学、互操作、隐私保护等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开展产品开发和集成测试,适度推进标准制定。二是支持和培育开源软件,构建软硬件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三是搭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平台,培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建立健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智库等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在技术攻关、瓶颈突破、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加速行业应用推进

可优先选择政务数据共享、医药品溯源、普惠金融、司法存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区块链应用的先导示范,培育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结合良好应用案例示范,面向全国推广应用落地经验,加快区块链应用真实落地。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同时,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注意防范因为区块链应用可能引发的对传统机构管理、商业运营等模式的冲击,以及操作陷阱、技术垄断等潜在风险。

开展审慎包容监管

一是研究制定鼓励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做好产业体系化布局,在坚决打击恶意违法行为的同时,给新兴技术一定包容发展的空间。二是深入研究区块链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支付清算结算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区块链在底层核心技术、中层应用逻辑和上层信息管控等方面的监管问题。

近期来看,研究制定鼓励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选择政务数据共享、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区块链应用的先导示范;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清算、结算地位。远期来看,一是掌握数字技术主导权,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二是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

猜你喜欢
区块
天津茶淀“区块链葡萄”熟了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蚂蚁区块链已落地超过40个场景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只有真正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才是有前途的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